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39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灯具,其包括磁吸导电轨道、第一灯体、灯杆、安装座和第二灯体,所述磁吸导电轨道安装于所述灯杆,所述第二灯体安装于所述灯杆,所述灯杆的另一端组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二灯体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电连接;所述第一灯体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第二灯体之间,且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磁性吸附及电性连接。上述方案所提供的灯具可以为多个不同的区域提供良好且基本一致的光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灯具等日用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目前的灯具通常固定安装在室内或室外的某一位置处,这造成同一灯具为室内或室外的不同区域提供的光照效果也不同,进而,当用户需要在不同区域内活动时,灯具无法始终为用户提供良好且一致的光照效果,导致灯具的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灯具,以解决目前灯具无法为多个不同的区域提供良好且一致的光照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灯具,其包括磁吸导电轨道、第一灯体、灯杆、安装座和第二灯体,所述磁吸导电轨道安装于所述灯杆,所述第二灯体安装于所述灯杆,所述灯杆的另一端组装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第二灯体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电连接;所述第一灯体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第二灯体之间,且所述第一灯体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磁性吸附及电性连接。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灯具中,设有磁吸导电轨道、第一灯体、灯杆、安装座和第二灯体,其中,磁吸导电轨道安装在灯杆上,且磁吸导电轨道能够为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供电,第二灯体安装在灯杆的一端,灯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座上,以借助安装座固定整个灯具,第一灯体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于第二灯体和安装座之间。在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的配合下,整个灯具可以提供较好的照明效果;并且,由于第一灯体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安装在磁吸导电轨道上,从而在灯具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改变第一灯体相对安装座在灯具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而使第一灯体的光线射向不同的位置,为不同区域提供良好且基本一致的光照效果,提升灯具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磁吸导电轨道的端部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的端部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5所示的端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端部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1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沿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1为沿图1所示的磁吸导电轨道沿线C-C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符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器的立体图;图13为如图12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符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系统的立体图;图15为符合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器的立体图;图16为如图15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符合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系统的立体图;图18为符合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器的立体图;图19为如图18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0为符合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系统的立体图;图21为符合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器的立体图;图22为如图21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3为符合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系统的立体图;图24为符合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转接器的立体图;图25为如图24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6为符合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磁吸导电轨道系统的立体图;图27为符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可与磁吸导电轨道组配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立体图;图28为图27所示的电气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9为符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立体视图;图30为符合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剖视图;图31为图30所示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2为符合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可与磁吸导电轨道组配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立体图;图33为图32所示的电气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4沿图32所示的电气装置线D-D方向的剖视图;图35为图32所示的电气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6为图32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7为图33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8为图32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视图;图39为图38所示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40为图38所示的电连接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图41为符合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立体视图;图42为沿图41所示的电气系统的线E-E方向的剖视图;图43为符合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可与磁吸导电轨道组配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立体图;图44为图43所示的电气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5为沿图43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线F-F方向的剖视图;图46为图43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图;图47为符合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立体视图;图48为沿图47所示的电气系统的G-G方向的剖视图;图49为符合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可与磁吸导电轨道组配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立体图;图50为图49所示的电气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1为图49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2为图50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3为图51所示的电气装置的本体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4为图49所示的电气装置的部分立体组装图的放大视图;图55为图49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视图;图56为图55所示的电连接模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视图;图57为图56所示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58为沿图49所示的电气装置的线H-H方向的剖视图;图59为符合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电气系统的立体视图;图60为图59所示的电气系统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1为沿图59所示的电气系统的线I-I方向的剖视图;图6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3为图62示出的灯具的分解示意图;图6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磁吸导电轨道的剖面示意图;图6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灯体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中灯杆和磁吸导电轨道的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吸导电轨道(1)、第一灯体(7)、灯杆(81)、安装座(82)和第二灯体(9),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安装于所述灯杆(81),所述第二灯体(9)安装于所述灯杆(81),所述灯杆(81)的一端组装于所述安装座(82),且所述第二灯体(9)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电连接;所述第一灯体(7)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82)和所述第二灯体(9)之间,且所述第一灯体(7)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磁性吸附及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吸导电轨道(1)、第一灯体(7)、灯杆(81)、安装座(82)和第二灯体(9),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安装于所述灯杆(81),所述第二灯体(9)安装于所述灯杆(81),所述灯杆(81)的一端组装于所述安装座(82),且所述第二灯体(9)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电连接;所述第一灯体(7)沿高度方向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82)和所述第二灯体(9)之间,且所述第一灯体(7)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磁性吸附及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导电轨道(1)包括:
主体部(10),所述主体部(10)设有收容空间(106)、开槽(107)和一对导电槽(105);
一对绝缘部(12),分别收容于所述导电槽(105)内且开设有与所述开槽(107)连通的收容部(126);
一对导电部(13),分别收容于所述绝缘部(12)的收容部(126)内;及
磁性元件(1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0)包括吸附壁(101)、与吸附壁(101)相对设置的封装壁(102)、连接所述吸附壁(101)与所述封装壁(102)的一对侧壁(103)及与所述侧壁(103)平行并位于所述侧壁(103)之间的一对分隔壁(104);所述侧壁(103)及所述分隔壁(104)分别与所述吸附壁(101)及所述封装壁(102)形成沿所述主体部(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两侧的所述导电槽(105)及位于所述导电槽(105)之间的所述收容空间(106),自所述吸附壁(101)向所述封装壁(102)方向开设有所述开槽(107),且所述开槽(107)与所述导电槽(10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11)贴设于所述吸附壁(1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11)与所述封装壁(102)沿所述封装壁(10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0)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并呈扁平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81)设有容纳腔(811)和穿线孔(812),所述容纳腔(811)与所述穿线孔(812)连通,所述导电部(13)通过导线自市电取电,所述导线收容于所述容纳腔(811)且自所述穿线孔(812)伸出,以与所述导电部(13)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81)为金属结构件,所述导电部(13)的相背两端与所述灯杆(81)之间均设置有绝缘件(8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体(7)包括发光组件(70)、与所述发光组件(70)组配的电连接模块(71)及磁铁模块(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骥于玉亭姜松井尹松邓诗涛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