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10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定子绕组包括轴向开设通腔且具有导磁性的定子管,定子管的通腔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且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对应通腔横轴线上下对称;上端两侧第一限位弧之间设有上开口,下端两侧第二限位弧之间设有下开口,上开口和两侧第一限位弧与下开口和两侧第二限位弧均形成磁槽,上端磁槽装配第一永磁体,下端磁槽装配第二永磁体;一侧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向定子管内侧设有转子绕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转子绕组内设置具有拼装结构的T型贴片线圈,使得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具有更强的装配性,对于驱动电机的装配方向提供了高好的选择,结构紧凑,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
本技术涉及驱动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梯曳引机电机包括机座、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漆包线绕组线圈,其中定子铁芯为整圆环结构,上面分布着根据设计所要求的容置绕组线圈的槽数,该结构的定子铁芯传统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将硅钢片板料通过冲床直接冲制,再对其叠装后通过焊接或铆接成型。该工艺的缺点是排样困难,冲压剩余的周围角料和中间的圆形材料无法使用,这些冲压落料被作为废料处理,材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即使将这些冲压落料再次利用,也受到不同规格的限制,同样会产生冲压落料,材料的浪费无法避免。另外一种制作方法是卷绕技术,以硅钢片带料替代传统的硅钢片板料为原料,通过冲制齿形带->螺旋卷绕->叠压->焊接->挤压而成型,该方法虽然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但在线圈结构难以和绕组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构,降低了电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轴向开设通腔且具有导磁性的定子管,所述定子管的通腔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且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对应通腔横轴线上下对称;上端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弧之间设有上开口,下端两侧所述第二限位弧之间设有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和两侧第一限位弧与下开口和两侧第二限位弧均形成磁槽,上端所述磁槽装配第一永磁体,下端所述磁槽装配第二永磁体;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弧和第二限位弧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向定子管内侧设有转子绕组。优选的,所述转子绕组包括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同轴固接转盘,所述转盘一侧外缘沿定子管轴向设有转子管。优选的,所述转子管的表面均匀开设若干贴片槽。优选的,所述贴片槽内装配有T型贴片线圈。优选的,所述T型贴片线圈两侧和贴片槽之间设有到导电触片。优选的,所述转子管为导体,且位于转子管内腔设有和转盘轴心固定连接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优选的,所述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均设于驱动电机内,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和转子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转子绕组内设置具有拼装结构的T型贴片线圈,使得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具有更强的装配性,对于驱动电机的装配方向提供了高好的选择,结构紧凑,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转子绕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子绕组;2、转子绕组;3、固定板;4、转子轴;11、定子管;12、第一限位弧;13、第二限位弧;14、上开口;15、下开口;16、第一永磁体;17、第二永磁体;18、磁槽;21、转轴;22、转盘;23、转子管;24、贴片槽;25、T型贴片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请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包括定子绕组1和转子绕组2,定子绕组1包括轴向开设通腔且具有导磁性的定子管11,定子管11的通腔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且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对应通腔横轴线上下对称;上端两侧第一限位弧12之间设有上开口14,下端两侧第二限位弧13之间设有下开口15,上开口14和两侧第一限位弧12与下开口15和两侧第二限位弧13均形成磁槽18,上端磁槽18装配第一永磁体16,下端磁槽18装配第二永磁体17;一侧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向定子管11内侧设有转子绕组2。转子绕组2包括与固定板3转动连接的转轴21,转轴21同轴固接转盘22,转盘22一侧外缘沿定子管11轴向设有转子管23;转子管23的表面均匀开设若干贴片槽24;贴片槽24内装配有T型贴片线圈25;T型贴片线圈25两侧和贴片槽24之间设有到导电触片;转子管23为导体,且位于转子管23内腔设有和转盘22轴心固定连接的转子轴4;定子绕组1和转子绕组2均设于驱动电机内,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和转子轴4固定连接。具体原理:本技术在装配时,将定子绕组1和转子绕组2置于驱动电机内,使转子轴4和驱动电机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然后对转子管23上的T型贴片线圈25通电,T型贴片线圈25通过导电触片对转子管23通电,使得转子管23在外壁产生磁场,通电后,因交流电方向改变,使得定子绕组1磁槽18内第一永磁体16和第二永磁体17产生对转子绕组2的转动力,转子绕组2的转子管23带动转盘22转动,转盘22带动转子轴4转动,转子轴4带动驱动电机的传动轴,进而实现驱动电机的工作。本技术通过在转子绕组内设置具有拼装结构的T型贴片线圈,使得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具有更强的装配性,对于驱动电机的装配方向提供了高好的选择,结构紧凑,适合推广。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包括定子绕组(1)和转子绕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1)包括轴向开设通腔且具有导磁性的定子管(11),所述定子管(11)的通腔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且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对应通腔横轴线上下对称;上端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弧(12)之间设有上开口(14),下端两侧所述第二限位弧(13)之间设有下开口(15),所述上开口(14)和两侧第一限位弧(12)与下开口(15)和两侧第二限位弧(13)均形成磁槽(18),上端所述磁槽(18)装配第一永磁体(16),下端所述磁槽(18)装配第二永磁体(17);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向定子管(11)内侧设有转子绕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包括定子绕组(1)和转子绕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1)包括轴向开设通腔且具有导磁性的定子管(11),所述定子管(11)的通腔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且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对应通腔横轴线上下对称;上端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弧(12)之间设有上开口(14),下端两侧所述第二限位弧(13)之间设有下开口(15),所述上开口(14)和两侧第一限位弧(12)与下开口(15)和两侧第二限位弧(13)均形成磁槽(18),上端所述磁槽(18)装配第一永磁体(16),下端所述磁槽(18)装配第二永磁体(17);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弧(12)和第二限位弧(13)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向定子管(11)内侧设有转子绕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电机用贴片线圈拼装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绕组(2)包括与固定板(3)转动连接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同轴固接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磊廖彬雄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颖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