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800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机、导流筒、第二搅拌机、整流板和沉淀区,第一搅拌机设置在混凝池中,高浊水进入混凝池中,投入纳米絮凝剂,通过第一搅拌机快速搅拌与纳米絮凝剂发生混凝反应;导流筒和第二搅拌机设置在絮凝池中,混凝后的高浊水进入导流筒,通过第二搅拌机搅拌提升出导流筒,絮凝后的高浊水通过整流板后进入沉淀区发生沉淀反应并进行排污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纳米级絮凝技术、提供良好的絮凝条件提高絮凝、沉淀效果,缩短沉淀时间;改善刮泥机和排泥泵的形式,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在不扩大沉淀池面积和深度的情况下即可使较高浊度水降低到常规进水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处于严控生态红线的状态,对于污水处理极为重视。在污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时,特别地区污水厂进水浊度(SS)常有超过《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规定的SS进水值的情况,高时达到几千毫克每升,多为黏土和泥沙,对污水厂的冲击非常大,其他常规的初沉池在设计时若按超出标准的情况设计,则投资高,占地大;若按正常纳管标准设计则无法抗击高负荷的冲击,有设备损坏或者出水超标的风险。针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中对高浊水的处理最常用到的就是沉淀池,而沉淀池多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和高密度沉淀池。但是传统沉淀池有的负荷低占地大,有的池体较深,有的设备复杂、运维费用高,并且耐冲击能力差,不适合应用于高浊度进水的情况。对于竖流式沉淀池只是去除沉淀速度≥水流上升速度的颗粒,其表面负荷选用值较小即需池表面积较大,占地较大,实际应用上采用较少。对于平流式沉淀池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沉淀池,其性能稳定去除效率高,是我国应用较早,使用最广的泥水分离构筑物,平流沉淀池为矩形水池,上部是沉淀区(或称泥水分离区),底部为存泥区,存泥区的污泥通过吸泥机和刮泥管排出池外,缺点是应用于平流沉淀池的刮泥机:链板式刮泥机、液压往复式刮泥机故障率较高,桁车式又需要较高的净空,并且排泥泵因为沉淀的泥沙磨损严重,需频繁检修或者更换。对于幅流式沉淀池,应用颗粒或絮体的重力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传统水处理构筑物,它的平面形式常采用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广泛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但是幅流式沉淀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受进水影响较大;底部刮泥、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单位的要求高,占地面积较其他沉淀池大。对于斜板(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适用于初次沉淀池不宜作为二次沉淀池。斜板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有滋长藻类等问题,维护管理不便;采用重力排泥形式,排泥有一定困难。对于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速一体式沉淀/浓缩池,其优点是:污泥循环提高了进泥的絮凝能力,使絮状物更均匀密实;斜管布置提高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m/h,澄清水质量较高;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但是池体、设备复杂,池体较深,投资较高。经过检索,专利文献CN203355388U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沉砂沉淀池,该现有技术采用机械排泥或穿孔管排泥,属于斜板沉淀池的改良版,池体较深,且絮凝段采用水力絮凝,占地面积大,并且会导致排污管负担重,会加重泵的运行负荷。专利文献CN204093101U公开了一种折流混凝速沉池,包括池体,池体的上部装有桁架,池体内由间隔墙将其分隔成絮凝池区和沉淀池区,所述沉淀池区内装有放料架,沉淀池区的上部装有出水槽,絮凝池区内装有至少一块隔板,隔板将絮凝池区分隔成至少两个絮凝区,絮凝区内池底和桁架上分别连接有多块折流絮凝板,相邻两折流絮凝板之间的间距自前往后逐渐增大,每一块折流絮凝板包括连接板和折流板,折流板由纵截面呈连续折弯的板材制成,池底上和桁架上的折流板的折弯部段相对设置,絮凝池区的池底装有压差排泥装置,沉淀池区内装有虹吸排泥装置。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虹吸排泥会增高排污泵漏气的风险,导致排污泵故障;采用折流絮凝设置的折流板过多,占地大,纯靠水力作用,效率低,耗材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投加纳米絮凝剂,提升絮凝效率,增大颗粒沉降速度,缩短沉淀时间,减小占地面积,浊度去除率最高可达85%;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机、导流筒、第二搅拌机、整流板和沉淀区,其中,第一搅拌机设置在混凝池中,高浊水进入混凝池中,投入纳米絮凝剂,通过第一搅拌机快速搅拌与纳米絮凝剂发生混凝反应;导流筒和第二搅拌机设置在絮凝池中,混凝后的高浊水进入导流筒,通过第二搅拌机搅拌提升出导流筒,絮凝后的高浊水通过整流板后进入沉淀区发生沉淀反应并进行排污处理;导流筒设置有多块挡板。