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665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敷料,所述新型医用敷料包括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泡棉层和离型纸,所述PE塔型膜为最外层,离型纸为最里层,硅凝胶层的一面贴附在PE塔型膜上,泡棉层的一面贴附在硅凝胶层的另一面上,泡棉层的另一面贴附在聚氨酯薄膜上,所述聚氨酯薄膜的一面贴附在离型纸上,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和离型纸均为形状大小相同的方形,泡棉层为方形,所述硅凝胶层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泡棉层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泡棉层贴附于聚氨酯薄膜和硅凝胶层的中部,所述硅凝胶层的四个边沿与聚氨酯薄膜四个边沿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医用敷料能够达到伤口保持干燥、不与伤口粘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敷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敷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创伤面的覆盖保护以及注射针、导管穿刺部位的固定和覆盖保护。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的种类很多,如有消毒纱布,消毒无纺布,普通的PU薄膜敷料,虽使用简单,但这些敷料都存在着使用麻烦和导管固定不妥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医用敷料的缺点,专利技术了新型医用敷料等,尤其是透明敷料它的固定粘接层是极薄、软的透明仿生膜,其亲肤性强,还有防水功能好等优点,虽然比胶布和消毒纱布有了不小的改进,但这些薄、软的透明仿生膜的透明敷料的透气性能弱,在人体出汗时不能保持伤口的干燥,且容易与伤口黏连,从而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医用敷料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敷料,能够达到伤口保持干燥、不与伤口粘连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用敷料,所述新型医用敷料包括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泡棉层和离型纸,所述PE塔型膜为最外层,所述离型纸为最里层,所述硅凝胶层的一面贴附在PE塔型膜上,所述泡棉层的一面贴附在硅凝胶层的另一面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医用敷料包括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泡棉层和离型纸,所述PE塔型膜为最外层,所述离型纸为最里层,所述硅凝胶层的一面贴附在PE塔型膜上,所述泡棉层的一面贴附在硅凝胶层的另一面上,所述泡棉层的另一面贴附在聚氨酯薄膜上,所述聚氨酯薄膜的一面贴附在离型纸上,所述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和离型纸均为形状大小相同的方形,所述泡棉层为方形,其周长比离型纸的周长短3-5cm,所述硅凝胶层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泡棉层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泡棉层贴附于聚氨酯薄膜和硅凝胶层的中部,所述硅凝胶层的四个边沿与聚氨酯薄膜四个边沿相互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医用敷料包括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泡棉层和离型纸,所述PE塔型膜为最外层,所述离型纸为最里层,所述硅凝胶层的一面贴附在PE塔型膜上,所述泡棉层的一面贴附在硅凝胶层的另一面上,所述泡棉层的另一面贴附在聚氨酯薄膜上,所述聚氨酯薄膜的一面贴附在离型纸上,所述PE塔型膜、硅凝胶层、聚氨酯薄膜和离型纸均为形状大小相同的方形,所述泡棉层为方形,其周长比离型纸的周长短3-5cm,所述硅凝胶层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泡棉层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泡棉层贴附于聚氨酯薄膜和硅凝胶层的中部,所述硅凝胶层的四个边沿与聚氨酯薄膜四个边沿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结明周治慧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澳医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