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572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9
本申请适用于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在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后,光伏逆变器监测并网点电压;在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光伏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在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且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节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直至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基于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逆变器实现了并网点电压的调节,在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阈值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网点电压,有效地降低了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频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深入人心,户用光伏发电已进入千家万户,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指安装于居民所属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地面,安装容量30kWp及以下的,以380V/220V电压等级接入公用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由于光伏电源受光照、温度与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有功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连接于配电网运行时,会给配电网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波动,导致配电网接入端电压波动。目前,大型光伏电站通常配置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通过自动电压控制系统调节无功设备的控制电压,无功调节设备通常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和光伏逆变器,与大型光伏电站不同,户用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并不配置静止无功发生器等调节设备,导致户用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的电压容易越限,给配电网带来冲击,带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容易越限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与光伏组件连接,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并网;方法包括:在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后,光伏逆变器监测并网点电压;在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光伏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在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且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节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直至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包括:确定有功功率的第一变化函数;其中,有功功率以小于第三阈值的变化速率降低;根据有功功率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与第一变化函数对应的第二变化函数;根据第二变化函数调节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调节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有功功率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脱网;在并网点电压降低至启动截止电压的情况下,控制光伏逆变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重新并网运行。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阈值以及光伏逆变器脱网状态时的端口电压确定启动截止电压,其中,端口电压为预设值。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重新并网运行,包括:在预设并网电压范围内,确定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的最高点对应的最佳并网电压;将光伏逆变器交流侧电压调节至最佳并网电压;控制光伏逆变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重新并网运行。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监测并网点电压之后,方法还包括:在并网点电压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光伏逆变器发出无功功率,直至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其中,第五阈值小于第一阈值。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恒电压控制、恒功率因数控制或恒无功功率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控制光伏逆变器运行。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设备,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在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后,监测并网点电压;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光伏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且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节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直至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与光伏组件连接,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用于并网;其中,光伏组件用于将吸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并将直流电发送至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用于将光伏组件发送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基于光伏逆变器进行并网点电压的控制,在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吸收无功功率进行无功调节,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时,此时光伏逆变器无法继续吸收无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仍大于第一阈值,则进行有功功率的调节,通过降低有功功率使得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频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基于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逆变器实现了并网点电压的调节,在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阈值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网点电压,有效地降低了并网点电压越限的频次。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无功功率输出范围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并网点电压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恢复并网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效果的仿真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并网;/n所述方法包括:/n在所述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后,所述光伏逆变器监测并网点电压;/n在所述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伏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n在所述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且所述并网点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直至所述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的交流侧并网;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光伏逆变器并网运行后,所述光伏逆变器监测并网点电压;
在所述并网点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伏逆变器吸收无功功率;
在所述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率达到第二阈值,且所述并网点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直至所述并网点电压满足预设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包括:
确定所述有功功率的第一变化函数;其中,所述有功功率以小于第三阈值的变化速率降低;
根据所述有功功率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变化函数对应的第二变化函数;
根据所述第二变化函数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有功功率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脱网;
在所述并网点电压降低至启动截止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重新并网运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阈值以及所述光伏逆变器脱网状态时的端口电压确定启动截止电压,其中,所述端口电压为预设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光伏逆变器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杨少波胡文平曾四鸣孟良李泉郭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