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及具有其的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47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吸热层选用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气凝胶或复合气凝胶材料,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吸热层能够降低被覆盖物的热红外特征;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能够实现隔热隔音;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能够将热量传递到整个导热层,使得热量均布,与吸热层充分接触,可以让吸热层均匀的吸收和释放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音隔热及红外隐身效果好,重量轻,体积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红外隐身涂层的发电机,能够降低发电机的热红外特征,整体降低发电机仓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及具有其的发电机
本技术属于红外探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及具有其的发电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战争中红外探测、声音探测和监视技术和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对人员和装备的隐蔽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野战中,对人员穿着织物的隐身要求,现有技术多为披盖地热辐射毛毯,虽然短时间内可以避免红外探测,但长时间后,覆盖物表面温度仍然会高于环境温度。野战便携式发电机或者有内热源的装甲车辆等装备的隔音隔热和红外隐身方法,通常采用聚酯纤维棉隔音棉、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等多孔纤维材料使内部热量不能散发出来,同时阻隔声音的传播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但是现有覆盖物的多孔纤维材料的隐身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需增加多孔纤维材料的厚度,致使覆盖物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同时多孔纤维材料的微小纤维颗粒的漂浮和扩散,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精密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及具有其的发电机。本技术的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吸热层选用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气凝胶或复合气凝胶材料,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硅基气凝胶材料。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厚度分别为4-6mm、0.5-1.5mm、5-7mm、0.5-1.5mm和4-6mm。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厚度分别为5mm、1mm、6mm、1mm和5mm。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红外隐身涂层的发电机,包括外壳、发热源和如前述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设于发热源的外部,所述红外隐身涂层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外壳选用碳纤维材料。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吸热层能够降低被覆盖物的热红外特征,对环境红外辐射特征实现自适应,从而实现红外隐身;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能够实现隔热隔音;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能够将热量传递到整个导热层,使得热量均布,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与吸热层充分接触,可以让吸热层均匀的吸收和释放热量,最大限度避免了突出热点的出现;本技术隔音隔热及红外隐身效果好,重量轻,体积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红外隐身涂层的发电机,能够降低发电机的热红外特征,整体降低发电机仓内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隔热层;2、第一导热层;3、吸热层;4、第二导热层;5、第二隔热层;6、外壳;7、发热源。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1、第一导热层2、吸热层3、第二导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其中吸热层选用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复合气凝胶材料,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进一步的,吸热层3为红外隐身涂层结构的核心层,吸热层由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组成,可以锁住大量高比热容的相变材料,当机组工作时可以在温度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吸收大量的热量,实现热缓冲功能,一方面可以降低被覆盖物的热红外特征,一方面能够对环境红外辐射特征实现自适应,从而实现红外隐身。同时,当机组停止工作时,又可以缓慢的释放热量,以匹配周围环境。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吸热层选用的水凝胶为含有相变材料的水凝胶,含水及相变材料高于50wt%,并在表面进行防水处理,为一种轻薄、坚固、柔韧的复合材料;同时,水凝胶层可以做成多层的拥有密度梯度的水凝胶层,分别针对高频、中频和低频的声波进行吸附和阻隔,达到静音的目的。进一步的,吸热层两侧为第一导热层2和第二导热层4,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均采用高导热材料,比如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例如硅/铝、碳化硅/铝、碳纤维/铝等铝基复合材料,或者金刚石/铜的铜基复合材料,或者更为轻质的镁基复合材料。这些材料有轻质、低成本、可加工的性能优势。在某一热点突出后,会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整个导热层,使得热量均布;同时,导热层把热量传递到散热片处,由风扇进行散热,整体降低发电机仓内温度;导热层与吸热层充分接触,可以让吸热层均匀的吸收和释放热量,最大限度避免了突出热点的出现。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采用更为轻质的镁基复合材料:SiCp/Mg热管理复合材料,其导热率可达230W/(m*K),同时密度小于2.8g/cm3,只需薄薄一层,便可以实现导热目的;进一步的,第一隔热层1和第二隔热层5选用复合气凝胶或气凝胶材料。气凝胶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隔音隔热材料,质量轻,具有极高的孔隙率(90%以上),以及具有纳米网络骨架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介孔结构(2-50nm),能够有效降低材料的固热相传导,有效抑制了气相传热,因此具备极佳的隔热性能;同时,由于硅基气凝胶的低声速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声学延迟和高温隔音材料,该材料的声阻抗可变范围较大(103-107kg/m2*s),在125-4000Hz频率范围,平均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吸热层选用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气凝胶或复合气凝胶材料,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热层、第一导热层、吸热层、第二导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其中所述吸热层选用水凝胶相变复合材料,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气凝胶或复合气凝胶材料,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热管理用金属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选用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选用硅基气凝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凡刘付勇朱敬锋岳锋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轩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