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52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包括箅条本体,所述箅条本体上部两端设置端头,下部两端设置钩部,所述端头及钩部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箅条本体顶端面设置顶凸棱,该顶凸棱凸出于所述箅条本体的顶端面,所述箅条本体的底侧呈拱形,所述箅条本体的前后两面为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均朝向所述箅条本体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左侧、右侧及底侧均设置侧凸棱,分别朝前后两面对称突出,并且,前后对称的所述侧凸棱之间的总体厚度随着两第一倾斜面的倾斜靠近而逐渐减小,且始终小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使用中箅条间的间隙不堵塞,通风面积大,重量轻,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防堵箅条
本技术涉及烧结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烧结防堵箅条。
技术介绍
通常,烧结箅条是安装在烧结台车上,用以支撑物料,并利用箅条间隙通风,完成物料烧结过程的关键部件。一台不同型号烧结机的箅条一次装配数量需要几万到几十万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高温、高氧化气氛条件下疏导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粉尘含量的废气。烧结过程一般需要大量的助燃风来完成,由供风系统经镶嵌在台车底部的箅条间的缝隙在烧结料面形成的负压得到的。常规设计的烧结箅条缝隙极易被烧结废气夹杂的粉尘与烧结料粉末堵塞,被堵塞的箅条缝隙形成了对供风的巨大阻力,是烧结助燃风利用效率低下和烧结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助燃风利用率低,成为烧结生产过程提高产量、降低能耗的一大障碍。为此,急需改进箅条形状,寻求有效解决箅条缝隙被堵塞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增加箅条间的间隙,并增加箅条间的通风面积。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包括箅条本体,所述箅条本体上部两端设置端头,下部两端设置钩部,所述端头及钩部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箅条本体顶端面设置顶凸棱,该顶凸棱凸出于所述箅条本体的顶端面,所述箅条本体的底侧呈拱形,所述箅条本体的前后两面为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均朝向所述箅条本体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左侧、右侧及底侧均设置侧凸棱,分别朝前后两面对称突出,并且,前后对称的所述侧凸棱之间的总体厚度随着两第一倾斜面的倾斜靠近而逐渐减小,且始终小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br>优选地,所述钩部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倾斜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部均设置定位块,包括均为菱形的过渡座及突起,所述过渡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表面,所述突起凸出于所述过渡座,所述过渡座的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突起的菱形的对应的两对角线的长度。优选地,所述过渡座及所述突起的四边均为圆弧棱,四角均为圆角。优选地,所述端头设置突出部及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箅条本体连接,在所述端头的前后两面对称凹陷,所述凹部大体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与所述突出部衔接,所述突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所述凹部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端头的下底面可以设置底凸棱,所述底凸棱的自由端为尖端。优选地,所述烧结防堵箅条的上部的整体长度L1为470-490mm,所述烧结防堵箅条的底部的整体长度为L2为390-400mm,所述箅条本体的底侧的拱形的圆弧对应的圆的半径R3为220-260mm。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中箅条间的间隙不堵塞。顶凸棱及凹部的设计可以增加箅条间的间隙,降低烧结物料在箅条结块的可能性,当有烧结物料落到顶凸棱及凹部时,物料可沿顶凸棱的倾斜侧壁及三角形的凹部滑落,从而可以防止烧结物料堆积在箅条上。(2)通风面积大,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箅条本体的拱形底侧及菱形的定位块的设计解决了箅条两端的通风死角,使箅条面的通风面积提高,并且侧凸棱在增加通风面积的同时保证了箅条的稳定性,防止了箅条的摇晃,(3)重量轻,在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箅条的重量降低5-28%。(4)使用寿命长,在同等烧结工艺与箅条原料条件下箅条的使用用寿命提高10%以上,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烧结机(带式烧结机、步进式烧结机、环式烧结机)、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烧结生产工艺条件的烧结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的顶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烧结防堵箅条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烧结防堵箅条110:箅条本体111:顶凸棱112:侧凸棱120:端头121:突出部122:凹部123:底凸棱130:钩部131:第二倾斜面140:第一倾斜面150:定位块151:过渡座152: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时,如果对相关公知要素或功能的具体描述有碍于本技术的要旨,那么将省略其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厚度”,指的是附图中标示前后方向的长度,本技术的“长度”,指的是附图中标示左右方向的长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烧结防堵箅条100,包括箅条本体110,呈长方条板状,所述箅条本体110上部两端设置端头120,下部两端设置钩部130,所述端头120及钩部130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箅条本体110顶端面设置顶凸棱111,该顶凸棱111凸出于所述箅条本体110的顶端面,其自由端可以为尖端,所述箅条本体110的底侧呈拱形,所述箅条本体110的前后两面为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140,与顶端圆角过渡连接,两第一倾斜面140均朝向箅条本体110内部倾斜,两第一倾斜面140的左侧、右侧及底侧均设置侧凸棱112,分别朝前后两面对称突出,该侧凸棱112可以为圆弧棱,其自由端可以为圆弧,并与第一倾斜面140圆角过渡连接。并且,如图2-3所示,前后两面对称的侧凸棱112之间的总体厚度W4随着两第一倾斜面140的倾斜靠近而逐渐减小,且始终小于顶凸棱111的厚度W1,所述箅条本体110的底侧的拱形的最低点的侧凸棱112的厚度最小。所述钩部130前后两侧设置第二倾斜面131,倾斜度与第一倾斜面140一致。所述箅条本体110的两第一倾斜面140的中部分别设置定位块150,所述定位块150前后两面对称,包括均为菱形的过渡座151及突起152,所述过渡座151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面140的表面,所述突起152凸出于过渡座151。所述过渡座151的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度均大于突起152的菱形的对应的两对角线长度。并且,过渡座151及突起152的四边均为圆弧棱,四角均为圆角。所述突起152的菱形的长对角线的长度可以为20-40mm,优选地为30mm,短对角线的长度可以为15-20mm,优选地为18mm。该定位块150在保证箅条之间稳定性的同时,其菱形、圆弧棱及圆角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减小风的阻力并增加透风面积。所述端头120可以设置突出部121及凹部12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包括箅条本体,所述箅条本体上部两端设置端头,下部两端设置钩部,所述端头及钩部之间形成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箅条本体顶端面设置顶凸棱,该顶凸棱凸出于所述箅条本体的顶端面,所述箅条本体的底侧呈拱形,所述箅条本体的前后两面为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均朝向所述箅条本体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左侧、右侧及底侧均设置侧凸棱,分别朝前后两面对称突出,并且,前后对称的所述侧凸棱之间的总体厚度随着两第一倾斜面的倾斜靠近而逐渐减小,且始终小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防堵箅条,包括箅条本体,所述箅条本体上部两端设置端头,下部两端设置钩部,所述端头及钩部之间形成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箅条本体顶端面设置顶凸棱,该顶凸棱凸出于所述箅条本体的顶端面,所述箅条本体的底侧呈拱形,所述箅条本体的前后两面为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均朝向所述箅条本体内部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左侧、右侧及底侧均设置侧凸棱,分别朝前后两面对称突出,并且,前后对称的所述侧凸棱之间的总体厚度随着两第一倾斜面的倾斜靠近而逐渐减小,且始终小于所述顶凸棱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防堵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防堵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部均设置定位块,包括均为菱形的过渡座及突起,所述过渡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表面,所述突起凸出于所述过渡座,所述过渡座的菱形的两对角线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鸿泉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