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及存储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79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多个开关及控制模块。其中,开关设置于硬盘内部,且与硬盘一一对应,控制模块在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通过各个在位的硬盘的预设引脚控制多个开关错开导通。可见,本申请中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个在位的硬盘对应地开关错开导通可以实现多个硬盘的错峰上电;因此,不用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提高了该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也减小了电源模块的成本。此外,将各个开关设置于各个硬盘内部,若因某个开关出现故障导致该开关所在硬盘不能上电时,只需更换该开关所在的硬盘即可,减小了维修成本,也降低了硬盘背板的失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存储设备,具有与上述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及存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及存储设备。
技术介绍
硬盘普遍采用磁片作为数据存储介质,磁片通过马达旋转,马达上的磁头进行对磁片外侧到内侧的移动,实现对磁片全范围的数据读写操作。其中,在硬盘上电的瞬间,也即硬盘中的马达起转时,此时硬盘的功耗比硬盘正常工作时的功耗大很多。假设一个硬盘正常工作时的功耗约为8-12瓦,而马达起转(也即硬盘上电瞬间),硬盘的功耗约为20-35瓦。存储服务器或者存储阵列等设备,通常支持多个硬盘,在多个机械硬盘同时上电瞬间功耗极大。假设存储服务器有72个硬盘,则72个硬盘同时上电时的功耗超过1800瓦,而上电后正常工作时硬盘的功耗约为650瓦。为了保证硬盘的启动,现有技术中通常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但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正常工作时电源模块的负载功率小于电源模块的功率的50%,转换效率低,且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及存储设备,提高了硬盘上电的准确性;不用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提高了该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也减小了电源模块的成本。此外,将各个开关设置于各个硬盘内部,若因某个开关处出现故障导致该开关所在硬盘不能上电时,只需更换该开关所在的硬盘即可,减小了维修成本,也降低了硬盘背板的失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多个所述硬盘供电;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硬盘内部,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自身所在所述硬盘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的开关;输出端分别通过各个所述硬盘上的预设引脚与各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多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所述控制模块的检测端与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引脚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确定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情况,并控制在位的各个硬盘对应的各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预先将多个所述开关分为N组,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N组所述开关延时导通,且每组所述开关的延时导通时间各不相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通过控制各个所述预设引脚的电平控制多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优选地,所述开关为P沟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PMOS;其中,所述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P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P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优选地,确定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情况,包括:基于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引脚的电平状态确定各个所述硬盘是否在位。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模块的开关导通指令后,基于所述硬盘遵从的协议和导通的所述开关所在的所述硬盘建立业务通信。优选地,所述协议为串行连接SCSI接口SAS3.0协议;其中,所述SAS3.0协议中的P3管脚作为所述硬盘的预设引脚,所述SAS3.0协议中的P10管脚作为所述硬盘的在位引脚;还包括:一端与CPU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硬盘连接的SAS控制芯片,用于对所述CPU的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CIE接口与SAS接口进行转换;与所述SAS控制芯片连接的SAS扩展芯片,用于对所述SAS控制芯片的所述SAS接口进行扩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存储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多个开关及控制模块。其中,开关设置于硬盘内部,且与硬盘一一对应,控制模块在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多个在位的硬盘对应地开关错开导通。可见,本申请中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多个开关在不同的时间导通可以实现多个在位的硬盘的分组错峰上电,提高了硬盘上电的准确性;且由于不用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提高了该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也减小了电源模块的成本。此外,将各个开关设置于各个硬盘内部,若因某个开关处出现故障导致该开关所在硬盘不能上电时,只需更换该开关所在的硬盘即可,减小了维修成本,也降低了硬盘背板的失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存储设备,具有与上述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及存储设备,提高了硬盘上电的准确性;不用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提高了该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也减小了电源模块的成本。此外,将各个开关设置于各个硬盘内部,若因某个开关处出现故障导致该开关所在硬盘不能上电时,只需更换该开关所在的硬盘即可,减小了维修成本,也降低了硬盘背板的失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用于为多个硬盘供电;分别设置于各个硬盘内部,第一端与电源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自身所在硬盘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的开关2;输出端分别通过各个硬盘上的预设引脚与各个开关2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3,用于在电源模块1输出电源后,控制多个开关2错开导通;控制模块3的检测端与各个硬盘的在位引脚连接;控制模块3具体用于在电源模块1输出电源后,确定各个硬盘的在位情况,并控制在位的各个硬盘对应的各个开关2错开导通。考虑到存储设备一般包括多个硬盘,多个硬盘同时上电所需要的功耗远大于多个硬盘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功耗,因为在硬盘上电时,硬盘内的马达需要起转,起转时的功耗大于正常工作时的功耗。若要保证硬盘能够正常上电,需要选择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1,但在正常工作时,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1的负载转换率较低,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源模块1的成本较大。申请人考虑到将开关2设置于电源模块1与硬盘之间,以通过控制开关2的错开导通来减小硬盘的上电初的功耗。若将开关2不设置于硬盘内部,而是设置在独立于硬盘外的硬盘背板上。则当某个开关2故障时,为更换故障的开关2,需要对整个硬盘背板进行更换,维护成本较大。因此,本申请将开关2设置于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模块,用于为多个所述硬盘供电;/n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硬盘内部,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自身所在所述硬盘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的开关;/n输出端分别通过各个所述硬盘上的预设引脚与各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多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n所述控制模块的检测端与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引脚连接;/n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确定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情况,并控制在位的各个硬盘对应的各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用于为多个所述硬盘供电;
分别设置于各个所述硬盘内部,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自身所在所述硬盘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的开关;
输出端分别通过各个所述硬盘上的预设引脚与各个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多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
所述控制模块的检测端与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引脚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确定各个所述硬盘的在位情况,并控制在位的各个硬盘对应的各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预先将多个所述开关分为N组,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控制N组所述开关延时导通,且每组所述开关的延时导通时间各不相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后,通过控制各个所述预设引脚的电平控制多个所述开关错开导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硬盘上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P沟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PMOS;
其中,所述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的第一端,所述P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开关的第二端,所述PMOS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云武史文举颜俐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