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风管,发热风管的内部设有发热芯棒,发热芯棒与发热风管同轴线设置,发热芯棒与发热风管的内壁之间设有热交换器,还包括隔热壳,所述隔热壳套在所述发热风管的外壁,所述隔热壳的外壁设有线圈,所述隔热壳的内壁与所述发热风管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发热风管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隔热壳与发热风管通过外导热杆滑动连接;由于流经发热风管外壁与隔热壳内壁之间的通道的气流带走了发热风管外壁的热量,同时气流也阻隔了发热风管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散发,隔热壳进一步地避免热量散失到外部空间,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有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流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流加热装置是用于加热通过其内部的气流的一种装置。现有一类气流加热装置设有呈筒状的发热风管,发热风管的材料为钢材,发热风管的外部缠绕有线圈,当线圈接通高频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相应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使发热风管产生电磁感应涡流,于是发热风管发热,流经发热风管的气流就会被发热风管加热。但是,发热风管的一部分热量会散失到发热风管的外部空间,导致电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它有利于节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风管的内部设有发热芯棒,所述发热芯棒与所述发热风管同轴线设置,所述发热芯棒与所述发热风管的内壁之间设有热交换器;还包括隔热壳,所述隔热壳套在所述发热风管的外壁,所述隔热壳的外壁设有线圈,所述隔热壳的内壁与所述发热风管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所述发热风管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所述隔热壳与所述发热风管通过所述外导热杆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热交换栅栏,所述热交换栅栏沿所述发热风管的轴线间隔排列,所述热交换栅栏包括若干条内导热杆,所述内导热杆的一端与所述发热芯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导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热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导热杆呈放射状排列。优选地,所述隔热壳的数量设为至少两个,所述隔热壳的端部设有壳法兰,相邻的隔热壳的壳法兰通过螺栓贴靠连接。优选地,所述发热芯棒的两端都设有导风锥头。优选地,所述发热风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法兰。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外环片,所述外环片沿所述发热风管的轴线间隔排列,所述外环片的外边缘与所述发热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个内环片,所述内环片沿所述发热风管的轴线间隔排列,所述内环片的内边缘与所述发热芯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环片与所述内环片相间布置。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螺旋导风板,所述螺旋导风板与所述发热芯棒同轴线设置,所述螺旋导风板与所述发热芯棒的外壁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隔热壳,隔热壳套在线圈的外部,隔热壳的内壁与线圈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发热风管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隔热壳与发热风管通过外导热杆连接,使流经隔热壳的内壁与线圈之间的通道的气流带走了发热风管外壁的热量,同时气流也阻隔了发热风管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散发,隔热壳进一步地避免热量散失到外部空间,于是本技术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有利于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发热风管;2-线圈;3-发热芯棒;301-导风锥头;4-热交换器;41-热交换栅栏;401-内导热杆;402-外环片;403-内环片;404-固定杆;405-螺旋导风板;5-法兰;501-连接孔;502-连接板;6-外导热杆;7-隔热壳;701-壳法兰;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热风管1,发热风管1呈圆筒状,发热风管1的材料是导磁的钢材,例如“201不锈钢”或普通碳素钢等,发热风管1的内径可以为350毫米至400毫米,具体尺寸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而定。如图1所示,发热风管1的内部设有发热芯棒3,发热芯棒3的材料是导磁的钢材,例如“201不锈钢”或普通碳素钢等。发热芯棒3可以是中空结构,有利于减轻重量。发热芯棒3与发热风管1同轴线设置。发热芯棒3与发热风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的作用是能够让气流通过,且气流与热交换器4的表面接触进行热交换。