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89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尘过滤器,主要包括风箱和过滤袋,过滤袋连接在风箱尾部,风箱内安装的电机驱动风叶转动;通过风叶转动将切割和破碎作业等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吸入风箱内再经过滤袋将空气排出,粉尘堆积在过滤袋的内部,施工结束清理出过滤袋内的粉尘。从而避免施工人员吸入粉尘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减少大气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尘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清洁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防尘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行业在其施工作业尤其是切割以及破碎作业中产生大量粉尘,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造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也不利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尘肺等疾病。因此,为了施工人员健康,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施工刻不容缓。如何在施工中有效的控制扬尘是绿色施工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要利用吸尘装置进行排放气体粉尘,但构造复杂,不易组装,需投入大量成本采买,操作复杂,不利于工人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是一种防尘过滤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局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进行控制处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过滤器,包括风箱、过滤袋、风叶和电机;所述风箱包括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风箱后部与风箱前部固定连接;所述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均为方钢框架结构,且方钢框架外侧固定有外壳;所述风箱从前到后设有风道,风箱前部设有进风口,风箱后部设有出风口,风箱后部连接有风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所述风叶连接在电机前端,风叶向前伸入风机前部的风道内;所述过滤袋与风箱后部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方钢框架由方钢焊接而成。进一步,所述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的截面均为矩形,风箱后部整体小于风箱前部,风箱后部和风箱前部沿风道方向的轴线重合。进一步,所述风箱前部在与风箱后部连接处设有风箱后部支架,风箱后部焊接在风箱后部支架上。进一步,所述风箱前部顶面还设有四个提手,四个提手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箱前部顶面的四个角处。进一步,所述电机与风机支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风箱后部外侧还设有角钢,角钢通过铆钉依次与外壳,风箱后部的方钢框架连接。进一步,所述过滤袋套在风箱后部的角钢上,并通过绳子或绑带将过滤袋固定在风箱后部。进一步,所述外壳由多块铁皮焊接而成,铁皮与风箱的方钢框架通过铆钉连接。进一步,所述风箱还设有底座,底座与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垂直连接。本技术一种防尘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操作简单,加工材料易获取,构造简单实用,使用快捷方便,效果显著;防尘过滤器由风箱和过滤袋组成,过滤袋连接在风箱尾部。风箱内安装有电机驱动风叶转动。切割和破碎作业时,将防尘过滤器放在施工作业旁,并打开电源,风叶将粉尘吸入风箱内,再通过过滤袋将空气排出,粉尘被过滤袋挡在内部堆积,一定时间清理过滤袋或更换过滤袋。这样可以对局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进行控制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的b-b’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尘过滤器图4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防尘过滤器左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防尘过滤器右视示意图。其中,1.1-风箱前部,1.2-风箱后部,1.3-外壳,2-风机支架,3-风叶,4-电机,5-提手,6-角钢,7-过滤袋,8-底座,9-绳子或绑带,10-风箱后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防尘过滤器,包括风箱、过滤袋7、风叶3和电机4;所述风箱包括风箱前部1.1和风箱后部1.2,风箱后部1.2与风箱前部1.1固定连接,风箱前部1.1长宽高均为1米,风箱后部1.2长宽高均为0.5米;所述风箱前部1.1和风箱后部1.2均为方钢框架结构,其框架结构可由40×40的方钢焊接而成;方钢框架外侧固定有外壳1.3;由1.2mm厚花纹白铁皮焊接而成,采用铆钉将铁皮锚固在与其接触的方钢上,铆钉间距50mm,铁皮与铁皮在方钢上进行重叠搭接,搭接宽度40mm,外表搭接焊点防止灰尘外漏;所述风箱从前到后设有风道,风箱前部1.1设有进风口,风箱后部1.2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叶3连接在电机4前端,风叶3向前伸入风机前部的风道内;所述过滤袋7与风箱后部1.2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其长可为1m,直径为70cm,孔隙为1微米,其与风箱后部1.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风箱前部1.1和风箱后部1.2的截面均为矩形,风箱后部1.2整体小于风箱前部1.1,风箱后部1.2和风箱前部1.1沿风道方向的轴线重合。所述风箱前部1.1顶面还设有四个提手5,四个提手5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箱前部1.1顶面的四个角处;所述风箱还设有底座8,底座8与风箱前部1.1和风箱后部1.2垂直连接,底座8横竖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两根方钢;防止由于电动机重量较大,造成防尘过滤器倾覆。如图5所示,风箱后部1.2外侧还设有角钢6,角钢6通过铆钉依次与风箱外壳1.3,风箱后部1.2的框架连接;过滤袋7套在风箱后部1.2的角钢6上,并通过绳子或绑带9将过滤袋7固定在风箱后部1.2,用绳子或绑带9将过滤袋7固定在风箱后部1.2的角钢6上可以方便过滤袋7的拆卸,又能起到紧固的作用,防止吸尘过程过滤袋7脱落。如图6,7所示,所述风箱前部1.1在与风箱后部1.2连接处设有风箱后部支架10,风箱后部1.2焊接在风箱后部支架10上;所述风箱后部支架10至少为两根方钢,焊接在风箱前部1.1的方钢框架上;风箱后部1.2连接有风机支架2,所述电机4功率可为1.5KW,长30cm与风机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风叶3总长可为45cm连接在电机4前端,向前伸入风机前部的风道内。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尘过滤器,其使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防尘过滤器放在施工作业处附近。步骤二:接通电源。步骤三: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步骤四:施工作业结束后,待粉尘基本吸入防尘过滤器,再断开电源。步骤五:施工人员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袋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过滤袋、风叶和电机;所述风箱包括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风箱后部与风箱前部固定连接;所述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均为方钢框架结构,且方钢框架外侧固定有外壳; 所述风箱从前到后设有风道,风箱前部设有进风口,风箱后部设有出风口,风箱后部连接有风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所述风叶连接在电机前端,风叶向前伸入风机前部的风道内;所述过滤袋与风箱后部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箱、过滤袋、风叶和电机;所述风箱包括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风箱后部与风箱前部固定连接;所述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均为方钢框架结构,且方钢框架外侧固定有外壳;所述风箱从前到后设有风道,风箱前部设有进风口,风箱后部设有出风口,风箱后部连接有风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所述风叶连接在电机前端,风叶向前伸入风机前部的风道内;所述过滤袋与风箱后部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框架由方钢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前部和风箱后部的截面均为矩形,风箱后部整体小于风箱前部,风箱后部和风箱前部沿风道方向的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前部在与风箱后部连接处设有风箱后部支架,风箱后部焊接在风箱后部支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河滨安兆贵刘斌闫焱田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