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顿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39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申请提供一种芬顿反应器,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多级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管和输出管,反应管一端设置入口,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处,输出管侧壁开设输出泵,以连接至下道工序处;所述反应管的入口端沿水流入方向依次设置添加口一和添加口二,分别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液碱投加口;反应管是由多段管件连接形成的井式结构,并在该井式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混合器,待处理介质由入口到输出泵为逆时针流向。将本申请应用于污水处理,具有空间占据小、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芬顿反应器
本申请涉及一种芬顿反应器,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多级处理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应用较为普遍。然而,当下的生化处理后,水体中仍然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质,常规芬顿反应器在进行生化处理后水体的反应时,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加药的混合难度大,无法满足实际芬顿反应的混合需要,反应周期长;且其混合、芬顿药剂添加、液碱添加、水体输送等均需要对应各自独立的器件,占地空间大,不利于污水的处理。上述问题的存在,最终都会引起水处理效果不稳定、不达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污水如印染废水等待处理介质的深度处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占据空间小、反应速度快的芬顿反应器。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芬顿反应器,包括反应管和输出管,反应管一端设置入口,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处,输出管侧壁开设输出泵,以连接至下道工序处;所述反应管的入口端沿水流入方向依次设置添加口一和添加口二,分别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液碱投加口;反应管是由多段管件连接形成的井式结构,并在该井式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混合器,待处理介质由入口到输出泵为逆时针流向。上述方案中,以反应管、输出管和混合器形成反应器,反应主要集中在反应管中,其上于入口附近设置添加口一和添加口二,依次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二价铁离子与双氧水混合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经过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如印染废水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这些物质遇到羟基离子被氧化并快速降解,而硫酸亚铁与双氧水这样的次序安排,也有效提高了废水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反应效率,而混合器的设置则在废水输送过程中强化混合效果,确保废水与硫酸亚铁、双氧水充分接触并反应完全,当这些废水沿井式结构形成的路径输送至末端时,相较于常规直线方式设置的反应管而言,井式结构在有限空间上赋予废水更长的输送路径,进而保证了反应时长,此时,经液碱投加口加入液碱将废水pH调节至中性,以满足排放水标准,同时,促进二价铁离子转变为本身即具有絮凝效果的三价铁离子,废水经三价铁离子完成絮凝反应,再经输出管上的输出泵泵出至气浮分离或沉淀池沉淀分离。上述过程在输送过程中依次安排硫酸亚铁反应、双氧水反应和液碱调节,整个过程快速有效,药剂与待处理废水的混合只需要10-20s即可完成,反应与混合在管内输送中完成,相当于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反应时长的延长;待处理介质沿逆时针方向输送,在有限空间中,每段管件的长度得以保证,加工和连接便捷程度更好,且保证了待处理介质与药剂(硫酸亚铁、双氧水)的自然缓慢混合,也降低了额外能耗的使用量。在上述反应基础上,基于液碱添加的均匀性考虑,优选设置两个液碱投加口,即第一投加口和第二投加口,一个作为备用,一个作为常用,满足不同程度酸碱度介质的调节。在上述反应基础上,基于反应管线的布置,申请人对反应管的井式结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井式结构为:方案一:所述反应管由五段管件构成,分别为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顺次环绕连接形成井式结构,入口、添加口一、添加口二依次设置于一段管上,液碱投加口设置于五段管上,五段管与输出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一段管与二段管、二段管与三段管、三段管与四段管、四段管与五段管分别以弯管连通,在每个转弯处以弯管连接,有效减少了死角的存在可能性,传输和反应更加有效,也降低了反应产物在管道中的滞留,并反映为反应管使用周期的延长。所述二段管、三段管上设置有添加口三、添加口四,添加口三、添加口四作为备用投加点设置,满足污水情况严重时使用,当一段管处投加的药剂处理效果不足时,在添加口三、添加口四处进行药剂的补充投加,处理方式灵活的同时,也确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上各设置一个混合器,即混合器一、混合器二、混合器三、混合器四、混合器五。