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燕明专利>正文

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643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属于锅炉附件领域,用于烟气换热,其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烟气管路,所述烟气管路中加工有供换热板放置的缺口,在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内表面设置有向烟气管路中心轴线延伸的凸台,换热板的底部放置于凸台上,换热板的顶部位于烟气管路连接位置的法兰处;所述换热板向烟气管路中心轴线延伸的宽度在烟气管路内部的烟气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加,且换热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液管,在换热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液管,在换热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液管、出液管的换热管路。其能够根据烟气管道末段烟气温度较低的特点实现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对换热用水进行预热以满足温度较高段的用水需求和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
本申请属于锅炉附件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作为主要的热能动力装置,其排烟余热回收潜力较大,有文献统计,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110~160℃之间,锅炉烟气排放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损失占到锅炉热量的4~8%。排烟温度每降低15~20℃,可提高锅炉效率1%。也就是说,排烟温度占到锅炉热损失的较大比例。为了尽可能的对锅炉烟气中所含有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且不影响锅炉烟气的正常排放,一般在锅炉的烟气排放管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但是,在锅炉烟气排放管路的末端,由于烟气温度较低,需要对换热组件进行合理有效地改进才能够提高该部分烟气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其能够根据烟气管道末段烟气温度较低的特点实现对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对换热用水进行预热以满足温度较高段的用水需求和提高换热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中所述的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烟气管路,所述烟气管路中加工有供换热板放置的缺口,在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内表面设置有向烟气管路中心轴线延伸的凸台,换热板的底部放置于凸台上,换热板的顶部位于烟气管路连接位置的法兰处;所述换热板向烟气管路中心轴线延伸的宽度在烟气管路内部的烟气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加,且换热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液管,在换热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液管,在换热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液管、出液管的换热管路。<br>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换热管路包括总管路、分管路,其中分管路汇总且贯通于总管路上,总管路与进液管连接;所述分管路分别贯通连接于出液管上。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烟气管路通过法兰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烟气管路的外部覆盖有保温层。进一步地讲,本技术中所述的烟气管路的外部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位于烟气管路和保温层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锅炉烟气管路的末端设置向其中心轴线延伸的换热板,并且对换热板内的换热管路进行合理设置,实现了末端烟气对换热用水的预热,继而对温度较高烟气段换热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提高烟气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换热板与烟气管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去除其余烟气管路后)。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层;2、进液管;3、总管路;4、分管路;5、环形凸起;6、出液管;7、密封圈;8、垫圈;9、烟气管路;10、换热板;11、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位“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烟气管路9,所述烟气管路9中加工有供换热板10放置的缺口,在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9内表面设置有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凸台11,换热板10的底部放置于凸台11上,换热板10的顶部位于烟气管路9连接位置的法兰处;所述换热板10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宽度在烟气管路9内部的烟气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加,且换热板10的上方设置有出液管6,在换热板10的下方设置有进液管2,在换热板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液管2、出液管6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总管路3、分管路4,其中分管路4汇总且贯通于总管路3上,总管路3与进液管2连接;所述分管路4分别贯通连接于出液管6上;所述烟气管路9通过法兰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烟气管路9的外部覆盖有保温层1;所述烟气管路9的外部设置有环形凸起5,环形凸起5位于烟气管路9和保温层1之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烟气管路9可为多节设置,相邻的烟气管路9之间通过法兰结构连接,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垫圈8及密封圈7。在其中一节的烟气管路9上加工有供换热板10插入的缺口,缺口与换热板10之间为过盈配合。位于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9内壁上设置有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凸台11。凸台11的作用在于搭接换热板10,保证换热板10的稳定性,凸台11的宽度与换热板10底面相同。换热板10在烟气的运动方向上,其逐渐向着烟气管路9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即宽度逐渐增加,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逐渐增加与烟气接触的面积,在不影响烟气流动的情况下提高换热的效率。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换热板10的内部加工有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包括总管路3和分管路4,其中总管路3与进液管2连通,分管路4与出液管6连通。如图1所示,分管路4为多根,分管路4的底部与总管路3贯通,分管路4的顶部分别与出液管6贯通。分管路4的分布形状类似于树枝状或网状结构,相邻的分管路4之间彼此连通,使得换热用的水体能够分布于换热板10内部绝大部分区域上。为了便于加工,本技术中所述的换热板10为双面拼合结构,在拼合面上加工有对应的凹槽,拼合后即可形成本技术所述的总管路3和分管路4。在本技术中,所述的进液管2和出液管6伸出烟气管路9,并且与外部换热管路连通。即冷水从进液管2进入到换热板10内部,经过总管路3、分管路4分流,分流后的水体通过与烟气接触的换热板10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水体进入到出液管6进入到下一级的换热管路中,下一级的换热管路位于锅炉烟气的高温段或者中温段。在本技术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一般在烟气管路9的外部覆盖有由石棉等材料制成的保温层1,保温层1与换热管路9之间可设置有环形凸起5。环形凸起5沿换热管路9的长度方向均布,其能够在换热管路9与保温层1之间构成空气夹层,空气夹层能够降低烟气管路9的热量散失,使得换热板10能够尽可能地与保持温度的锅炉烟气进行换热。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换热板10是插接并固定在换热管路9缺口内的,换热板10的顶部位于两节换热管路9的法兰连接处。换热板10的顶部搭接有垫圈8,换热板10的顶部外围设有密封圈7。当两节换热管路9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后,能够将换热板10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烟气管路(9),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路(9)中加工有供换热板(10)放置的缺口,在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9)内表面设置有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凸台(11),换热板(10)的底部放置于凸台(11)上,换热板(10)的顶部位于烟气管路(9)连接位置的法兰处;所述换热板(10)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宽度在烟气管路(9)内部的烟气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加,且换热板(10)的上方设置有出液管(6),在换热板(10)的下方设置有进液管(2),在换热板(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液管(2)、出液管(6)的换热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烟气管路(9),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路(9)中加工有供换热板(10)放置的缺口,在缺口下方的烟气管路(9)内表面设置有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凸台(11),换热板(10)的底部放置于凸台(11)上,换热板(10)的顶部位于烟气管路(9)连接位置的法兰处;所述换热板(10)向烟气管路(9)中心轴线延伸的宽度在烟气管路(9)内部的烟气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加,且换热板(10)的上方设置有出液管(6),在换热板(10)的下方设置有进液管(2),在换热板(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液管(2)、出液管(6)的换热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锅炉烟气末段的内置预换热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明王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刘燕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