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的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619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松的螺母,包括螺母主体以及防松组件,所述螺母主体内设置内螺纹,且其远离工件的一端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防松组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上;所述防松组件包括防松旋转件以及第一限位组件,所述防松旋转件内侧设置内螺牙,且其一侧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将内螺牙靠近螺母主体的内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螺母主体上,其包括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螺母主体上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内径大于第二孔位内径,限位杆包括分别与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配合的导向部和限位柱,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孔位内,并位于第一孔位底部和导向部之间,将所述限位柱末端顶出第二孔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松的螺母
本技术涉及机械连接的
,特别是一种防松的螺母。
技术介绍
螺栓连接是机械工程领域非常常用的结构,现有的螺母紧固性好,但是防松动性不好,在零部件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螺母与螺栓不同的松动的现象。而且目前只有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所生产了永不松动螺母,防松动的性能最为优异,目前处在世界最高水平;但是这种加楔头的螺母,凹螺母受金属延展性和疲劳性影响,加工工艺繁琐,对材料和工装的要求比较高,成本过高。现有国内螺栓的防松方法有多种,其中增加摩擦力的方法有如设置弹簧垫圈、双螺母、锁紧垫圈、扣紧螺母、尼龙嵌件化学涂胶等方法等,但在重荷载、剧烈振动、恶劣环境条件下可靠性不稳定;构造防松方法有偏心螺母防松、锥压抱紧式防松、唐氏防松、弹压式防松,由于制造复杂、成本高不能广泛使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防松的螺母,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的螺母,以解决现有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松的螺母,用于与螺栓配合锁紧工件,螺栓穿过工件与螺母配合,包括螺母主体以及防松组件,所述螺母主体内设置内螺纹,且其远离工件的一端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防松组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上;所述防松组件包括防松旋转件以及第一限位组件,所述防松旋转件内侧设置内螺牙,且其一侧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将内螺牙靠近螺母主体的内螺纹,即当螺母与螺栓锁紧后,将防松旋转件旋转并向螺栓的外螺纹靠近,并使得内螺牙完全紧贴于螺栓的外螺纹;<br>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螺母主体上,其包括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螺母主体上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内径大于第二孔位内径,所述限位杆包括分别与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配合的导向部和限位柱,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孔位内,并位于第一孔位底部和导向部之间,将所述限位柱末端顶出第二孔位。进一步的,所述防松旋转件通过固定件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将防松旋转件限制于第一凹槽的限位部、用于防松旋转件转动的圆柱部以及用于固定的螺纹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上设置用于安装的内六角凹槽,所述防松旋转件设置于圆柱部过渡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母主体上设置于螺纹部配合的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且所述弹簧始终呈压缩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防松旋转件位于第一限位组件一侧的内侧底部设置圆角。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主体靠近工件一端面设置防滑面。进一步的,所述防松旋转件有螺母主体之间还设置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螺母主体上的限位凸台以及设置于防松旋转件上且与限位凸台配合的限位槽。本技术的防松螺母通过设置防松旋转件与螺栓的外螺纹配合,当螺母与螺栓锁紧后,将防松旋转件旋转并向螺栓的外螺纹靠近,并使得内螺牙完全紧贴于螺栓的外螺纹,当锁紧后可防止螺母主体的内螺纹松动,而且本技术的防松螺母成本低,工艺简单,对材料要求不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防松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松螺母的打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松螺母的剖视图一;图4为本技术防松螺母的剖视图二;图5为本技术防松螺母的状态图。标号说明:01-防松组件,10-螺母主体,11-内螺纹,12-第一凹槽,13-防滑面,14-螺纹孔,15-限位凸台,16-阶梯孔,161-第一孔位,162-第二孔位,20-防松旋转件,21-内螺牙,22-第一通孔,23-限位槽,30-第一限位组件,31-限位杆,311-导向部,312-限位柱,32-弹性件,40-固定件,41-限位部,411-内六角凹槽,42-圆柱部,43-螺纹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松的螺母,并给出其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其用于与螺栓配合锁紧工件,螺栓穿过工件与螺母配合,防松的螺母包括螺母主体10以及防松组件01,螺母主体10内设置内螺纹11,且其远离工件的一端面设置第一凹槽12,防松组件01设置于第一凹槽12上。防松组件01包括防松旋转件20以及第一限位组件30,防松旋转件20内侧设置内螺牙21,且其一侧与螺母主体10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30将内螺牙21靠近螺母主体10的内螺纹11,即当螺母与螺栓锁紧后,将防松旋转件20旋转并向螺栓的外螺纹靠近,并使得内螺牙21完全紧贴于螺栓的外螺纹,起到防松作用。第一限位组件30设置于螺母主体10上,其包括限位杆31以及弹性件32,螺母主体10上设置阶梯孔16,阶梯孔16包括第一孔位161以及第二孔位162,第一孔位161内径大于第二孔位162内径,限位杆31包括分别与第一孔位161和第二孔位162配合的导向部311和限位柱312,弹性件32设置于第一孔位161内,并位于第一孔位161底部和导向部311之间,将限位柱312末端顶出第二孔位162。具体的,本技术的阶梯孔16设置时,可在螺母主体10侧壁设置凹槽,然后再利用一挡块将限位杆31与弹性件32限制在内部即可。防松旋转件20通过固定件40与螺母主体10转动连接,具体的,固定件40包括用于将防松旋转件20限制于第一凹槽12的限位部41、用于防松旋转件20转动的圆柱部42以及用于固定的螺纹部43;限位部41上设置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松的螺母,用于与螺栓配合锁紧工件,螺栓穿过工件与螺母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主体以及防松组件,所述螺母主体内设置内螺纹,且其远离工件的一端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防松组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上;/n所述防松组件包括防松旋转件以及第一限位组件,所述防松旋转件内侧设置内螺牙,且其一侧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将内螺牙靠近螺母主体的内螺纹;/n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螺母主体上,其包括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螺母主体上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内径大于第二孔位内径,所述限位杆包括分别与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配合的导向部和限位柱,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孔位内,并位于第一孔位底部和导向部之间,将所述限位柱末端顶出第二孔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的螺母,用于与螺栓配合锁紧工件,螺栓穿过工件与螺母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主体以及防松组件,所述螺母主体内设置内螺纹,且其远离工件的一端面设置第一凹槽,所述防松组件设置于第一凹槽上;
所述防松组件包括防松旋转件以及第一限位组件,所述防松旋转件内侧设置内螺牙,且其一侧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将内螺牙靠近螺母主体的内螺纹;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螺母主体上,其包括限位杆以及弹性件,所述螺母主体上设置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孔位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内径大于第二孔位内径,所述限位杆包括分别与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配合的导向部和限位柱,所述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孔位内,并位于第一孔位底部和导向部之间,将所述限位柱末端顶出第二孔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旋转件通过固定件与螺母主体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松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六一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金宝骏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