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73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它包括电流环装置和与之连接的主模块组件;所述电流环装置包括互相卡合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为中空且一面开口的长方壳体,下壳体内设有卡槽放置电流环,下壳体侧壁设有RJ45接口;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有连接卡环;所述主模块组件包括上下对称卡合的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所述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之间设置核心板,所述核心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第二外部接口和第二RJ45接口、电流环接口;所述主体下壳体上设有半圆形的旋转沉槽,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卡合后,两个半圆旋转沉槽组成一个圆柱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分别实现分体式安装和一体式安装,电流环可0‑90°方向旋转,分体式安装提高了安装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应用于一次低压回路的电流检测并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介绍
在低压配电行业,需要使用很多的电流传感器对各个支路的电流进行采集,及时获取各个支路的电流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由于现场安装环境多样化,用户既希望能快速准确的得到支路电流数据,同时电流传感器又能在安装时能够满足各个现场不同的安装环境。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电流传感器电流环方向不能旋转,传感器必须按照现场线缆的穿线方向安装;(2)现有的电流传感器都是一体式的,如果现场需要测量电流的电缆与后面的采集设备距离较远,就无法满足;(3)很多用户需要现场显示各支路线缆电流,常规的电流传感器都不带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应用于复杂多样的需测量一次电流的低压配电箱内,其结构简单小巧、安装灵活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它包括电流环装置和与之连接的主模块组件;所述电流环装置包括互相卡合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为中空且一面开口的长方壳体,下壳体内设有卡槽放置电流环,下壳体侧壁设有RJ45接口;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有连接卡环;所述主模块组件包括上下对称卡合的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所述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之间设置核心板,所述核心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第二外部接口和第二RJ45接口、电流环接口;所述主体下壳体上设有半圆形的旋转沉槽,主体下壳体和主体上壳体卡合后,两个半圆旋转沉槽组成一个圆柱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电流环装置和主模块组件通过网线分体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通道内设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为圆环柱,其外径与圆柱通道的内径相匹配,其内径与连接卡环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连接卡环插入连接支架内,实现电流环装置和主模块组件的一体式连接;连接卡环、连接支架和圆柱通道组成旋转机构,实现电流环装置的旋转。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沉槽的上部设有一个弧形槽,底部设有多个卡扣沉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外壁设有一圈凸边,与旋转沉槽上的弧形槽卡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卡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外壁底端设有一个卡扣。进一步地,所述卡板上的卡扣与卡扣沉槽卡合即可固定电流环装置。进一步地,分体式安装时,所述电流环装置的连接卡环外部设有防护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包括辅助电源接口、模拟量输出接口,第二外部接口是RS485输出接口,用于监控主机以及其他检测单元组网通讯,第二RJ45接口是与电流环连接或者兼容外部显示模块连接,电流环接口用于连接电流环信号。进一步地,所述主模块组件通过网线连接显示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电流环可0-90°方向旋转,对于用户现场安装时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电流线缆穿线方向,安装灵活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2)本技术可实现分体式安装,在空间狭小的配电箱内可以将主体和电流环安装在不同的部位,大大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3)本技术可外扩显示模块,对于需要本地显示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本技术传感器输出采用RJ45接口和模拟量输出接口两种,接线简单方便可靠;采用Modbus-RTU协议,标准的通讯协议便于监控主机数据解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体式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体式旋转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扩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的旋转装置的连接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核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功能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环装置1、下壳体11、连接卡环111、卡板112、卡扣113、上壳体12、电流环13、RJ45接口14、主模块组件2、主体下壳体21、旋转沉槽211、弧形槽212、卡扣沉槽213、主体上壳体22、核心板23、第一外部接口231、第二外部接口232、第二RJ45接口233、电流环接口234、连接支架24、凸边241、导光柱25、导轨锁紧件26、网线3、显示模块4、防护罩5。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实施例1:参见图2以及图4-6,图2绘制了本技术的一体式安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它包括电流环装置1和主模块组件2;所述电流环装置1包括互相卡合的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下壳体11为中空且一面开口的长方壳体,下壳体11内设有卡槽放置电流环13,下壳体11侧壁设有RJ45接口14;所述下壳体11的底面设有连接卡环111,所述连接卡环111呈圆环柱型,所述连接卡环11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板112,所述卡板112的外壁底端设有一个卡扣113。所述主模块组件2包括上下对称卡合的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所述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之间设置核心板23,所述主体下壳体21上设有导光柱25,所述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的底部设有导轨锁紧件26。所述主体下壳体21上设有半圆形的旋转沉槽211,所述旋转沉槽211的上部设有一个弧形槽212,底部设有多个卡扣沉槽213,所述卡扣沉槽213上设有多个凹槽;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卡合后,两个半圆旋转沉槽211组成一个圆柱通道,内设连接支架24,所述连接支架24为圆环柱,其外径与圆柱通道的内径相匹配,其内径与连接卡环11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连接支架24外壁设有一圈凸边241,与旋转沉槽211上的弧形槽212卡合。所述连接卡环111插入连接支架24内,将其旋转,卡板112上的卡扣113与卡扣沉槽213卡合即可固定。所述核心板23包括第一外部接口231、第二外部接口232和第二RJ45接口233、电流环接口234,所述第一外部接口231包括辅助电源接口、模拟量输出接口,第二外部接口232是RS485输出接口,用于监控主机以及其他检测单元组网通讯,第二RJ45接口233是与电流环连接或者兼容外部显示模块连接,电流环接口234用于连接电流环信号。实施例2:参见图1,图1绘制的是本技术的分体式安装示意图。与实施例1的一体式安装不同的是,所述电流环装置1和主模块组件2通过网线3连接,实现分体式安装;所述电流环装置1的连接卡环111外部设有防护罩5,保护连接卡环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流环装置(1)和与之连接的主模块组件(2);所述电流环装置(1)包括互相卡合的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下壳体(11)内设有卡槽放置电流环(13),下壳体(11)侧壁设有RJ45接口(14);所述下壳体(11)的底面设有连接卡环(111);/n所述主模块组件(2)包括上下对称卡合的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所述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之间设置核心板(23),所述核心板(23)包括第一外部接口(231)、第二外部接口(232)和第二RJ45接口(233)、电流环接口(234);所述主体下壳体(21)上设有半圆形的旋转沉槽(211),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卡合后,两个半圆旋转沉槽(211)组成一个圆柱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流环装置(1)和与之连接的主模块组件(2);所述电流环装置(1)包括互相卡合的下壳体(11)和上壳体(12),下壳体(11)内设有卡槽放置电流环(13),下壳体(11)侧壁设有RJ45接口(14);所述下壳体(11)的底面设有连接卡环(111);
所述主模块组件(2)包括上下对称卡合的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所述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之间设置核心板(23),所述核心板(23)包括第一外部接口(231)、第二外部接口(232)和第二RJ45接口(233)、电流环接口(234);所述主体下壳体(21)上设有半圆形的旋转沉槽(211),主体下壳体(21)和主体上壳体(22)卡合后,两个半圆旋转沉槽(211)组成一个圆柱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装置(1)和主模块组件(2)通过网线(3)分体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体可旋转的交流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通道内设连接支架(24),所述连接支架(24)为圆环柱,其外径与圆柱通道的内径相匹配,其内径与连接卡环(11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连接卡环(111)插入连接支架(24)内,实现电流环装置(1)和主模块组件(2)的一体式连接;连接卡环(111)、连接支架(24)和圆柱通道组成旋转机构,实现电流环装置(1)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坎鹏程宗寿松沈若娴马君杨广亮刘松华余杰孟国飞顾鹏飞陈颖洁黄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