优选地,还包括进水区,进水区包括进水管和进水挡板,进水管与进水挡板相连,并连接在混凝池上。优选地,还包括配水板,配水板与整流板相接,配水板上设置有布水孔和过水处,过水处设置在配水板的下端。优选地,沉淀区包括螺旋输送排泥机、污泥斗和渣浆排泥泵,絮凝后的高浊水经过沉淀反应后,形成能被去除的絮体沉淀在污泥斗内,螺旋输送排泥机将能被去除的絮体输送至污泥斗的最前端,通过渣浆排泥泵抽出排至污泥储泥池中。优选地,沉淀区还包括电动撇渣管、排渣水管和栅渣框,高浊水中的浮渣通过电动撇渣管定时收集排放至栅渣框,过滤掉浮渣的污水进入栅渣框底部的水渠,通过排渣水管排至进水区前端的构筑物。优选地,沉淀区还包括集水槽、出水渠和出水管,高浊水经过絮凝处理和浮渣过滤后的澄清水通过集水槽后进入出水渠,随后经过出水管进入下一个处理构筑物。优选地,沉淀区还包括污泥液位计,污泥液位计能够进行污泥液位监测,当能被去除的絮体的液位升高到设定阈值A时,能够开启渣浆排泥泵进行排污;当能被去除的絮体的液位降低到设定阈值B时,能够关闭渣浆排泥泵停止排污,本专利技术中能被去除的絮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污泥。优选地,沉淀区还包括放空管,当高浊水处理装置需要进行检修时,放空管能够将沉淀区的液位降低至污泥斗的开口处,剩余能被去除的絮体通过渣浆排泥泵排出。优选地,还包括导流筒基础,导流筒基础具有水力导流作用,设置在导流筒的下方,导流筒基础的两侧呈圆弧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上述的高浊水处理装置进行高浊水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纳米絮凝剂,增加凝结后的絮体尺寸,提升表面负荷,显著提高高浊水中浊度的去除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导流筒、搅拌机、带有水力导流作用的导流筒基础、整流板等,使得絮凝更充分,避免短流。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流筒挡板将絮凝池分隔成两部分,水从絮凝池上部开口进入池中,向下经由导流筒基础的导流部分,进入桶内,充分混合,从导流筒的另外一侧流出,最后经过整流装置进入沉淀区,使得絮凝效果好进而产生更多更大的絮凝体,增大絮体颗粒的竖向分速,相同去除率下,可降低截留速度,即缩短停留时间,节省了沉淀面积。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无轴螺旋输送排泥机替代传统常用的链板式刮泥机、液压往复式刮泥机、桁车式刮泥机,降低刮泥机的故障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沉淀污泥的输送量,适合处理高浊度进水。5、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耐磨的渣浆泵替代传统常用的潜污泵、凸轮吸砂泵提高设备整体的可靠性,解决了经常更换的问题,且不增加投资且将泵与沉淀池一体化安装,充分节省占地。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淀区设撇渣装置,可以收集浮渣,使得出水管中的水更加澄清。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淀区设置放空管,能够在高浊水处理装置检修时,用于降低沉淀区的液位,达到检修清污的目的。8、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搅拌机(3)、导流筒(5)、第二搅拌机(6)、整流板(7)和沉淀区,/n所述第一搅拌机(3)设置在混凝池中,高浊水进入混凝池中,投入纳米絮凝剂,通过第一搅拌机(3)快速搅拌与纳米絮凝剂发生混凝反应;/n所述导流筒(5)和第二搅拌机(6)设置在絮凝池中,混凝后的高浊水进入导流筒(5),通过第二搅拌机(6)搅拌提升出导流筒(5),絮凝后的高浊水通过整流板(7)后进入沉淀区发生沉淀反应并进行排污处理;/n所述导流筒(5)设置有多块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搅拌机(3)、导流筒(5)、第二搅拌机(6)、整流板(7)和沉淀区,
所述第一搅拌机(3)设置在混凝池中,高浊水进入混凝池中,投入纳米絮凝剂,通过第一搅拌机(3)快速搅拌与纳米絮凝剂发生混凝反应;
所述导流筒(5)和第二搅拌机(6)设置在絮凝池中,混凝后的高浊水进入导流筒(5),通过第二搅拌机(6)搅拌提升出导流筒(5),絮凝后的高浊水通过整流板(7)后进入沉淀区发生沉淀反应并进行排污处理;
所述导流筒(5)设置有多块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区,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管(1)和进水挡板(2),所述进水管(1)与进水挡板(2)相连,并连接在混凝池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水板(8),所述配水板(8)与整流板(7)相接,所述配水板(8)上设置有布水孔和过水处,所述过水处设置在所述配水板(8)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包括螺旋输送排泥机(9)、污泥斗(19)和渣浆排泥泵(20),所述絮凝后的高浊水经过沉淀反应后,形成能被去除的絮体沉淀在污泥斗(19)内,所述螺旋输送排泥机(9)将能被去除的絮体输送至污泥斗(19)的最前端,通过渣浆排泥泵(20)抽出排至污泥储泥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浊水处理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还包括电动撇渣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锋干里里刘莹彭采云邵彦青周晓翟国光
申请(专利权)人: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天津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