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电导轨及轨道插座
本公开涉及电气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电导轨及轨道插座。
技术介绍
轨道插座是一种装配在可通电导轨不同位置处的插座,以便于用户在导轨布置到的位置处任意取电。相关技术中,轨道插座包括:通电导轨和电连接器,其中,通电导轨的内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腔,其中,容置腔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具有插套结构的L极导体和N极导体,容置腔的底壁上具有E极导体;电连接器的底部具有与上述各导体对应的弹性触针。电连接器装配至导轨的容置腔后,使弹性触针分别插入L极导体和N极导体中即可取电。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L极导体和N极导体均采用了体积较大的插套结构,不仅使导轨较厚,且在弹性触针插入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导致更多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通电导轨及轨道插座,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通电导轨,所述通电导轨包括:导轨本体、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导轨本体的内部具有沿所述导轨本体的长度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导轨包括:导轨本体(1)、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片(22)和第三导电片(23);/n所述导轨本体(1)的内部具有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腔(11),所述导轨本体(1)的顶部具有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12),所述开口(12)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n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2)分别位于所述开口(12)两侧的所述容置腔(11)的顶壁内侧,且均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的底部用于电接触;/n所述第三导电片(23)位于所述容置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导轨包括:导轨本体(1)、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片(22)和第三导电片(23);
所述导轨本体(1)的内部具有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腔(11),所述导轨本体(1)的顶部具有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12),所述开口(12)与所述容置腔(11)连通;
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2)分别位于所述开口(12)两侧的所述容置腔(11)的顶壁内侧,且均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的底部用于电接触;
所述第三导电片(23)位于所述容置腔(11)的底壁内侧,且沿所述导轨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片(23)的顶部用于电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21)和所述第二导电片(22)中的一个为L极导电片,另一个为N极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23)为E极导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21)、所述第二导电片(22)均包括连接部(201)和电接触部(202);
所述连接部(201)与所述容置腔(11)相应位置处的壁绝缘连接;
所述电接触部(202)为空心凸起结构,且所述电接触部(202)的凸起方向面向所述容置腔(11)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部(202)包括:第一支撑段(2021)、接触段(2022)和第二支撑段(2023),且所述第一支撑段(2021)和所述第二支撑段(2023)均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段(2021)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20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2021)的第二端向所述容置腔(11)的底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接触段(202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接触段(20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20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2023)的第二端向所述容置腔(11)的顶壁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电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2023)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置腔(11)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和,王会玖,余超,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