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可丢弃的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55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后可丢弃的滴管,其中空管设有从封闭顶端向下延伸至开孔底端的第一周壁以界定与滴液口连通的第一容室,第一周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容室连通的第一通孔。在中空管外固接于第一周壁的封闭中空箱体具有侧接至第一周壁而自箱体顶端向下延伸的第二周壁以界定第二容室,第二周壁具有自中空箱体顶/底端向下/上延伸的可弹性压缩的上段/下段周壁,上段周壁上形成有与第一通孔径向连通的第二通孔。该滴管能将预定量液体配施于检验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滴管,尤其涉及一种可将预定量液体配施于一检验装置的用后可丢弃的滴管。在进行尿液、血液或其它要检验的液体的检验过程中,经常须要从一容器中取出一预定量的所要检验的液体,并将该预定量液体送到一检验装置上以供检验。如附图说明图1和2所示,图中示出的是一种以往可丢弃式的、用于将尿液配施于验孕装置上的滴管10,该滴管10具有狭长的中空管段11和与该中空管段11顶部连通的中空按压部12。在操作该滴管10时,先按压按压部12,使该滴管10内的部份气体排出,而在持续按压该按压部12的同时,再将中空管段11插入一盛有尿液的容器(图未示)内。当该按压部12被释放而回复形状时,尿液即被吸入到该中空管段11中,此时在中空管段11的尿液可以随即藉由按压该按压部12而被施加到验孕装置(图未示)上。虽然该滴管10构造简单,易于使用,但由于该滴管10通常会吸入过量的尿液,当将所要的滴数滴到验孕装置上时,有可能因按压过度,而造成过量的尿液被配施在验孕装置上,导致无法准确测出结果。另外,其握持处通常位于该按压部12上,因而在握持时,极有可能因握持太紧而压制到该按压部12,从而使尿液滴出,致使使用时十分不便。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预定量液体配施于一检验装置,并在使用后即可丢弃不用的用后可丢弃的滴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后可丢弃的滴管,其特点在于该滴管包括狭长中空管和固接于该中空管一侧的中空箱体;该中空管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与开孔底端、由开孔底端界定的滴液口、从封闭顶端向下延伸至开孔底端的第一周壁、由第一周壁界定而与滴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容室、以及位于封闭顶端与开孔底端之间而形成于第一周壁上并与第一容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该中空箱体固接于第一周壁,它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与封闭底端、侧接至第一周壁而自中空箱体顶端向下延伸至中空箱体底端的第二周壁、由第二周壁界定的第二容室、以及形成于第二周壁上而与第一通孔及第二容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相对于中空管与第一通孔径向连通,第二周壁具有自中空箱体顶端向下延伸的可弹性压缩的上段周壁、以及自中空箱体底端向上延伸而连接至上段周壁的下段周壁,第二通孔形成在上段周壁上。通过采用上述用后可丢弃的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具有配施固定量的功能,因而其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以往滴管的前视图。图2是以往滴管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可配施预定量液体的滴管的前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直线4-4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3~5所示,本专利技术用后可丢弃的滴管15包括狭长中空管20和固接于该中空管20一侧的中空箱体30。该中空管20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21与开孔底端22、从该封闭顶端21向下延伸至该开孔底端22的第一周壁24、以及邻近该封闭顶端21而开设于该第一周壁24上的第一通孔26,开孔底端22及第一周壁24分别界定滴液口23与第一容室25,第一通孔26经由该第一容室25而与滴液口23相通。中空箱体30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31与封闭底端32、自该封闭顶端31向下延伸至该封闭底端32的第二周壁301、由该第二周壁301界定的第二容室35、以及自该封闭底端32向上延伸进入该第二容室35达到水平面高度I且横向延伸而连接至该第二周壁301的肋部39。中空箱体30的封闭顶端31与中空管20的封闭顶端21约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周壁301包括自封闭顶端31向下延伸至水平面高度I的可弹性压缩的上段周壁302、以及自中空箱体30的底端32向上延伸至水平面高度I而连接至该上段周壁302的下段周壁303。