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329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6
一种连接器(110),该连接器(110)具备多个铁氧体(114)和壳体(116),壳体(116)具有能够将所述多个铁氧体(114)从第1方向一个一个分开地收纳的多个收纳部(139),所述多个收纳部(139)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在沿所述第2方向相邻的收纳部(139)之间,以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隔开空间(S)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中间壁(1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壳体,设置有多个连接器嵌合部,多个连接器嵌合部用于与多个对方连接器分别嵌合;多个端子,以突出到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去噪单元,通过按每个连接器嵌合部设置的多个铁氧体构成。在壳体设置有多个框,多个铁氧体位于壳体的各个框内,通过设置于壳体的一对施力臂保持于壳体。通过设置于一对施力臂的两个突出部保持铁氧体的四角。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92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因为铁氧体的四角保持于施力臂,所以有可能相邻的铁氧体彼此由于振动等而接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所述多个收纳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在沿所述第2方向相邻的收纳部之间,以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隔开空间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中间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抑制铁氧体彼此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收纳有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铁氧体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收纳有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的铁氧体附近的放大图。图7是图6中的A-A剖视图。图8是图7中的突起部附近的放大图。图9是没有收纳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10是没有收纳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收纳有两个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立体图。图14是收纳有两个铁氧体的状态下的内壳体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中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例,例如已知日本特开2012-069270号公报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壳体,设置有用于与多个对方连接器分别嵌合的多个连接器嵌合部;多个端子,以突出到各连接器嵌合部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去噪单元,通过多个铁氧体构成,并按每个连接器嵌合部设置有各铁氧体。在壳体设置有多个框,多个铁氧体位于壳体的各个框内,通过设置于壳体的一对施力臂保持于壳体。为了将壳体的施力臂成形,一般需要滑动模具结构。另外,当利用施力臂保持铁氧体时,通过施力臂与铁氧体弹性地接触,有可能铁氧体的特性发生变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说明]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多个铁氧体和壳体,多个铁氧体在外周侧面的四角具有带圆角的角部,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分别能将所述多个铁氧体从第1方向单独地收纳,所述收纳部具备:载置所述铁氧体的底壁部;四个对置壁部,与所述铁氧体的四个所述角部对置;以及突起部,将所述铁氧体保持在所述收纳部内,所述突起部突出设置于四个所述对置壁部中至少一个所述对置壁部,所述铁氧体的所述角部位于如下位置:在所述铁氧体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内时,所述角部被所述突起部施力,在所述铁氧体已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内的状态下,所述角部不被所述突起部施力且能够从所述第1方向抵接于所述突起部。当铁氧体收纳于收纳部内时,铁氧体的角部位于能从第1方向抵接于突起部的位置,因此当铁氧体将要从收纳部向第1方向脱离时,通过铁氧体的角部抵接于突起部,可抑制铁氧体向第1方向脱离,能够将铁氧体保持于收纳部内。由此,以往设为通过施力臂与铁氧体弹性地接触而将铁氧体保持于收纳部内的结构,但是在上述结构中,不使用施力臂就能够将铁氧体保持于收纳部内。另外,在铁氧体收纳于收纳部内的状态下,铁氧体的角部不被突起部施力,所以能够抑制铁氧体的特性发生变化。(2)优选在四个所述对置壁部的全部设置有所述突起部。通过在四个对置壁部的全部设置突起部,与仅在一个对置壁部设置突起部的结构比较,能够进一步使铁氧体不易从收纳部脱离。(3)优选的是,所述收纳部呈在所述第1方向开口、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长的箱状,多个所述铁氧体在所述第2方向排列地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底壁部,所述收纳部进一步具备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对置的第1内壁及第2内壁,所述第1内壁侧的所述对置壁部和与其对置的所述第2内壁侧的所述对置壁部没有相连。因为在第3方向对置的一对对置壁部没有相连,所以与对置壁部彼此相连、且相邻的一对铁氧体之间被对置壁部分隔的结构比较,能够使壳体在第2方向小型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图1至图10)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10。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至图10所示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第3方向)的前方,将Y方向作为左右方向(第2方向)的右方,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第1方向)的上方。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是使用于车辆的多路通信用的接头连接器,如图2所示,由两个接头端子12、降噪用的多个(六个)铁氧体14以及壳体16构成。接头端子12通过导电性金属构成,如图2所示,由呈向上方突出的棒状的多个(六个)端子主体部18和连结部20构成,连结部20呈在左右方向长的形状,将多个端子主体部18的下端侧相互连结。如图5、图6所示,铁氧体14呈方形,由贯穿上下表面而设置的两个插通孔22和设置于外周侧面24的四角的带圆角的角部24A构成。如图2所示,壳体16呈在左右方向长的箱状,由内壳体(收纳部)16A和外壳体16B构成,内壳体(收纳部)16A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26,在外壳体16B中收纳内壳体16A。如图5所示,在内壳体16A的内部单独地收纳有多个铁氧体14。如图3、图5所示,内壳体16A呈在左右方向长的形状,具备:底壁部28,多个铁氧体14在左右方向排列地载置于底壁部28;第1内壁30,从底壁部28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第2内壁32,从底壁部28的后端部向上方突出,与第1内壁30在前后方向对置;以及一对第3内壁34,从底壁部28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突出,在左右方向相互对置。如图9、图10所示,在底壁部28设置有前后一对在左右方向长的槽部28A,两个接头端子12的连结部20分别被压入保持到一对槽部28A的内壁。如图3、图5所示,在第1内壁30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第1分隔部38,第1分隔部38朝向在左右方向相邻的一对铁氧体14之间突出,将相邻的一对铁氧体14间分隔。另一方面,在第2内壁32向前方突出地设置有第2分隔部40,第2分隔部40朝向在左右方向相邻的一对铁氧体14间突出,将相邻一对铁氧体14间分隔。第1分隔部38和第2分隔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铁氧体和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分别能将所述多个铁氧体从第1方向单独地收纳,/n所述多个收纳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n在沿所述第2方向相邻的收纳部之间,以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隔开空间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中间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05 JP 2018-228050;20190617 JP 2019-111909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铁氧体和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收纳部,所述多个收纳部分别能将所述多个铁氧体从第1方向单独地收纳,
所述多个收纳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配置,
在沿所述第2方向相邻的收纳部之间,以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隔开空间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中间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收纳部各自具有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两个保持壁,
所述两个保持壁各自具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保持部,所述铁氧体通过被所述弹性保持部夹持而被保持于所述收纳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具备接头端子,所述接头端子具有多个连接部和将所述多个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多个收纳部各自具有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底壁,
在所述底壁,在与所述中间壁的所述空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连结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壁中、在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底壁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配置于与所述连接器中与所述底壁相反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比所述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高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国贵司后藤优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