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墙体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墙体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一般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随时间的变化会出现裂缝和收缩等一系列现象,克服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出现的质量通病,提高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工程。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填充墙,大多是混凝土空心砌块,自重大,养护周期长,不耐高温,拆除废弃物再生利用性差等缺点,且安装麻烦,施 ...
【技术保护点】
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预制柱(1)、内墙体槽(1-1)、第一外墙板槽(1-2)、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内层中部墙体(4)、连柱肋(5)、矩型肋(6)、第二外墙板槽(7)、钢板槽(8)、矩型薄钢板(9)、外墙板A(10)、外墙板B(11)、连接肋(12),所述墙体包括内墙体、外墙板及预制柱;所述的预制柱(1)上与墙体连接侧居中设有内墙体槽(1-1),内墙体槽(1-1)前后两侧对称布置两个第一外墙板槽(1-2),所述的内墙体横向由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内层中部墙体(4)组成,所述的内层边部墙体A(2)、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预制柱(1)、内墙体槽(1-1)、第一外墙板槽(1-2)、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内层中部墙体(4)、连柱肋(5)、矩型肋(6)、第二外墙板槽(7)、钢板槽(8)、矩型薄钢板(9)、外墙板A(10)、外墙板B(11)、连接肋(12),所述墙体包括内墙体、外墙板及预制柱;所述的预制柱(1)上与墙体连接侧居中设有内墙体槽(1-1),内墙体槽(1-1)前后两侧对称布置两个第一外墙板槽(1-2),所述的内墙体横向由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内层中部墙体(4)组成,所述的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分别布置在墙体的两侧与预制柱(1)相连,所述的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与预制柱(1)连接侧设有与内墙体槽(1-1)相匹配的连柱肋(5),所述的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与内层中部墙体连接侧设有矩型肋(6),所述的内层中部墙体(4)左右两端均布置有矩型肋(6),该矩型肋(6)对称设置,与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上的矩型肋(6)相契合,所述内层边部墙体A(2)、内层边部墙体B(3)一端与预制柱(1)相连,另一端与内层中部墙体(4)相连,所述内层中部墙体(4)之间经矩型肋(6)相连,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胡博夫,吴献,秦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