该下段周壁303具有底壁304、以及从该底壁304的两端向上延伸至水平面高度I的相对立的前后侧壁305和306。肋部39横跨且连接至该相对的前后侧壁305和306,以使下段周壁303无法被压缩,而其该不可压缩性可使其被稳固地握持,从而使第二容室35不会有被压缩的可能性。第二容室35具有从中空箱体30的封闭顶端31向下延伸至水平面高度I而由上段周壁302所界定的按压容室351、以及从中空箱体30的封闭底端32向上延伸至水平面高度I而与该按压容室351相通的由下段周壁303所界定的贮存容室352。上段周壁302形成有第二通孔36,且该第二通孔36邻近中空箱体30的封闭顶端31而与第一通孔26及第二容室35相连通,且该第二通孔36相对于中空管20与该第一通孔26径向相连。而因中空管20及中空箱体30是由相同的材质所构成的,且中空管20与中空箱体30为一体成形的构件,中空管20及中空箱体30的材质为热塑性材料,而该肋部39的设计则可使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在一体成形时更易于完成。在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时,先按压可弹性压缩的上段周壁302,以使按压容室351呈压缩状态,再将中空管20插入装有液体的容器中。当释放上段周壁302时,液体因吸入作用而经由该滴液口23被吸入到中空管20的第一容室25内,并经由第一通孔26及第二通孔36流入到第二容室35内,以使按压容室351渐渐地回复到原来的形状,而该按压容室351的体积大于第一容室25的体积,且贮存容室352的体积大于按压容室351的体积减去第一容室25的体积所剩下的体积,从而在操作滴管15时,可确定吸入足够的液体量充满中空管20的第一容室25,而多余的液体则经由第一通孔26与第二通孔36流入到第二容室35内,且积存在贮存容室352之中。当再度按压上段周壁302而使按压容室351压缩时,第一容室25内的液体即经由滴液口23排出。当按压容室351被完全压缩时,就可将第一容室25内的液体全部排出,而原先积存于贮存容室352的多余液体则仍然留在该处。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在每一次的操作中都可在中空管20的第一容室25内吸入及排出固定的量(也就是第一容室25的体积),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具有配施固定量的功能,而下段周壁303因肋部39的影响而具有不可压缩性,从而使得在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时,不会有第二容室35被压缩而造成液体意外滴出的可能性。第二通孔36与中空箱体30的封闭顶端31相距1~15mm的垂直距离II,从而使得当液体通过该第二通孔36而流入到第二容室35内时,不会因附着力的作用而被夹在中空箱体30的封闭顶端31与第二通孔36之间,该垂直距离II的范围可为1~15mm,而较佳的范围则可为3~10mm。另外,中空管20的内径VI为0.5~4.0mm,而较佳地为1.5~3mm,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可将滴状液体稳定地施加到所要检验的装置上。中空管20的长度III为50~120mm,而较佳地为70~90mm,以使本专利技术的滴管15可适当地插入到盛有液体的容器之中。中空管20的内径VI及长度III可以根据所须检验的量以及一般所采用的盛装液体容器的构造而调整出最佳组合以供制造。中空箱体30的长度IV为20~40mm,而较佳地为25~35mm,该长度IV与中空管的长度III相平行;其宽度VII为5~20mm,而较佳地为8~12mm,该宽度VII与中空管的长度III相垂直;其厚度VIII为2~10mm,而较佳地为4~6mm,该厚度VIII同时与中空管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后可丢弃的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包括狭长中空管和固接于所述中空管一侧的中空箱体;所述中空管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与开孔底端、由所述开孔底端界定的滴液口、从所述封闭顶端向下延伸至开孔底端的第一周壁、由所述第一周壁界定而与所述滴液口相 连通的第一容室、以及位于封闭顶端与开孔底端之间而形成于第一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容室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中空箱体固接于第一周壁,它具有相对的封闭顶端与封闭底端、侧接至第一周壁而自中空箱体顶端向下延伸至中空箱体底端的第二周壁、由所述第二周壁 界定的第二容室、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周壁上而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容室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于中空管与第一通孔径向连通,所述第二周壁具有自中空箱体顶端向下延伸的可弹性压缩的上段周壁、以及自中空箱体底端向上延伸而连接至所述上段周壁的下段周壁,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上段周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敦
申请(专利权)人:三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