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897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气二次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厂家设备库、设备导入接口、数据同步单元、接线图纸单元和电缆数据库,所述厂家设备库通过设备输入接口连接至接线图纸单元,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包括设备导入模块和电缆布线模块,所述设备导入模块通过设备导入接口将厂家部件库中的厂家设备导入图纸中,并将设备信息导入至图纸,所述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所述数据同步单元将接线图纸单元中的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将厂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匹配至系统里,并实现接线数据生成电缆清册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二次设计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化的普及,电气二次设计工作已基本实现数字化,设计院设计数据通过数据库存储后形成整体数据框架。而设计院设计数据会大量应用来自厂商的数据,这部分数据的应用,由于其存在不对应性,厂商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法实现数据关联。厂商数据涵盖各种设备柜以及接线端子排,数据量大,厂商数据和设计院数据之间无法对接,使得设计时的数据查找和数据准确性大打折扣,影响工程进度和设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将厂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匹配至系统里,并实现接线数据生成电缆清册成品。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厂家设备库、设备导入接口、数据同步单元、接线图纸单元和电缆数据库,所述厂家设备库通过设备输入接口连接至接线图纸单元,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包括设备导入模块和电缆布线模块,所述设备导入模块通过设备导入接口将厂家部件库中的厂家设备导入图纸中,并将设备信息导入至图纸,所述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所述数据同步单元将接线图纸单元中的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进一步,所述接线图纸单元还包括设备布置模块,所述设备布置模块将自定义设备布置于图纸中,所述自定义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进一步,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在CAD软件平台上进行图纸处理,所述CAD软件平台包括AutoCAD、ACE、中望CA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图纸中还包括电缆卷册信息,所述电缆卷册信息、设备信息、电缆信息保存在图纸的图块属性和/或扩展数据中。进一步,所述厂家设备库中的设备包括开关柜、隔离柜、接地柜、电容器柜、变柜、控制柜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柜,以及所述设备柜中的端子排。进一步,所述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电缆清册单元,所述电缆清册单元连接至电缆数据库,所述数据同步单元从电缆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电缆数据同步至电缆清册。进一步,所述电缆清册修改后,所述数据同步单元将电缆清册数据同步至电缆数据库和图纸。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接线图纸单元的设备导入模块从厂家设备库里提取厂家设备,插入至图纸;(2)将厂家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3)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至图纸;(4)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完成图纸后,通过数据同步单元将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厂家设备的设备信息通过预定义字段与接线图纸单元相匹配一致。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通过设备布置模块将自定义设备布置于图纸中,并将自定义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5)电缆清册单元从电缆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电缆数据生成电缆清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厂家资料、设计院设计和后台数据管理进行贯通,实现三者数据的连续同步;(2)完整的数据链在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维管理等阶段都得到数据支撑;(3)厂家资料和设计院数据生成统一格式,有利于后续数据维护。附图说明附图1是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模块化框图;附图2是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方法流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厂家设备库、设备导入接口、数据同步单元、接线图纸单元和电缆数据库,设备导入接口用于将厂家设备图元和数据导入至接线图纸单元。数据同步单元用于将电缆数据库与接线图纸单元之间的数据同步,既可以将图中的数据更新至电缆数据库,也可以将电缆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至接线图纸单元,使接线图中的电缆编号更新。厂家设备库通过设备输入接口导入至接线图纸单元,是由接线图纸单元的设备导入模块完成,由于设备和种类比较多,各厂家图元的属性值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厂家和设备,设备导入模块把通过设备输入接口导入至接线图纸单元的图元与预定字段库相对应,使导入进来的厂家设备与接线图纸单元的数据相匹配。所述厂家设备库中的设备包括开关柜、隔离柜、接地柜、电容器柜、变柜、控制柜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柜,以及所述设备柜中的端子排。此外,还有各种基础设备、辅助设备。此外,接线图纸单元可以自定义各种设备,通过设备布置模块完成。以便于从定制商那里生产和采购。而厂家设备通过设备输入接口导入至接线图纸单元后,与自定义设备在一起表达,数据同步时,可以区分厂家设备与自定义设备,并由于更新至电缆数据库。接线图纸单元还设有电缆布线模块,所述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自定义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通过数据同步单元将接线图纸单元中的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接线图纸单元在CAD软件平台上进行图纸处理,生成CAD图纸,CAD图纸也是设计的成品之一,接线图纸单元在图纸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完成设备、电缆等图元的数据整合。CAD软件平台并不限制,具有开发功能的平台均可实现,如AutoCAD、ACE、中望CAD等,根据CAD平台的不同,图纸信息可存放于图纸的图块属性或扩展数据中,图纸信息可涵盖图纸所在卷册信息、图号图层等,通过以上信息与电缆数据库建立对应关系,对后续数据同步提供一一对应的指向。电缆数据库并不能作为真正的成品数据输出二次接线现场,而是通过电缆清册单元生成电缆清册表,数据同步单元将数据库的电缆数据同步至电缆清册中。生成完成的电缆清册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同样可以通过数据同步单元更新至电缆数据库中去。而电缆数据库的数据也可以更新至接线图纸单元,完成图纸的更新。参见附图2,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方法,完成从厂家设备库的数据、接线图纸单元、电缆数据库至电缆清册的一系列实现过程。均可通过软件模块实现,通过软件对数据库、图纸的操作,实现数据流的变化,完成电气二次设计的过程。软件的具体的实现过程只是电气二次设计数据的处理,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内容是数据单元、图纸单元、成品单元之间的模块化结构和实现流程方法,并不是软件本身。具体步骤如下:(1)接线图纸单元的设备导入模块从厂家设备库里提取厂家设备,插入至图纸;(2)将厂家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厂家设备的设备信息通过预定义字段与接线图纸单元相匹配一致;(3)通过设备布置模块将自定义设备布置于图纸中,并将自定义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4)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至图纸;(5)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完成图纸后,通过数据同步单元将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6)电缆清册单元从电缆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电缆数据生成电缆清册。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家设备库、设备导入接口、数据同步单元、接线图纸单元和电缆数据库,所述厂家设备库通过设备输入接口连接至接线图纸单元,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包括设备导入模块和电缆布线模块,所述设备导入模块通过设备导入接口将厂家部件库中的厂家设备导入图纸中,并将设备信息导入至图纸,所述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所述数据同步单元将接线图纸单元中的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家设备库、设备导入接口、数据同步单元、接线图纸单元和电缆数据库,所述厂家设备库通过设备输入接口连接至接线图纸单元,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包括设备导入模块和电缆布线模块,所述设备导入模块通过设备导入接口将厂家部件库中的厂家设备导入图纸中,并将设备信息导入至图纸,所述电缆布线模块在厂家设备之间接入电缆并保存电缆信息,所述数据同步单元将接线图纸单元中的电缆信息同步至电缆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图纸单元还包括设备布置模块,所述设备布置模块将自定义设备布置于图纸中,所述自定义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至图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图纸单元在CAD软件平台上进行图纸处理,所述CAD软件平台包括AutoCAD、ACE、中望CA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图纸中还包括电缆卷册信息,所述电缆卷册信息、设备信息、电缆信息保存在图纸的图块属性和/或扩展数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厂家设备库中的设备包括开关柜、隔离柜、接地柜、电容器柜、变柜、控制柜中的一种或多种设备柜,以及所述设备柜中的端子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二次设计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兵黄河张弛刘千宽彭业徐鹏梁寿愚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