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47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一种汽车胶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胶黏层、基材层、防水透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离型层,基材层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胶带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缓冲条,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还设置有衍缝线,缓冲条通过衍缝线固定在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之间,衍缝线平行设置在相邻两缓冲条之间,或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胶带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阻燃型以及透气性能,设置若干缓冲条,使具有优良的缓冲性能,而缓冲条通过衍缝线固定和连接,避免使用中产生层间破坏,使层间连接更稳固,提高整个胶带的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胶带
本技术涉及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胶带。
技术介绍
汽车中有大量的内饰品,如侧面皮革、门板内隔音棉、车体内部元器件、顶棚布等在安装设置的过程中均会用到胶带,起固定定位的作用。但现有的胶带过于简单,大多数是塑料膜基质、布基质或泡棉上涂布胶黏剂而成,无法满足对阻燃、缓冲和防水性能的要求。而一般的泡棉胶带虽然具有一定缓冲性能,但由于使用质软的泡棉制备而成,泡棉的抗拉伸、抗撕裂性较差,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从泡棉层中开始破坏,成为整个材料力学结构的薄弱点,而且泡棉的耐老化性能也较差,用于汽车中导致相应的内饰部件寿命短,需要频繁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阻燃型、缓冲性、防水性,同时力学性能优良的汽车内饰粘贴胶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胶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胶黏层、基材层、防水透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基材层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胶带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缓冲条,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还设置有衍缝线,所述缓冲条通过所述衍缝线固定在所述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之间。第一基布层的上表面与第一胶黏层相连,第二基布层与防水透气层相连。衍缝线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固定缓冲条,另一方面可抵消缓冲条在力学强度方面的不足,使缓冲条不会成为力学薄弱点,而且使阻燃无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使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进一步地,所述衍缝线平行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缓冲条之间。即若干条衍缝线之间相互平行,且与缓冲条平行,衍缝线将缓冲条包裹其中,缓冲条可固定不会移位。进一步地,所述衍缝线包括交错设置的横向衍缝线和竖向衍缝线。纵横交错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力学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衍缝线斜向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衍缝线穿过所述第一基布层。即衍缝线同时穿过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缓冲条和第二基布层,将若干层同时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层间的结合力,不易发生层间破坏。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条的材料为泡棉、海绵或吸音棉中的一种。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隔音性能,适用于汽车零配饰的黏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保证强度性能,所述第一基布层或/和第二基布层为麻类基布,麻类基布的强度普遍较高。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层为PE透气膜或PVC透气膜。防水透气层在具有防水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5mm。较厚的基材层有利于缓冲效果和隔音效果的发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黏层或/和第二胶黏层的厚度为40~100μm。本技术设置有防水透气层和阻燃无纺布层使胶带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阻燃型以及透气性能,基材层通过在阻燃无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若干缓冲条,使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隔音性能,而缓冲条通过衍缝线固定和连接,避免在使用中在缓冲条层产生层间破坏,同时使阻燃无纺布层与第二基布层之间、以及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之间的层间连接更稳固,提高整个胶带的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且胶带生产加工方便;设置两层基布层,基布层采用麻类材料,保证了强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基材层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基材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基材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基材层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基材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离型层;2-第一胶黏层;3-基材层;4-防水透气层;5-第二胶黏层;6-第二离型层;31-第一基布层;32-阻燃无纺布层;33-缓冲条;34-第二基布层;35-衍缝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汽车胶带,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层1、第一胶黏层2、基材层3、防水透气层4、第二胶黏层5和第二离型层6,如图2所示,所述基材层3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基布层31、阻燃无纺布层32和第二基布层34,所述阻燃无纺布层32与所述第二基布层34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胶带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缓冲条33,所述阻燃无纺布层32与所述第二基布层34之间还设置有衍缝线35,所述缓冲条33通过所述衍缝线35固定在所述阻燃无纺布层32和第二基布层34之间。第一基布层31的上表面与第一胶黏层2相连,第二基布层34与防水透气层4相连。衍缝线35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固定缓冲条33,另一方面可抵消缓冲条33在力学强度方面的不足,使缓冲条33不会成为力学薄弱点,而且使阻燃无纺布层32与第二基布层34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使具有良好的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所述衍缝线35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述衍缝线35平行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缓冲条33之间。即若干条衍缝线35之间相互平行,且与缓冲条33平行,衍缝线35将缓冲条33包裹其中,缓冲条33可固定不会移位。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层3可先加工好,再在其第一基布层31上涂布胶黏剂成为第一胶黏层2,在其第二基布层34上复合防水透气层4,防水透气层4上再涂布胶黏剂成为第二胶黏层5。基材层3中缓冲条33与阻燃无纺布层32、第二基布层34可先通过热熔粘合固定,再车衍缝线35而固定,再将第一基布层31与阻燃无纺布层32复合,即得基材层3。所述缓冲条33的材料为吸音棉,所述防水透气层4为PE透气膜。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一胶黏层2和第二胶黏层5的厚度均为50μm。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述衍缝线35包括交错设置的横向衍缝线35和竖向衍缝线35。纵横交错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力学稳定性。所述缓冲条33的材料为泡棉,所述防水透气层4为PVC透气膜。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一胶黏层2的厚度为40μm,第二胶黏层5的厚度为60μ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述衍缝线35穿过所述第一基布层31,即衍缝线35同时穿过第一基布层31、阻燃无纺布层32、缓冲条33和第二基布层34,将若干层同时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层间的结合力,不易发生层间破坏。可先将第一基布层31与阻燃无纺布层32复合,再将缓冲条33与阻燃无纺布层32、第二基布层34通过热熔粘合固定,然后车衍缝线35将这四层一同固定而成。同时,如图6,衍缝线35斜向交错设置。所述缓冲条33的材料为海绵,所述防水透气层4为PE透气膜,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一胶黏层2的厚度为45μm,第二胶黏层5的厚度为55μm。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3的汽车胶带采用检验方法ASTMD3132测试180°剥离力,采用检验方法ASTMD3330测试初粘力,采用检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胶黏层、基材层、防水透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基材层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胶带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缓冲条,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还设置有衍缝线,所述缓冲条通过所述衍缝线固定在所述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胶黏层、基材层、防水透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离型层,所述基材层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基布层、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胶带长度方向平行排列的缓冲条,所述阻燃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二基布层之间还设置有衍缝线,所述缓冲条通过所述衍缝线固定在所述阻燃无纺布层和第二基布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缝线平行设置在相邻两条所述的缓冲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缝线包括交错设置的横向衍缝线和竖向衍缝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缝线斜向交错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登武吴卫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