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两个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担架的形态来对不同类型的伤员进行救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担架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担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多功能担架。
技术介绍
担架作为一种重要的伤员搬运工具,在医疗救助中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担架形式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均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承力杆和连接于承力杆之间的承力件,使用担架时,伤员躺卧或者采用其他体位被放置承力件上,医务人员通过抬起承力杆而将伤员抬起进行搬运。现有的担架在地势平坦处能够方便地使用,例如公开号为CN20405007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骨外科折叠急救担架,在担架腿上安装有车轮,使得担架可以被推动而实现伤员的转移,但是在野外营救中,由于野外地势复杂,显然上述折叠急救担架不再适用;而且在野外营救伤员中,伤员的受伤形式多样,有可能是跌落骨折,也有可能是在战时枪伤或者其他形式的受伤,对于普通骨折伤员,利用普通担架即可实现搬运救助;而对于头部、脊柱、胸部存在严重损伤的伤员,则需要在搬运过程中保持伤员的姿势,以防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对担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救治不同类型伤口的伤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多功能担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担架的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所述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两个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所述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在于:承力杆用于对支撑件和挡布的连接支撑,支撑件包括两块支撑板,两根承力杆上分别转动连接一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沿着承力杆转动时,当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转动的自由端(即支撑板远离与其转动连接的承力杆的一端)的端部部分重叠,且此时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将锁杆插入到锁孔中,使得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被固定连接起来,由于锁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因此在锁杆的锁定作用下,两块支撑板的相对位置被完全固定而无法相对转动,此时两块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利用两块支撑板形成的平面作为支撑面对伤员提供支撑;同时,可以将锁孔中的锁杆抽出,仅保留位于两根承力杆之间对称线上锁孔中的锁杆,此时两块支撑板之间仅设置有一根锁杆,使得支撑板可以绕着保留的锁杆转动至交叉状态,此时将挡布连接于两根承力杆之间,使若干挡布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面,同时,由于挡布将两根承力杆连接起来,当伤员躺在挡布上后,承力杆之间的距离固定,而此时两块支撑板处于交叉状态,使得整个担架形成类似于折叠凳的结构,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可以与地面相抵,整个担架可以被支撑板支撑而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而挡布依然能够对伤员提供稳定的支撑,此时转移伤员的医务人员在不改变伤员躺卧姿势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休息。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够改变担架对伤员的支撑形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担架对于伤员的至成型时单一,本申请中,当两块支撑板转动至同一平面内后并利用锁杆固定时,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多个支撑件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平板,利用平板状的支撑面来搬运伤员,适合对身体需要保持相对固定的伤员,例如伤员的头部、脊柱、胸部存在严重损伤,利用平板状的支撑面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而防止椎体发生错位;同时,在两块支撑板仅保留一根锁杆时,可以将两块支撑板转动至交叉状态,同时在两根承力杆之间连接上挡布,使得多块挡布形成用于支撑伤员的支撑面,相比于利用支撑板形成支撑面,挡布的柔韧性更好,伤员躺卧在挡布上会更加舒适,此时适合搬运伤势较轻的伤员,例如腿部骨折、手臂骨折等情况的伤员。本申请中的担架可以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做调整变换,以保证伤员在被顺利搬运的前提下,尽量提升伤员被搬运的舒适度。2.有利于减少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本申请中的担架能够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进行调整,对于不同伤势的伤员采用不同形式的支撑方式,使得伤员能够得到合适的支撑,从而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部分担架存在支撑面不稳定的情况,特别是利用挡布或者弹性带作为支撑面的担架,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如果将担架放置于地面,则有挡布或者弹性带形成的支撑面会与地面接触而发生形变,使得伤员在担架上的躺卧姿势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伤员的伤口出现二次伤害的风险,而本申请中利用挡布作为支撑面时,支撑板可以作为支撑架而将承力杆和挡布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伤员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3.能够减轻搬运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上述第2点分析可知,当将两块支撑板转动交叉状态,且利用挡布作为支撑面时,转动至交叉状态的支撑板可以作为担架的支撑架,即使将支撑架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避免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与地面接触,从而使由挡布形成的支撑面保持原有状态而对伤员进行支撑,可以避免因伤员躺卧姿势改变而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将担架放置于地面后,搬运伤员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从而在保证不会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4.担架适合野外救助:正如上述第3点分析可知,本申请中担架处于挡布形成支撑面时,支撑板是可以作为支撑架使用的,此时搬运的医务人员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进行短暂的休息,因此利用本申请中的担架,特别适合在野外长距离搬运如腿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5.方便将病人放置在病床上:本申请中,当利用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形成支撑面时,在将伤员搬运至病床上时,可以将所有的锁杆抽出而使两块支撑板的不再固定在一起,然后从伤员的两侧分别抽拉支撑板,使两块支撑板从伤员和病床之间被抽出,抽出支撑板后,伤员直接位于病床上,从而减少对伤员的挪动,不仅节省人力,同时还能避免对伤员过大幅度的挪动而造成伤员伤势的增加。进一步,所述支撑板靠近承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承力杆上。本方案中,更优地,利用套筒转动连接在承力杆上,支撑板被固定在套筒上,套筒能够与承力杆稳定的连接,且支撑板能够方便地被固定于套筒上,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定。进一步,所述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所述挡架包括横杆和固定连接于横杆端部的插杆,所述承力杆上开有可插入插杆的盲孔。本方案中,更优地,在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可以防止躺卧在担架上的伤员从侧面落出担架外,挡架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所述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承力杆内开有放置锁杆的放置孔。本方案中,将锁孔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对应地,锁杆的数量为三根,同时在承力杆内开有放置插杆的放置孔,当需要利用支撑板作为支撑伤员的平面时,三根锁杆分别插入三个锁孔中,使得两块支撑板能够更加稳固连接而支撑伤员;同时,在需要转换担架的支撑形式而使挡布作为支撑面时,只需将三根锁杆中的两根抽出并放置到放置孔中,留出位于两根承力杆中轴线连线中点处锁孔中的锁杆,然后转动支撑板,留在锁孔中的锁杆作为支撑板转动的转动支撑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两根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所述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所有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所述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承力杆,其特征在于:两根承力杆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件且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布,所述挡布和支撑件交错设置;所述支撑件包括两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承力杆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开有至少两个锁孔,当两块支撑板转动到同一平面内时,两块支撑板远离承力杆的一端部分重合,所有锁孔均位于部分重合的范围内且两块支撑板上的锁孔一一对齐,其中一个锁孔的中轴线与两根承力杆之间的对称线重合;所述锁孔内均可拆卸连接有锁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承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承力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杆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挡架,所述挡架包括横杆和固定连接于横杆端部的插杆,所述承力杆上开有可插入插杆的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承力杆内开有放置锁杆的放置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引,曹平,何沁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