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55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结构及空气净化器。所述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吸音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第二吸音单元,对应设置有适于套接在所述穿孔凸台外侧的至少一个过孔;还包括:安装板,贴合所述穿孔凸台顶面设置;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吸音单元之间形成隔音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结构,通过在风机周围设置至少一个降噪结构,能够降低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以及共振问题,所述降噪结构由第一吸音单元、第二吸音单元、隔音腔三重吸音结构组合而成,在三重吸音降噪作用下,将大大的提高净化器的隔音效果,让净化器工作时更静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具体涉及一种降噪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普及,环境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日益被人们关注,空气中夹杂的各类颗粒物、细菌及病毒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空气净化器能极好的提高室内环境的空气清洁度及空气质量,因此逐渐成为很多家庭必备的家电产品之一。空气净化器一般摆放在客厅或者卧室,其工作时的噪音对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睡觉时对噪音的要求更高,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随着风机的转动,通常会带来较大的噪音,对用户的使用舒适性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风机设备噪音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起到降噪作用的降噪结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噪音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噪音较小的空气净化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降噪结构,包括:第一吸音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第二吸音单元,对应设置有适于套接在所述穿孔凸台外侧的至少一个过孔。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板,贴合所述穿孔凸台顶面设置;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吸音单元之间形成隔音腔。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凸台内部贯穿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贯穿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连通孔导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单元包括吸音海绵。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音单元包括吸音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风机,以及围合在所述风机周面的至少一个如上述权利要求-任意一项所述的降噪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所述安装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一体化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由所述第一吸音单元上的贯穿孔与所述安装板上的连通孔导通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侧,并适于将第一吸音单元和/或第二吸音单元进行安装定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吸音单元对入射声能进行初级吸收,并通过贴合设置的第一吸音单元与第二吸音单元相配合,能够对噪音进行二级吸收,提高降噪效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结构,通过在所述第一吸音单元上设置至少一个穿孔凸台,并将安装板贴合所述穿孔凸台顶面设置,使得装配状态下的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吸音单元之间形成隔音腔,隔音腔内为空气介质,使得空气介质与穿孔凸台交错布置,从而对噪音进行交错隔阻,让噪音逐步衰减。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吸音单元与第二吸音单元,并与安装板形成隔音腔,使得噪音先被第一吸音单元减弱,再被第二吸音单元减弱,随后被隔音腔与穿孔凸台的交错布置结构再次减弱,形成三个级别的吸音结构,通过层层的阻碍物,对噪音进行层层的阻隔。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结构,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连通孔的导通,使得降噪结构沿贯穿方向的相对两侧能够实现导通,方便空气流通,使得本降噪结构能够应用于需要空气流通的工作环境下。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在风机周围设置至少一个降噪结构,能够降低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以及共振问题,所述降噪结构由第一吸音单元、第二吸音单元、隔音腔三重吸音结构组合而成,在三重吸音降噪作用下,将大大的提高净化器的隔音效果,让净化器工作时更静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降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降噪结构第一侧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降噪结构第二侧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降噪结构在空气净化器中的安装状态分解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降噪结构在空气净化器中的安装状态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降噪结构,110-第一吸音单元,111-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2-穿孔凸台,1121-凸台壁,1122-贯穿孔,120-第二吸音单元,121-过孔,130-安装板,131-连通孔,140-隔音腔,20-壳体,21-进风口,30-风机,31-上固定板,32-下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一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结构10,包括:第一吸音单元1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112;第二吸音单元120,对应设置有适于套接在所述穿孔凸台112外侧的至少一个过孔121。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具体由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1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1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112构成。优选的,所述穿孔凸台112成排和/或成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1其中一个侧面,相邻所述穿孔凸台112留有空隙,方便对所述第二吸音单元120进行卡接。优选的,所述穿孔凸台112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1的相对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二吸音单元120通过所述过孔121套设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的所述穿孔凸台112上,从而使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与所述第二吸音单元120贴合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吸音单元120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穿孔凸台112在所述第一吸音单元本体111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吸音单元(1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112);/n第二吸音单元(120),对应设置有适于套接在所述穿孔凸台(112)外侧的至少一个过孔(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音单元(1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其中一个侧面的至少一个穿孔凸台(112);
第二吸音单元(120),对应设置有适于套接在所述穿孔凸台(112)外侧的至少一个过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板(130),贴合所述穿孔凸台(112)顶面设置;
所述安装板(130)与所述第二吸音单元(120)之间形成隔音腔(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凸台(112)内部贯穿设置有贯穿孔(1122);所述安装板(130)与所述贯穿孔(112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孔(131),所述贯穿孔(1122)与所述连通孔(131)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单元(110)包括吸音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降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圆通张皓坤王宏丁泺火汪春节王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