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锁。该油箱锁包括壳体、锁杆、锁套以及弹性锁片;所述锁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锁杆在所述壳体上可沿轴向进行来回移动并同步旋转的旋转伸缩运动;所述锁套套设在所述锁杆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上,并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同步来回移动;所述锁套的外表面开设有心型槽;所述弹性锁片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心型槽凸起的锁头,并配合伸入至所述心型槽内;所述心型槽的槽底具有绕心型圈的台阶。该油箱锁的按压锁止及开启的导引过程顺畅,且锁止部件与导引结构的磨损减小,有效防止锁止部件及导引结构受损,提高了整体油箱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油箱锁。
技术介绍
汽车油箱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而且,油箱的加油口上通常会设置有箱口盖。箱口盖在汽车不进行加油的状态下通常处于关闭锁紧状态,可防止杂物进入油箱内,而在加油时将开启。箱口盖通常采用油箱锁进行锁紧,通过油箱锁的作用,在按压箱口盖时即可将箱口盖卡定锁紧,再次按压时即可开启箱口盖。而在箱口盖锁紧的状态下,还可进一步电动锁止,避免误操作按压时使得箱口盖打开,而使得箱口盖外露而受损。然而,现有的油箱锁的按压的导引设计仍存在较多缺陷,在按压导引锁止及开启的过程中,导引结构与锁止部件之间会存在磨损较严重及导引不顺畅的现象,从而零部件容易受损,不利于整体油箱锁的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油箱锁。该油箱锁的按压锁止及开启的导引过程顺畅,且锁止部件与导引结构的磨损减小,有效防止锁止部件及导引结构受损,提高了整体油箱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箱锁,包括壳体、锁杆、锁套以及弹性锁片;所述锁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且所述锁杆在所述壳体上可沿轴向进行来回移动并同步旋转的旋转伸缩运动;所述锁套套设在所述锁杆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上;所述锁套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同步来回移动;所述锁套的外表面开设有心型槽;所述弹性锁片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心型槽凸起的锁头;所述锁头配合伸入至所述心型槽内;所述心型槽的槽底具有绕心型圈的台阶。优选的,所述锁杆上沿轴向具有螺旋槽;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螺旋槽对应的第一凸起;在所述锁杆来回移动时,通过所述螺旋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配合,使所述锁杆发生同步旋转。优选的,所述锁杆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锁套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环形凸起,且与所述环形槽对应适配,使所述锁套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同步来回移动。优选的,所述锁杆的中间部位中空形成定位腔;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定位腔对应的定位柱;在所述锁杆缩入至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定位柱深入至所述定位腔内。更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作用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作用在所述定位腔的底部上。优选的,所述弹性锁片为呈三角形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边通过转动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而连接所述壳体的边相对的角上设置有铆钉,形成所述锁头。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动锁止组件,用于对缩入至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锁杆进行电动锁止,阻止所述锁杆沿轴向移动。更优选的,所述锁杆上开设有锁槽;所述锁套上开设有与所述锁槽对应的锁孔;所述电动锁止组件包括电机以及锁销;所述锁销上具有锁舌;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锁销移动,并使所述锁销上的锁舌穿过所述锁孔而伸入卡接在所述锁槽内,将所述锁杆锁止。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销上具有第一导槽;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导槽适配的导轨。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螺杆;所述锁销上具有与所述螺杆适配的螺牙;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牙的配合驱动所述锁销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油箱锁中,通过具有台阶的心型槽作为油箱锁的按压导引结构,使得按压锁止及开启的导引过程顺畅,不会出现卡顿,有效保证按压锁止及开启的功能;(2)本技术的油箱锁中,锁止部件为具有弹性的锁片,弹性锁片可根据心型槽的台阶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可避免锁止部件与心型槽的台阶之间形成硬接触,降低了锁止部件与心型槽的台阶的磨损作用,有效提高锁止部件及心型槽的使用寿命;而且,弹性锁片的弹性作用能够使锁头始终保持伸入至心型槽内,并与心型槽的台阶保持紧密接触,使按压锁止及开启的导引过程保持稳定,从而有效实现锁止及开启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的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中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a和图5b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中的锁套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中弹性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进行锁止及解锁循环的操作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中锁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油箱锁在电动锁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1-壳体,101-上壳体,102-底座,11-第一凸起,12-定位柱,13-导轨,14-第二导槽,2-锁杆,20-卡定部,21-螺旋槽,22-环形槽,23-定位腔,24-锁槽,3-锁套,30-心型槽,301-台阶,31-第二凸起,32-锁孔,33-导脊,4-弹性锁片,41-锁头,5-复位弹簧,6-转动轴,7-电动锁止组件,71-电机,72-锁销,720-锁舌,721-第一导槽,722-螺牙,7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油箱锁,包括壳体1、锁杆2、锁套3以及弹性锁片4。所述锁杆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且所述锁杆2在所述壳体1上可沿轴向进行来回移动并同步旋转的旋转伸缩运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相互合模的上壳体101及底座102,相互合模的上壳体101及底座102的内部形成容纳腔体。而且,锁杆2的伸出壳体1外的端部上具有卡定部20,本实施例中,卡定部20呈一字型的结构。其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锁杆2上沿轴向具有螺旋槽21。参见图4所示,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螺旋槽21对应的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具体设置在上壳体101的内部上,第一凸起11配合伸入至螺旋槽21内;在所述锁杆2来回移动时,通过所述螺旋槽21与所述第一凸起11的配合,使所述锁杆2发生沿螺旋槽21的螺旋轨迹的同步旋转。而所述锁套3套设在所述锁杆2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上;其中,所述锁套3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2同步来回移动。具体的,所述锁杆2上开设有环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锁杆(2)、锁套(3)以及弹性锁片(4);所述锁杆(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且所述锁杆(2)在所述壳体(1)上可沿轴向进行来回移动并同步旋转的旋转伸缩运动;/n所述锁套(3)套设在所述锁杆(2)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上;所述锁套(3)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2)同步来回移动;所述锁套(3)的外表面开设有心型槽(30);/n所述弹性锁片(4)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心型槽(30)凸起的锁头(41);所述锁头(41)配合伸入至所述心型槽(30)内;所述心型槽(30)的槽底具有绕心型圈的台阶(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锁杆(2)、锁套(3)以及弹性锁片(4);所述锁杆(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且所述锁杆(2)在所述壳体(1)上可沿轴向进行来回移动并同步旋转的旋转伸缩运动;
所述锁套(3)套设在所述锁杆(2)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上;所述锁套(3)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2)同步来回移动;所述锁套(3)的外表面开设有心型槽(30);
所述弹性锁片(4)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心型槽(30)凸起的锁头(41);所述锁头(41)配合伸入至所述心型槽(30)内;所述心型槽(30)的槽底具有绕心型圈的台阶(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上沿轴向具有螺旋槽(2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螺旋槽(21)对应的第一凸起(11);在所述锁杆(2)来回移动时,通过所述螺旋槽(21)与所述第一凸起(11)的配合,使所述锁杆(2)发生同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上开设有环形槽(22);所述锁套(3)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环形槽(22)对应的第二凸起(31);所述第二凸起(31)为环形凸起,且与所述环形槽(22)对应适配,使所述锁套(3)在轴向上可与所述锁杆(2)同步来回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的中间部位中空形成定位腔(23);所述壳体(1)内具有与所述定位腔(23)对应的定位柱(12);在所述锁杆(2)缩入至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定位柱(12)深入至所述定位腔(23)内。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紫虹,吴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仝达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