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558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该方法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在所述异质衬底上利用所述立体掩模层外延生长III族氮化物材料;在所述III族氮化物材料上外延生长MicroLED结构层。该方法针对立体掩模衬底的特点和MicroLED较高的晶体质量要求,在立体掩模衬底上生长过程中,在沟道生长阶段插入预置应力层;在电极制作过程中使用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LEDDisplay)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结构是微型化LED阵列,也就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与阵列化,使其体积约为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达到10~30um尺寸范围,每一个像素都能定址、单独驱动发光,将像素点的距离由原本的毫米级降到微米级。承继了LED的特性,MicroLED优点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超省电、寿命较长、效率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约为LCD的10%、OLED的50%。而与同样是自发光显示的OLED相较之下,亮度比其高30倍,且分辨率可达1500PPI(像素密度),而且不易受水蒸汽、氧气或高温的影响,因而其在稳定性、使用寿命、工作温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TFT-LCD的图像反应速度毫秒、OLED的微秒相比,Micro-LED的图像反应速度是纳秒级别的。作为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占比80%的耗电量;Micro-LED的低耗电量和快速响应速度等特点最适合于VR/AR设备、车载显示和智能手机等,对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从目前来看,Micro-LED市场最先可能集中在超小尺寸显示上,例如:车载显示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VR/AR等。可见,Micro-LED是发展下一代显示技术和设备的核心器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半导体光电器件研发热点和产业化的重点。当前,Micro-LED核心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正面临重大突破。但其产业化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微缩化与阵列化,芯片巨量转移和色彩变换,检测和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MicroLED的应用场景对材料生长和加工工艺有诸多要求,比如要求发光波长一致性高、中心发光波长分布要窄(小于±1nm)、承受电流密度要大、量子效率要高、电学良率要高、要易于剥离易于转移、成本要低等等。而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只能部分满足。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缺点:1)为了使得量子效率高、承受电流密度要大、发光波长一致性要高、波长分布范围窄,那么就要求制作MicroLED的晶体质量要高,同时器件内部残余应力要尽可能的小,并且应力要分布均匀,这需要高质量的GaN同质衬底来生长MicroLED,但目前国内没有批量供应高质量同质GaN衬底的厂商,而国际上少数国家的技术和产品也是对中国限制出口的。因此生长MicroLED需要的衬底是瓶颈。就算是可以批量采购同质衬底进行生产,也会应为价格高昂而使得MicroLED丧失竞争力。2)由于MicroLED需要转移到背板电路上,如果使用异质衬底来生长,则需要容易与衬底剥离,方便进行转移,如果使用同质衬底来生长,则需要减薄衬底。异质衬底的剥离,现在主要的技术是使用激光剥离的方法。即使用特定波长的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GaN外延片,选择性吸收的高能激光使得界面GaN被快速分解汽化,从而与衬底分离。该方法的缺点较多:a)目前的技术条件是逐点扫描,剥离效率低;b)设备昂贵,稳定性差;c)对材料和界面有损伤,甚至会由于应力释放不均匀导致外延片碎裂。而对于使用同质衬底的方案,由于自支撑同质衬底较厚,一般标准是430微米厚,因此要减薄几百微米,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有部分损坏器件的可能性。目前行业内有较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异质衬底剥离技术的研究,但实现易剥离的同时还需要获得高的GaN晶体质量,这是还未完全解决的难点。3)针对面板像素电学良率问题,目前的技术方案是逐个器件检测。这个方案的缺点是检测成本较高。由于MicroLED尺寸较小,单位面积集成的器件数量会更多,因此一个大尺寸的显示屏往往有数百万个像素单元,而且每个单元有三种颜色的MicroLED,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要逐一电学检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尺寸较小,对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也高,从而增加设备的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个问题需要从本质上去解决,那就是提高外延片的晶体质量和整体的均匀性。