现时已有一些用于气流的热交换器,例如柴油发电机的散热器,这种散热器实际是气流热交换器,这种散热器由柴油发电机的冷却液加热,利用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这种散热器时,气流就与这种散热器进行接触热交换,使气流升温;又例如汽车的散热器也属于气流热交换器,可见热交换器4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态,但基本原理都是气流与热交换器4的表面接触进行热交换。如图1所示,还包括隔热壳7,所述隔热壳7套在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隔热壳7可以是由云母板材制成隔热圆筒,这样隔热壳7可以起到绝缘和隔热的作用,隔热壳7的厚度可以是5毫米至10毫米。所述隔热壳7的外壁设有线圈2,线圈2直接缠绕在隔热壳7的外壁,所述隔热壳7的内壁与所述发热风管1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6,外导热杆6可以与发热风管1的外壁焊接,隔热壳7与发热风管1通过外导热杆6滑动连接,具体而言,所述隔热壳7可以灵活得在所述外导热杆6的端部滑动(即远离外导热杆6与发热风管1的外壁焊接的一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而言,应该很清楚知道,为使隔热壳7灵活得在所述外导热杆6的端部滑动,所述外导热杆6的端部可以加工成半球形(图中未示出),利用半球形的外导热杆6端部减小隔热壳7与外导热杆6端部的摩檫力,使得隔热壳7灵活在外导热杆6滑动,进一步而言,就是隔热壳7容易套进发热风管1的外壁,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同时,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隔热壳7是使用云母板材制造,因此会存在一定变形,为使隔热壳7呈圆形,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导热杆6除导热外,还可以支撑着隔热壳7。外导热杆6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圆棒,外导热杆6的直径可以为5毫米至10毫米,如图2所示,外导热杆6以发热风管1的轴线为中心而周向均匀分布,每一周的外导热杆6的数量可以是30至40个,另外,如图1所示,外导热杆6在发热风管1的轴线方向上呈间隔排列状,间距可以为30毫米至40毫米。以下简要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将气流电磁加热装置直接与轴流风机(图中未示出)连接,或者将气流电磁加热装置与具有气流的风管连接。线圈2接通高频交流电,线圈2相应地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使发热风管1及发热芯棒3产生电磁感应涡流,从而使发热风管1及发热芯棒3发热,发热风管1及发热芯棒3同时将热量传递至热交换器4。气流同时流经发热风管1的内部和发热风管1与隔热壳7之间的通道,气流与热交换器4的表面接触进行热交换,气流也与发热风管1的内壁及发热芯棒3的外壁接触而被加热,而流经发热风管1外壁与隔热壳7内壁之间的通道的气流带走了发热风管1外壁的热量,同时气流也阻隔了发热风管1的热量向外部空间散发,隔热壳7进一步地避免热量散失到外部空间,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电磁加热装置有利于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风管(1)的内部设有发热芯棒(3),所述发热芯棒(3)与所述发热风管(1)同轴线设置,所述发热芯棒(3)与所述发热风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热交换器(4);/n还包括隔热壳(7),所述隔热壳(7)套在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所述隔热壳(7)的外壁设有线圈(2),所述隔热壳(7)的内壁与所述发热风管(1)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n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6),所述隔热壳(7)与所述发热风管(1)通过所述外导热杆(6)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风管(1)的内部设有发热芯棒(3),所述发热芯棒(3)与所述发热风管(1)同轴线设置,所述发热芯棒(3)与所述发热风管(1)的内壁之间设有热交换器(4);
还包括隔热壳(7),所述隔热壳(7)套在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所述隔热壳(7)的外壁设有线圈(2),所述隔热壳(7)的内壁与所述发热风管(1)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通道;
所述发热风管(1)的外壁连接有若干条外导热杆(6),所述隔热壳(7)与所述发热风管(1)通过所述外导热杆(6)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4)包括若干个热交换栅栏(41),所述热交换栅栏(41)沿所述发热风管(1)的轴线间隔排列,所述热交换栅栏(41)包括若干条内导热杆(401),所述内导热杆(401)的一端与所述发热芯棒(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导热杆(401)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热风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导热杆(401)呈放射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流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7)的数量设为至少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武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江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