每段管上均设置混合器,有利于提高反应的充分均匀进行;更优选的,所述五段管上设置有两个混合器,除混合器五外还有混合器六,五段管为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管件,为确保输出均匀、避免输出造成的动荡,将该位置设置两个混合器,有利于提高输出介质的均匀。方案二:所述反应管由七段管件构成,分别为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六段管和七段管,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六段管和七段管顺次环绕连接形成井式结构,入口、添加口一、添加口二依次设置于一段管上,液碱投加口设置于七段管上,七段管与输出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一段管与二段管、二段管与三段管、三段管与四段管、四段管与五段管、五段管与六段管、六段管与七段管分别以弯管连通,在每个转弯处以弯管连接,有效减少了死角的存在可能性,传输和反应更加有效,也降低了反应产物在管道中的滞留,并反映为反应管使用周期的延长。所述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上分别设置有添加口四、添加口五、添加口六,添加口四、添加口五、添加口六作为药剂备用投加点设置,满足污水情况严重时使用,当一段管处投加的药剂处理效果不足时,在添加口四、添加口五、添加口六几处进行药剂的补充投加,处理方式灵活的同时,也确保反应充分进行。所述六段管上设置有混合器,即混合器一,或者,所述四段管、五段管、六段管、七段管上均设置有混合器,即混合器二、混合器三、混合器一、混合器五,有利于提高反应的充分均匀进行;更优选的,所述六段管和/或七段管上设置有两个混合器,即混合器一与混合器四和/或混合器五与混合器六,六段管为反应后期管,七段管为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管件,为确保输出均匀、避免输出造成的动荡,将该两处设置两个混合器,有利于提高输出介质的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反应管;11.入口;12.一段管;121.添加口一;122.添加口二;13.二段管;131.添加口三;14.三段管;141.添加口四;15.四段管;151.添加口五;16.五段管;161.添加口六;17.六段管;18.七段管;2.输出管;21.输出泵;3.混合器一;4.混合器二;5.混合器三;6.混合器四;7.混合器五;8.混合器六;9.液碱投加口;91.第一投加口;92.第二投加口。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芬顿反应器,结合图1,包括反应管1和输出管2(长7600mm),反应管1一端设置入口11,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2处,输出管2侧壁开设输出泵21,输出管2经输出泵21将输出管中的水体经图1右侧输送至下道工序处;反应管1的入口11一端沿水流入方向依次设置添加口一121(优选设置于对应管段的中轴线上,DN300/40mm)和添加口二122(优选设置于对应管段的中轴线上),分别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管1与输出管2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液碱投加口9(优选设置于对应管段的中轴线上,DN300/25mm);反应管1是由多段管件连接形成的井式结构,并在该井式结构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和输出管,反应管一端设置入口,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处,输出管侧壁开设输出泵,以连接至下道工序处;所述反应管的入口端沿水流入方向依次设置添加口一和添加口二,分别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液碱投加口;反应管是由多段管件连接形成的井式结构,并在该井式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混合器,待处理介质由入口到输出泵为逆时针流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管和输出管,反应管一端设置入口,另一端连通至输出管处,输出管侧壁开设输出泵,以连接至下道工序处;所述反应管的入口端沿水流入方向依次设置添加口一和添加口二,分别添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反应管与输出管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液碱投加口;反应管是由多段管件连接形成的井式结构,并在该井式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混合器,待处理介质由入口到输出泵为逆时针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碱投加口包括第一投加口和第二投加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由五段管件构成,分别为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五段管顺次环绕连接形成井式结构,入口、添加口一、添加口二依次设置于一段管上,液碱投加口设置于五段管上,五段管与输出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管、三段管上设置有添加口三、添加口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芬顿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为多个,且一段管、二段管、三段管、四段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红标宋华龙潘绮张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