因为MicroLED尺寸较小,对于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区域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局部高位错密度就会导致该器件与其他器件不一致,甚至是完全失效。从这个角度看,ELOG技术虽然翼区质量较高可以满足MicroLED对晶体质量的需求,但是窗口区的高位错密度是不可接受的。4)在制作成本方面,MicroLED也有严格的限制。因为用量较大,这就要求单个MicroLED的成本极低。使用同质衬底批量生产MicroLED是不现实的,因为价格太高,市场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使用激光剥离技术、逐一电学检查等技术也是成本难以进一步降低的原因。5)目前巨量转移问题仍然是MicroLED产业化的重要技术问题,为此国内外研究者发展出了多种巨量转移的方法,但是都比较耗时,成本较高。有的方法还需要工艺配合,预先在MicroLED上制备出可供抓取的结构,否则在转移过程中容易脱落,导致转移失败。6)由于MicroLED尺寸较小,一般在边长在10~30um范围,现有技术在分割MicroLED过程或者电极制作过程都会用到刻蚀技术。但是刻蚀过程对侧面是有损伤的。侧壁损伤会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发光波长偏移,承受电流能力下降,增加发热等问题,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MicroLED制作方案,从而解决MicroLED产业化过程中的如上所述的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所述立体掩模层包括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和位于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之间的中间填充层,所述第一层掩模的窗口与所述第二层掩模的窗口错开一定距离;在所述异质衬底上利用所述立体掩模层外延生长III族氮化物材料;在所述III族氮化物材料上外延生长MicroLED结构层。进一步地,所述异质衬底为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或者碳化硅衬底等。进一步地,所述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包括:在异质衬底上沉积第一层掩模;在第一层掩模上刻蚀窗口;在第一层掩模上沉积中间填充层;在中间填充层上沉积第二层掩模;在第二层掩模上制备与第一层掩模相同图案的窗口,并与第一层掩模上的窗口错开一定距离;使用腐蚀溶液腐蚀中间填充层,露出第一层掩模的窗口。进一步地,在所述立体掩模层的沟道内或沟道外设置预置应力层;对于传递压应力的异质衬底,所述预置应力层提供张应力;对于传递张应力的异质衬底,所述预置应力层提供压应力。进一步地,对于传递压应力的异质衬底,所述预置应力层为InGaN或InGaN/GaN的超晶格;对于传递张应力的异质衬底,所述预置应力层为AlGaN或AlGaN/GaN的超晶格。进一步地,所述预置应力层为InGaN层时,其中In的摩尔百分含量为3%~30%,厚度为10~500nm。进一步地,在对所述MicroLED结构层制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所述立体掩模层包括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和位于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之间的中间填充层,所述第一层掩模的窗口与所述第二层掩模的窗口错开一定距离;/n在所述异质衬底上利用所述立体掩模层外延生长III族氮化物材料;/n在所述III族氮化物材料上外延生长MicroLED结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体掩模衬底的MicroLED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所述立体掩模层包括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和位于第一层掩模、第二层掩模之间的中间填充层,所述第一层掩模的窗口与所述第二层掩模的窗口错开一定距离;
在所述异质衬底上利用所述立体掩模层外延生长III族氮化物材料;
在所述III族氮化物材料上外延生长MicroLED结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衬底为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或者碳化硅衬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异质衬底上制备立体掩模层,包括:
在异质衬底上沉积第一层掩模;
在第一层掩模上刻蚀窗口;
在第一层掩模上沉积中间填充层;
在中间填充层上沉积第二层掩模;
在第二层掩模上制备与第一层掩模相同图案的窗口,并与第一层掩模上的窗口错开一定距离;
使用腐蚀溶液腐蚀中间填充层,露出第一层掩模的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体掩模层的沟道内或沟道外设置预置应力层;对于传递压应力的异质衬底,所述预置应力层提供张应力;对于传递张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蓉郑烨琳冯筱陈明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飓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