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09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滤波器,包括共模电感,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前端和第二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第二绕组的前端和第三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容;第三绕组的前端和第一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三电容,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还包括压敏电阻,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呈星型连接,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共模电感和电连接有效的抑制了线路中的噪声干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设置了压敏电阻,有效地抑制电网出现的浪涌电压,提高了线路耐冲击电流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指一种电源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工业电器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达,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使得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与电磁干扰emi问题受到各国政府和生产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场合,电磁兼容的意义已相对明显,有些电子设备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以致于无法正常工作。现有的电源滤波器在应用中,功能较为单一,虽然解决了电磁干扰的问题,但是缺乏对于滤波器和线路之间的保护,以致于影响线路和滤波器的实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源滤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线路和滤波器进行保护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滤波器,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前端和第二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绕组的后端和第二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前端和第三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后端和第三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前端和第一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后端和第一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前端连接电连接有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呈星型连接,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前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呈星型连接的一端接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呈星型连接的一端与地线之间还电连接有气体放电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滤波器还包括多条并联在各个电容两端的放电支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电支路包括mos管和放电电阻,所述放电电阻与所述mos管的漏极串联,所述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在电源切断时,驱动所述mos管导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电支路的数量是3条,所述3条放电支路电连接在与所述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前端或后端的电容两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电支路的数量是6条,所述6条放电支路分别电连接在与所述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前端和后端的电容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共模电感和电连接在电感前端和后端的电容,有效的抑制了线路中的噪声干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避免电子设备本身产品的噪声进入线路中,提高了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由于设置了压敏电阻,可以用来吸收浪涌电压,有效地抑制电网出现的浪涌电压,提高了线路耐冲击电流的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滤波器,包括共模电感L1,共模电感L1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第一绕组的前端和第二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1,第一绕组的后端和第二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第二绕组的前端和第三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C2,第二绕组的后端和第三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三绕组的前端和第一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三电容C3,第三绕组的后端和第一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C6;共模电感L1的前端连接电连接有第一压敏电阻RVS1、第二压敏电阻RVS2和第三压敏电阻RVS3,第一压敏电阻RVS1、第二压敏电阻RVS2和第三压敏电阻RVS3的一端呈星型连接,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前端,第一压敏电阻RVS1、第二压敏电阻RVS2和第三压敏电阻RVS3呈星型连接的一端接地。优选的,为了增强本技术的保护性能,避免过电压损耗线路,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呈星型连接的一端与地线之间还电连接有气体放电管GDT。电源滤波器还包括多条并联在各个电容两端的放电支路,放电支路包括mos管和放电电阻,放电电阻与mos管的漏极串联,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控制端,控制端在电源切断时,驱动mos管导通。本实施例中,放电支路的数量是6条,6条放电支路分别电连接在与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前端和后端的电容两端。其中,FET1和R1并联在第一电容C1两端,FET2和R2并联在第二电容C2两端,FET3和R3并联在第三电容C1两端,FET4和R4并联在第四电容C4两端,FET5和R5并联在第五电容C5两端,FET6和R6并联在第六电容C6两端。本技术中,也可以采用3条放电支路,3条放电支路电连接在与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前端或后端的电容两端。本技术在电源接入时,通过共模电感和电容抑制线路噪声,在电源切断时,控制mos管导通,电容通过放电电路放电,消除残压。在线路中出现浪涌电压时,通过第一压敏电阻RVS1、第二压敏电阻RVS2和第三压敏电阻RVS3吸收浪涌电压,线路承受过高压时,通过气体放电管GDT放电。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前端和第二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绕组的后端和第二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前端和第三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后端和第三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前端和第一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后端和第一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前端连接电连接有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呈星型连接,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前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呈星型连接的一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前端和第二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绕组的后端和第二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前端和第三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绕组的后端和第三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前端和第一绕组的前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绕组的后端和第一绕组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六电容;所述共模电感的前端连接电连接有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呈星型连接,另一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的前端,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呈星型连接的一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艳窦志源张捷苏璐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纬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