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11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0
提供马达,其具有:转子(12),其固定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上;定子(10),其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壳体(20),其对定子进行保持;电路板(30),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的一侧;以及板(60),其相对于电路板配置于轴向的一侧,在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壁部(61),相对于壁部,在径向外侧配置有供从定子引出的线圈线连接的连接部(41),连接部由汇流条端子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20207276.5、申请日为2019年2月18日、技术名称为“马达”的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的马达:在马达内配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搭载有对马达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与电路板连接的多条引线穿绕于马达内,并向壳体的外部引出。另外,公知有如下的马达:在马达内配置有将定子的线圈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汇流条。通常情况下,汇流条被树脂制的汇流条保持架保持(例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07-267525号公报)。在供与电路板连接的多条引线穿绕的马达内的空间中,也存在汇流条和与汇流条连接的线圈线等。因此,当使引线在马达内穿绕并向壳体的外部引出时,引线与汇流条等有可能发生干涉。能够利用管等对引线进行保护,从而在发生干涉时不损伤引线,但不能避免干涉本身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与电路板连接的多条引线与汇流条等发生干涉的马达。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技术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固定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上;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以及板,其相对于所述电路板配置于轴向的一侧,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壁部,相对于所述壁部,在径向外侧配置有供从所述定子引出的线圈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汇流条端子构成。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一技术,能够提供防止与电路板连接的多条引线与汇流条等发生干涉的马达。<br>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从轴向的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轴承保持架的仰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技术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脱离起到本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将附图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但是,该上下方向不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实际组装于机器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转子12,其固定在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14上;以及定子10,其配置于转子12的径向外侧。定子10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线圈11,被壳体20保持。在转子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磁铁13。另外,轴14被沿轴向上下配置的轴承70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10的轴向的上侧(一侧)配置有电路板30。在电路板30上安装有检测转子12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的传感器(未图示)。另外,在电路板30上搭载有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马达的旋转的控制电路(未图示)。另外,在相对于电路板30靠轴向的上侧(一侧)的位置配置有对轴承70进行保持的轴承保持架50。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50以封闭壳体20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另外,在相对于电路板30靠轴向的下侧(另一侧)的位置配置有对汇流条(未图示)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40,该汇流条与从定子10引出的线圈线连接。例如,在三相同步型的马达的情况下,各个汇流条与各相或中性点所对应的线圈线、或者两者的线圈线连接。而且,在汇流条保持架40的周缘部上设置有向轴向的上侧(一侧)延伸的汇流条端子41。这里,汇流条保持架40的周缘部在径向上称作壳体20侧的部位,在图1中,汇流条端子41设置于汇流条保持架40的壳体20侧的上表面。图2是从轴向的下侧(另一侧)观察轴承保持架50的仰视图。另外,用假想线示出电路板30和汇流条保持架40。如图2所示,与电路板30连接的多条引线90穿绕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板30与轴承保持架50之间的间隙80中,并向壳体20的外侧导出。这里,多条引线90与安装于壳体20的外周部的端子台91连接。另外,从汇流条保持架40的周缘部沿轴向延伸的汇流条端子41也与设置于壳体20的外周部的端子台42连接。这里,例示出三相同步型的马达的各相所对应的三个汇流条端子41。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轴承保持架50上设置有朝向电路板30沿轴向延伸的壁部51。而且,如图2所示,从电路板30引出的多条引线90至少在壁部51处穿绕于比壁部5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向壳体20的外侧导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虽然汇流条端子41位于电路板30与轴承保持架50之间的间隙80中,但通过在汇流条端子41的径向内侧设置壁部51,而使多条引线90穿绕在壁部51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防止多条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换言之,在电路板30与轴承保持架50之间的间隙80中,即使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在径向上部分重叠,通过在汇流条端子41的径向内侧设置壁部51,能够防止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另外,由于多条引线90被壁部51、电路板30以及轴承保持架50包围,因此至少不会向壁部51的径向外侧穿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壁部51与电路板30之间可以有间隙,但间隙的距离优选为比引线90的直径小。通过使间隙的距离比引线90的直径小,能够防止引线90从壁部51与电路板30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穿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另外,也可以使壁部51的轴向端部与电路板30连接。通过使壁部51的轴向端部与电路板30连接,而使壁部51与电路板30之间的间隙消失,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在壁部51与电路板30的连接中,例如能够通过螺栓等进行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51优选为在轴向上与电路板30重叠。通过使壁部51与电路板30在轴向上重叠,能够至少在壁部51的径向内侧利用壁部51、电路板30以及轴承保持架50将引线90包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50具有对轴承7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52。该保持部52与壁部51同样地朝向电路板30沿轴向延伸,因此作为第二壁部而发挥功能。通过使保持部52作为第二壁部而发挥功能,使多条引线90穿绕在壁部51与保持部52之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引线90与汇流条端子41发生干涉。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这里,轴承保持架50以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电路板30靠轴向的上侧(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板60。这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n转子,其固定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上;/n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n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n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以及/n板,其相对于所述电路板配置于轴向的一侧,/n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壁部,/n相对于所述壁部,在径向外侧配置有供从所述定子引出的线圈线连接的连接部,/n所述连接部由汇流条端子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19 JP 2018-026897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
转子,其固定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上;
定子,其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
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的一侧;以及
板,其相对于所述电路板配置于轴向的一侧,
在所述板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壁部,
相对于所述壁部,在径向外侧配置有供从所述定子引出的线圈线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由汇流条端子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电路板,在轴向的另一侧具有对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该汇流条与从所述定子引出的线圈线连接,
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周缘部设置有向轴向的一侧延伸的汇流条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端子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部的端子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周缘部是在径向上所述壳体这一侧的部位,
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所述壳体这一侧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汇流条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朝向所述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野良小山崇宣园田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