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7464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在增压前将水进行电荷化处理,使喷出的水雾成为带电水雾,通过外加电场或磁场中的至少一种,使带电水雾喷出后受到力的作用,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喷向指定位置的火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装置,包括用于喷出压力水雾的雾化喷发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喷出的压力水雾成为带电水雾的荷电化室、用于改变带电水雾运动轨迹的电磁化引导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带电水雾在库仑力和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偏转,使其喷向高位火源或传统雾化喷头的喷射死角,避免了火势的蔓延,实现了对封闭空间的全覆盖立体式防护,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程度、各种位置的火灾,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灭火领域,涉及一种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物发生的火灾常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除了建筑材料易燃、建筑通风不畅等原因外,高位火源扑救难度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位火源指位于每层建筑的顶部或靠近顶部的区域的火源,如靠近建筑上方的电线、电缆火源或其他位于每层建筑上方的火源、位于建筑物上方角落的火源。由于火苗本身向上燃烧的特性,使得处于高位的易燃物容易在火灾中被点燃,加之现有技术中灭火装置所喷射出的灭火物质受到温度场和重力场影响较大,使其运动轨迹和停留时间无法控制,导致灭火物质不易喷向高位火源。并且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每层建筑物顶端的喷淋系统存在灭火死角,这种灭火死角不仅在喷淋装置的上方存在,在建筑物的角落也普遍地存在,而且角落发生的火灾,在灭火中常常被忽视,使现有技术中的灭火装置或喷淋系统难以对高位火源以及角落火源及时、有效地扑救,使最佳灭火时机贻误甚至错失,造成火灾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导致灾害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以达到对喷出的水雾进行导流,从而扑灭高位火源和角落火源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增压:将输水管路中的水增压,得到压力水;雾化:将输水管路中的压力水雾化,喷出水雾,通过水雾灭火;在增压前增加如下所述的电荷化步骤,并在水雾喷出后增加如下所述的电磁化引导步骤:电荷化:利用电场、磁场中的至少一种,将水进行电荷化处理,使其带有感应电荷,进而使最终喷出的水雾成为带电水雾;电磁化引导:在带电水雾的喷洒区域外加电场或磁场中的至少一种,使带电水雾喷出后在电场或磁场或其二者的结合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喷向指定位置的火源。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压力水的水压为0.1~1MPa。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外加电场的正负极间电压差为1~10KV,其正负极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转换。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带电水雾的粒径为25~50μm。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500~10000GS。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装置,包括用于喷出压力水雾的雾化喷发装置,所述雾化喷发装置包括输水管路、固设于输水管路上的增压装置,和固设于输水管路出水端的雾化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喷出的压力水雾成为带电水雾的荷电化室:所述荷电化室固设于输水管路上增压装置的进水端,其内部包括电场发生装置和磁场发生装置;用于改变带电水雾运动轨迹的电磁化引导装置:所述电磁化引导装置设置于带电水雾的喷洒区域,包括外部电场发生装置和外部磁场发生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外部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亥姆霍兹线圈。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定:所述外部电场发生装置为电极板。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固设于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靠近地面的一端设有万向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限定:所述增压装置为增压泵,所述雾化装置为雾化喷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荷电化室,使喷出的灭火水雾成为带电水雾,并在喷出带电水雾的区域外加电场、磁场,使带电水雾在电场库仑力、磁场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定向偏转,改变其原有的下落运动轨迹,使其喷向高位火源或传统雾化喷头的喷射死角,从而达到扑救高位火源和灭火死角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灭火效率,并通过水雾的弥散性,能够在空间内形成水雾的全覆盖,有效地控制了火势的蔓延;(2)本专利技术磁场发生装置亥姆霍兹线圈设置在升降平台上,并在平台底部设有万向轮,能够使磁场发生装置具有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自由度,和Z方向的旋转自由度,从而实现对封闭空间的全覆盖立体式防护;(3)本专利技术中带电水雾的压力、水雾粒径、水雾的带电强度、外加电场强度和外加磁场强度均可通过改变相应装置的参数而改变,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使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程度、各种位置的火灾,适用范围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使带电水雾在电场库仑力和磁场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定向偏转,使其喷向高位火源或传统雾化喷头的喷射死角,从而达到扑救高位火源和灭火死角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灭火效率,避免了火势的蔓延,实现了对封闭空间的全覆盖立体式防护,并且不局限于高位火源的扑救,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程度、各种位置的火灾,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单独外加磁场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单独外加电场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同时外加电场和磁场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1-输水管路,2-增压装置,3-雾化装置,4-荷电化室,5-电极板,6-亥姆霍兹线圈,7-固定支架,8-升降平台,9-万向轮,10-火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及其装置,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本专利技术说明书附图的图1~图3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的内容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利用外加电场和磁场的方式,引导带电水雾向指定位置移动,有效扑灭位于传统消防设备盲区的、高位的火源火灾。并通过水雾的弥散性,能够在空间内形成水雾的全覆盖,有效地控制了火势的蔓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实施例1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本实施例为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电荷化:利用电场和磁场将输水管路中的水进行电荷化处理,使其带有感应电荷;增压:将输水管路中带有感应电荷的水增压,得到带有感应电荷的压力水;雾化:将输水管路中带有感应电荷的压力水雾化,喷出带电水雾;电磁化引导:在带电水雾的喷洒区域外加电场和磁场,使带电水雾喷出后在电场和磁场的结合中受到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喷向指定的高位火源,通过带电水雾灭火。其中,压力水的水压为0.5MPa,带电水雾的粒径为30μm,外加电场的正负极间电压差为4KV,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7000GS。上述电荷化过程中,可选择利用电场、利用磁场、利用电场和磁场中的任一种。上述电磁化引导过程中,可选择外加电场、外加磁场、外加电场和磁场中的任一种。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n增压:将输水管路中的水增压,得到压力水;/n雾化:将输水管路中的压力水雾化,喷出水雾,通过水雾灭火;/n其特征在于,在增压前增加如下所述的电荷化步骤,并在水雾喷出后增加如下所述的电磁化引导步骤:/n电荷化:利用电场、磁场中的至少一种,将水进行电荷化处理,使其带有感应电荷,进而使最终喷出的水雾成为带电水雾;/n电磁化引导:在带电水雾的喷洒区域外加电场或磁场中的至少一种,使带电水雾喷出后在电场或磁场或其二者的结合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喷向指定位置的火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增压:将输水管路中的水增压,得到压力水;
雾化:将输水管路中的压力水雾化,喷出水雾,通过水雾灭火;
其特征在于,在增压前增加如下所述的电荷化步骤,并在水雾喷出后增加如下所述的电磁化引导步骤:
电荷化:利用电场、磁场中的至少一种,将水进行电荷化处理,使其带有感应电荷,进而使最终喷出的水雾成为带电水雾;
电磁化引导:在带电水雾的喷洒区域外加电场或磁场中的至少一种,使带电水雾喷出后在电场或磁场或其二者的结合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从而喷向指定位置的火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水的水压为0.1~1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水雾的粒径为25~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电场的正负极间电压差为1~10KV,其正负极可根据需要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扑救高位火源的带电水雾导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涛张园勃李亚清杨杰史学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