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62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涉及景观步道领域,包括防滑砖,所述防滑砖包括有凝胶水泥底,所述凝胶水泥底的顶端设置有凝胶水泥盖,所述凝胶水泥盖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位于金属网的顶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凝胶水泥盖、凝胶水泥底、金属网、小石子和细沙,下雨之后路面积水迅速从凝胶水泥盖向下渗透通过小石子、细沙以及金属网进一步过滤,以达到步道不积水,过滤后的雨水流向园林景观,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凹槽、第二凸起、第二凹槽,凹槽与凸起相匹配,实现在铺设园林步道时,铺设更加方便,步行自行车碾压,也避免发生翘起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
本技术涉及景观步道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
技术介绍
目前,城乡园林形成了城乡重要的娱乐、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在公园或者景区内,为便于游客观赏景区或者休闲娱乐,常常设置一些步道,步道一般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通过,现在的景观步道在排水方面一般采用在步道两侧设置排水沟或者使景观步道中间稍微凸起以排出景观步道上的积水。但由于景观步道是人群经常使用并行走及排水设施不完善,其表面在阴雨天或湿度大的其他情况下非常光滑,从而导致路面积水以及使用时间久而导致步道设施的翘起,导致行走滑倒或摔伤,尤其老人和小朋友在行走过程中极易摔倒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排水设施不完善,步道设施的翘起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包括防滑砖,所述防滑砖包括有凝胶水泥底和凝胶水泥盖,且凝胶水泥盖位于凝胶水泥底的顶端,所述凝胶水泥盖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位于金属网的顶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位于活性炭层的顶端设置有细沙,所述凝胶水泥底的内部位于细沙的顶端设置有小石子,所述凝胶水泥底的顶端位于凝胶水泥盖的一侧设置有钢筋,所述凝胶水泥盖的顶端设置有防火涂料,所述凝胶水泥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凝胶水泥底远离第一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凝胶水泥底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优选地,所述钢筋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钢筋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底与凝胶水泥盖之间。优选地,所述防滑条纹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防滑条纹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盖的顶端。优选地,所述金属网、活性炭层、细沙、小石子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底的内部,且两者之间放置有尼龙布。优选地,所述防滑条纹的高度为五毫米,所述防滑条纹宽度为十毫米,且两个防滑条纹之间的距离小于五十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壁与第一凹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凸起的外壁与第二凹槽的内壁相契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凝胶水泥盖、凝胶水泥底、金属网、小石子和细沙,下雨之后路面积水迅速从凝胶水泥盖向下渗透通过小石子、细沙以及金属网进一步过滤,以达到步道不积水,过滤后的雨水流向园林景观。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凹槽、第二凸起、第二凹槽,凹槽与凸起相匹配,实现在铺设园林步道时,铺设更加方便,步行自行车碾压,也避免发生翘起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凝胶水泥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滑砖;2、凝胶水泥底;3、凝胶水泥盖;4、防滑条纹;5、金属网;6、活性炭层;7、细沙;8、小石子;9、钢筋;10、防火涂料;11、第一凸起;12、第一凹槽;13、第二凸起;14、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包括防滑砖1,所述防滑砖1包括有凝胶水泥底2和凝胶水泥盖3,且凝胶水泥盖3位于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条纹4,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5,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金属网5的顶端设置有活性炭层6,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活性炭层6的顶端设置有细沙7,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细沙7的顶端设置有小石子8,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位于凝胶水泥盖3的一侧设置有钢筋9,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火涂料10,凝胶水泥底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1,凝胶水泥底2远离第一凸起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2,凝胶水泥底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3,第二凸起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4。请着重参阅图2,钢筋9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钢筋9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底2与凝胶水泥盖3之间,便于在浇筑凝胶水泥盖3时使凝胶水泥盖与凝胶水泥底2成为一体,便于增加防滑砖1的紧密性,使防滑砖整体性更强,增加防滑砖的韧性。请着重参阅图3,防滑条纹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防滑条纹4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便于行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增大行人鞋底与防滑砖1之间的摩擦力。请着重参阅图3,金属网5、活性炭层6、细沙7、小石子8均匀分布在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且两者之间放置有尼龙布,便于防滑砖1顶端的积水经过凝胶水泥盖,进一步过滤,然后渗入地下。请着重参阅图2,防滑条纹4的高度为五毫米,防滑条纹4宽度为十毫米,且两个防滑条纹4之间的距离小于五十毫米,便于起到防滑作用。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第一凸起11与第一凹槽12相匹配,第一凸起11的外壁与第一凹槽12的内壁相契合,第二凸起13与第二凹槽14相匹配,第二凸起13的外壁与第二凹槽14的内壁相契合,便于在铺设园林步道时更加便捷。工作原理:在铸造时,首先浇筑凝胶水泥底2,在浇筑时放置好钢筋9的位置,浇筑完成后,将金属网5、活性炭层6、细沙7以及小石子8分别在平铺在凝胶水泥底2内部,然后浇筑凝胶水泥盖3,浇筑时同时浇筑完成防滑条纹4,完成之后,即凝胶水泥底2与凝胶水泥盖3形成一个整体,接下来对凝胶水泥盖3和防滑条纹4进行涂不同颜色的防火涂料10,铺设园林步道时,将第一块防滑砖1铺设好,然后将第二块砖的第二凸起13与第一块砖的第二凹槽14相匹配,紧接着依次铺设防滑砖1,第二排起,将第二排第一块防滑砖1的第一凸起11与第一排第一凹槽12相匹配,依次铺设,铺设完成后,下雨天时,行人走在防滑砖1上,防滑条纹4起到对行人鞋底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而雨水过后,雨水通过凝胶水泥盖3、小石子8、细沙7、活性炭层6、金属网5及凝胶水泥底2,渗入地下部分,步道风干较快。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包括防滑砖(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砖(1)包括有凝胶水泥底(2)和凝胶水泥盖(3),且凝胶水泥盖(3)位于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所述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条纹(4),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5),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金属网(5)的顶端设置有活性炭层(6),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活性炭层(6)的顶端设置有细沙(7),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细沙(7)的顶端设置有小石子(8),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位于凝胶水泥盖(3)的一侧设置有钢筋(9),所述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火涂料(10),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1),所述凝胶水泥底(2)远离第一凸起(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3),所述第二凸起(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包括防滑砖(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砖(1)包括有凝胶水泥底(2)和凝胶水泥盖(3),且凝胶水泥盖(3)位于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所述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滑条纹(4),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网(5),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金属网(5)的顶端设置有活性炭层(6),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活性炭层(6)的顶端设置有细沙(7),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内部位于细沙(7)的顶端设置有小石子(8),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顶端位于凝胶水泥盖(3)的一侧设置有钢筋(9),所述凝胶水泥盖(3)的顶端设置有防火涂料(10),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1),所述凝胶水泥底(2)远离第一凸起(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2),所述凝胶水泥底(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3),所述第二凸起(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9)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跃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逸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