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18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柜,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内部所放置的食品往往有多个,在逐一放置食品的过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抬起启闭窗的问题,其包括通风柜本体,所述通风柜本体包括外框体,所述通风柜于其两内侧之间滑动有启闭窗,启闭窗于其下端位置处一体连接有连板,所述外框体靠近启闭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于靠近启闭窗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于其两内侧壁之间铰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铰接有用于抵接于连板以限制启闭窗下落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了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内部放置所需抽气的食品的时候,需要一次次的抬起启闭窗的麻烦,提高了通风柜内放置食品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柜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柜。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风柜是实验室通风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风柜内提供一个工作空腔,用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会被通风柜排出和收集。现有申请号为CN201510846797.1且命名为一种通风柜及通风柜面风速测量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所述通风柜面风速测量装置包括:设置于通风柜的正面通风区域的边缘至少一个测量探头传感器;所述测量探头传感器为热电阻探头传感器、热电偶探头传感器和/或压差传感器。所述测量探头传感器根据所测量的风速获取所述通风柜的面风速:去除所述测量探头测得的风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获取所述风速的平均值,获取的所述风速的平均值即为所述通风柜的面风速。本专利技术可以完全避免外界气流的扰动,而且测量不受通风柜的视窗的高度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而且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安装要求低,适应性强,工厂标定后,即可现场安装,无需现场再次标定,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上移动启闭窗后在通风柜放置所需通风柜抽气的食品,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内部所放置的食品往往有多个而不只一个,因此在逐一放置食品的过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抬起启闭窗,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柜,方便了工作人员在通风柜内部放置所需抽气的食品的时候,需要一次次的抬起启闭窗的麻烦,提高了通风柜内放置食品的便利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所述通风柜本体包括外框体,所述通风柜于其两内侧之间滑动有启闭窗,启闭窗于其下端位置处一体连接有连板,所述外框体靠近启闭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于靠近启闭窗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于其两内侧壁之间铰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铰接有用于抵接于连板以限制启闭窗下落的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槽内铰接的铰接轴、以及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限位连板,从而间接实现了对启闭窗的限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板于其下方位置嵌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限位板于抵接于连板时限位板的上方位置嵌设有红外线检测装置,红外线发射装置用于发射红外线发射信号,红外线检测装置耦接于红外线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装置、以及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装置;通风柜还包括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内底面下方以用于检测放置于通风柜本体本体内底面上方的物体压力情况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压力检测装置以接收压力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耦接于比较装置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装置;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且耦接于延时装置以接受延时信号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的第三控制装置、耦接于第三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第三控制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的结合设置有效实现对启闭窗是否关闭的检测,在判定启闭窗开启的前提下会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比较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确定在通风柜本体内是否有放置待检测物件,在判断有待检测物件后结合延时装置可以分析判断工作人员是否出现将待检测物体放置入启闭窗后忘记关闭启闭窗的情况发生,在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能够通过提示装置提示工作人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风柜还包括设置于红外线检测装置、延时装置之间且分别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和延时装置以放大红外线检测信号的第一信号放大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信号放大装置的设置有效实现了对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放大,避免了红外线检测信号由于信号偏弱无法完成正常的传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并输出调节信号的调节电路、耦接于调节电路以接收调节信号并响应于调节信号并响应于调节信号以实现延时的延时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电路、延时电路构成延时装置的设置有效方便了工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调节相应的延时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风柜还包括设置于压力检测装置和比较装置之间以用于放大压力检测信号的第二信号放大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信号放大装置的设置有效放大了压力检测信号,避免压力检测信号受到其信号较弱在外界环境干扰下无法正常传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风柜还包括设置于设置于第三控制装置和提示装置之间且分别耦接于第三控制装置和提示装置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至提示装置的人体检测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控制装置和提示装置之间设置的人体检测装置,有效考虑到了在通过提示装置提示工作人员的时候会优先检测下周围是否有人,避免提示装置提示无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人体检测装置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并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并输出切换信号的切换电路、耦接于切换电路以接收切换信号并响应于切换信号以实现声音提示的声音提示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切换电路、声音提示电路的结合设置有效实现了间隔性的声音提示,相比于单一的声音提示具有更好的提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人体检测装置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并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以延时切断提示装置的延时切断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时切断电路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声音提示电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做过长时间无谓的提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发射装置以启闭红外线发射装置的启闭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闭装置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基于实际的需要确定是否要开启红外线发射装置,而不是一直开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通槽、铰接轴、限位板以及位于启闭窗下方的连板方便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是否要定位启闭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通风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通风柜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一。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通风柜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二。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红外线发射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延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7是压力检测装置、第二信号放大装置、比较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8是第三控制装置、人体检测装置、延时切断电路、提示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中,1、通风柜本体;2、外框体;4、启闭窗;5、连板;6、固定板;7、通槽;8、铰接轴;9、限位板;10、红外线发射装置;11、红外线检测装置;12、延时装置;13、第一控制装置;14、压力检测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1),所述通风柜本体(1)包括外框体(2),所述通风柜于其两内侧之间滑动有启闭窗(4),启闭窗(4)于其下端位置处一体连接有连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2)靠近启闭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于靠近启闭窗(4)的一侧开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于其两内侧壁之间铰接有铰接轴(8),所述铰接轴(8)铰接有用于抵接于连板(5)以限制启闭窗(4)下落的限位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1),所述通风柜本体(1)包括外框体(2),所述通风柜于其两内侧之间滑动有启闭窗(4),启闭窗(4)于其下端位置处一体连接有连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2)靠近启闭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于靠近启闭窗(4)的一侧开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于其两内侧壁之间铰接有铰接轴(8),所述铰接轴(8)铰接有用于抵接于连板(5)以限制启闭窗(4)下落的限位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5)于其下方位置嵌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10),所述限位板(9)于抵接于连板(5)时限位板(9)的上方位置嵌设有红外线检测装置(11),红外线发射装置(10)用于发射红外线发射信号,红外线检测装置(11)耦接于红外线发射装置(10)以接收红外线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1)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装置(12)、以及耦接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1)以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装置(13);
通风柜还包括设置于通风柜本体(1)的内底面下方以用于检测放置于通风柜本体(1)本体内底面上方的物体压力情况并输出压力检测信号的压力检测装置(14),所述压力检测装置(14)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13)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通风柜还包括耦接于压力检测装置(14)以接收压力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15)、耦接于比较装置(15)以接收比较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郑明朱龙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一品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