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籽源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剂制备
,涉及一种籽源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初,主要包括腔内或管内照射、组织间照射、术中放置导管的照射等。尤其随着超声、CT、MRI、内镜等影像介导植入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放射治疗植入操作和定位更加精确,剂量分布更均匀、更合理,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肿瘤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其中,125I、103Pd等金属籽源植入组织间放射治疗就是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其疗效好、对正常组织损伤小、靶区组织剂量分布均匀、医护人员安全,国内外多家医院陆续开展了此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对①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②需要保留功能性的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③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④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者;⑤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手术后出现孤立性肿瘤转移灶而失去手术价值者;⑥外照射失败者;⑦外照射不满意,作为局部照射剂量补充;⑧术中残存肿瘤或切缘距肿瘤太近(≤0.15cm)。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125I、103Pd等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单元(200)、籽源成型单元(300)和挤压单元(400);/n籽源成型单元(300)包括药粉仓(320)、成型座(330)和下顶针(343),所述药粉仓(320)底部设置有下药孔;成型座(330)设置于药粉仓(320)的下方,成型座(330)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成型腔(321),成型腔(321)与下药孔对应设置;下顶针(343)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成型腔(321)的下方,下顶针(343)与成型腔(321)对应设置;/n挤压单元(400)包括上顶针(431),上顶针(431)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药粉仓(320)上方,上顶针(431)与下药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单元(200)、籽源成型单元(300)和挤压单元(400);
籽源成型单元(300)包括药粉仓(320)、成型座(330)和下顶针(343),所述药粉仓(320)底部设置有下药孔;成型座(330)设置于药粉仓(320)的下方,成型座(330)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成型腔(321),成型腔(321)与下药孔对应设置;下顶针(343)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成型腔(321)的下方,下顶针(343)与成型腔(321)对应设置;
挤压单元(400)包括上顶针(431),上顶针(431)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药粉仓(320)上方,上顶针(431)与下药孔对应设置;
振动单元(200)与成型座(330)相连,用于驱动成型座(330)沿上下方向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200)包括轴座(210)、振动件(220)、振动轮(230)和振动电机(231),振动件(220)的一端轴接于轴座(210)上,振动件(220)的另一端与成型座(330)相连,可沿上下方向振动;振动件(220)的侧部设置有振动轮(230),所述振动轮(230)由振动电机(231)驱动,振动轮(230)的偏心部通过柔性振动连接件(232)与振动件(220)相连,振动轮(230)转动由柔性振动连接件(232)带动振动件(220)设置有成型座(330)的一端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单元(400)还包括上针驱动电机(410)、上针驱动伸缩杆(420)和上顶杆(430),上针驱动伸缩杆(420)设置于上针驱动电机(410)上由上针驱动电机(410)驱动,上顶杆(430)设置于上针驱动伸缩杆(420)远离上针驱动电机(410)的一端,上顶杆(430)的另一端连接有上顶针(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籽源成型单元(300)还包括下针座(340)、下针驱动电机(341)和下顶杆(342),下针座(340)设置于成型座(330)的底部,下针座(340)上设置有下针孔,下针驱动电机(341)用于驱动下顶杆(342)上下运动,下顶针(343)连接于下顶杆(342)的上端,下顶针(343)对应设置于下针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源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单元(500),所述限位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国强,王自正,王峰,王书奎,俞杨,倪玉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