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丝集束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54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为两块,两侧板和背板在背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集束槽和过线槽,所述集束槽和过线槽的连通;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集束槽连通的导油孔,所述背板和两侧板在过线槽处凹设有储油槽。其可实现纤丝束的充分上油,保证上油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丝集束油嘴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丝集束油嘴。
技术介绍
纺丝技术中,喷嘴处喷出的纤丝经上部冷风冷却后,在油嘴处完成集束和上油,从而克服集束后纤丝束内各纤丝之间的静电问题,同时使集束后的纤丝更加顺滑。现有技术中,油嘴的结构较为简单,仅仅设置单个上油孔,由于油嘴上部冷却过程中冷风对纤丝的扰动,单个上油孔很难对高速移动的纤丝束进行稳定持续的完全上油,导致纤丝束上油不充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其可实现纤丝束的充分上油,保证上油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为两块,两侧板和背板在背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集束槽和过线槽,所述集束槽和过线槽的连通;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集束槽连通的导油孔,所述背板和两侧板在过线槽处凹设有储油槽。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下部还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过线槽的底端连通。优选的,两侧板上还凹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延伸至引流孔内。优选的,所述背板靠近集束槽一侧设置有向过线槽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优选的,两侧板靠近集束槽的一侧设置有向过线槽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优选的,所述背板和侧板上设置有向背板远离过线槽一侧倾斜的第三斜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油剂通过导油孔进入的集束槽,然后流入过线槽,由于背板和两侧板上设置有储油槽,当油剂流至储油槽时会在储油槽内聚积,当纤丝在集束槽内集束成纤丝束时,由于上部冷气气流的扰动,部分纤丝在集束槽内完成上油,而纤丝束在过线槽内高速通过时,势必接触背板和两侧板,由储油槽内的油剂完成二次上油,从而保证纤丝束的充分上油,保证了上油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纤丝集束油嘴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纤丝集束油嘴的剖视图。其中,100为集束槽、200为过线槽、300为第三斜面、1为背板、11为导油孔、12为引流孔、13为引流斜面、2为侧板、21为储油槽、22为引流槽、23为引流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2,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包括背板1和设置在背板1上的侧板2,侧板2为两块,两侧板2和背板1在背板1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集束槽100和过线槽200,集束槽100和过线槽200的连通;背板1上开设有与集束槽100连通的导油孔11,背板1和两侧板2在过线槽200处凹设有储油槽21。本技术中,油剂通过导油孔11进入的集束槽100,然后流入过线槽200,由于背板1和两侧板2上设置有储油槽21,当油剂流至储油槽21时会在储油槽21内聚积,当纤丝在集束槽100内集束成纤丝束时,由于上部冷气气流的扰动,部分纤丝在集束槽100内完成上油,而纤丝束在过线槽200内高速通过时,势必接触背板1和两侧板2,由储油槽21内的油剂完成二次上油,从而保证纤丝束的充分上油,保证了上油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进一步的,储油槽21为多条,平行设置在背板1和两侧板2上,以保证上油的充分性。具体的,为了防止多余的油剂随纤丝束滴落至下一流程,背板1的下部还设置有用于对过线槽200内多余的油剂进行引流的引流孔12,引流孔12一端与过线槽200的底端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外界存储设备连接,收集的油液经过滤后可再次用于上油,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具体的,为了更好的引导两侧板2侧壁上的油滴进入引流孔12,两侧板2上还凹设有引流槽22,引流槽22延伸至引流孔12内。更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引导背板1上的油滴进入引流孔12,背板在引流孔12入口处设置有引流斜面13,该斜面向引流孔12入口处倾斜,便于油滴的汇集。具体的,如图1,为了提供更好的集束效果,背板1靠近集束槽100一侧设置有向过线槽200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两侧板2靠近集束槽100的一侧设置有向过线槽200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形成一上部开口大,下部开口小的集束槽100。具体的,背板1和侧板2上设置有向背板1远离过线槽200一侧倾斜的第三斜面300,减少过线槽200长度,从而减少纤丝束在过线槽200内的摩擦。引流孔12可以沿第三斜面300方向设置。本技术中,油剂通过导油孔11进入的集束槽100,然后流入过线槽200,由于背板1和两侧板2上设置有储油槽21,当油剂流至储油槽21时会在储油槽21内聚积,当纤丝在集束槽100内集束成纤丝束时,由于上部冷气气流的扰动,部分纤丝在集束槽100内完成上油,而纤丝束在过线槽200内高速通过时,势必接触背板1和两侧板2,由储油槽21内的油剂完成二次上油,从而保证纤丝束的充分上油,保证了上油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为两块,两侧板和背板在背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集束槽和过线槽,所述集束槽和过线槽的连通;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集束槽连通的导油孔,所述背板和两侧板在过线槽处凹设有储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丝集束油嘴,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设置在背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为两块,两侧板和背板在背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形成集束槽和过线槽,所述集束槽和过线槽的连通;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与集束槽连通的导油孔,所述背板和两侧板在过线槽处凹设有储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丝集束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下部还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过线槽的底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丝集束油嘴,其特征在于,两侧板上还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贤石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国星特种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