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31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属于油管连接技术领域,包括钢管接头、胶管、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钢管接头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胶管的一端与所述钢管接头套接,且包裹所述环形槽;第一夹具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具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二夹持槽,并与所述第一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槽与所述第一夹持槽配合、以夹紧所述环形槽处的胶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对钢管接头上的胶管进行固定,操作简便,且由于环形槽的槽底直径小于钢管接头的直径,因此,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在环形槽处对胶管夹紧后,能够加强胶管与钢管接头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少胶管与钢管接头分离的情况,便于将胶管固定在钢管接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油管连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轮机运行中需要以汽轮机油为媒介进行润滑、冷却、保压,新投运的汽轮机加油或大修更换汽轮机油时,常用胶管与滤油机钢管接口连接,以滤油机为动力加油或放油作业;此外,在正常运行需要连接滤油机加强滤油时,也采用胶管与滤油机钢管接口连接方式进行滤油;目前,在胶管套在滤油机钢管接口上之后,通过在胶管与滤油机钢管接口的连接处缠绕铁丝、将胶管固定在滤油机钢管接口上,但是,通过缠绕铁丝进行固定,需要提前准备铁丝,且需要一圈一圈地缠绕,操作繁琐,不便于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连接结构,旨在解决胶管与滤油机钢管接口不便固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包括钢管接头、胶管、第一夹具以及第二夹具,钢管接头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胶管的一端与所述钢管接头套接,且包裹所述环形槽;第一夹具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具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二夹持槽,并与所述第一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管接头(1),外壁开设有环形槽(11);/n胶管(2),一端与所述钢管接头(1)套接,且包裹所述环形槽(11);/n第一夹具(3),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一夹持槽(31);以及/n第二夹具(4),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二夹持槽(41),并与所述第一夹具(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槽(41)与所述第一夹持槽(31)配合、以夹紧所述环形槽(11)处的胶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管接头(1),外壁开设有环形槽(11);
胶管(2),一端与所述钢管接头(1)套接,且包裹所述环形槽(11);
第一夹具(3),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一夹持槽(31);以及
第二夹具(4),为半圆结构且开设有第二夹持槽(41),并与所述第一夹具(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槽(41)与所述第一夹持槽(31)配合、以夹紧所述环形槽(11)处的胶管(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3)的顶部和第二夹具(4)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弧形板(5),若干所述弧形板(5)形成锥形管,且锥形管的较小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夹持槽(31)和所述第二夹持槽(41)内,锥形管的较大端用于与所述环形槽(11)的上表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3)和所述第二夹具(4)上均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弧形板(5)的夹持机构(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3)和所述第二夹具(4)上均开设有滑移槽(33),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与所述滑移槽(33)滑动连接的夹持块(6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移槽(33)内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夹持块(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移槽(3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白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新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