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流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39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反应部及沉淀部,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反应部置于池体内,反应部用于接收从进水管流入的液体,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沉淀部置于池体内,沉淀部与反应部连通,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沉淀部与出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竖流沉淀池将反应部与沉淀部置于池体内,通过污水在反应部内与药剂的反应实现颗粒凝聚,以及污水在沉淀部内的沉降并通过出泥口将杂质排出过程,实现了污水凝聚及杂质排放的结合,不需额外设置反应池体,减小了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流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竖流沉淀池。
技术介绍
为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循环利用,以实现环保及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中已经广泛应用关于建筑、农业、医疗、餐饮领域中。竖流沉淀池作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颗粒悬浮于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此竖流沉淀池具有较高的沉淀效率、并且排泥容易。传统竖流沉淀池的功能较为单一,混凝、絮凝等其他净化反应需要单独设置进行反应的池体,导致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竖流沉淀池,能够减小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反应部,所述反应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反应部用于接收从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液体,所述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反应部连通,所述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出泥口连通。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竖流沉淀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竖流沉淀池将反应部与沉淀部置于池体内,通过污水在反应部内与药剂的反应实现颗粒凝聚,以及污水在沉淀部内的沉降并通过出泥口将杂质排出过程,实现了污水凝聚及杂质排放的结合,不需额外设置反应池体,减小了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沉淀部伸入所述污泥斗内。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还包括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污泥斗内,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池体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部包括反应仓,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管道,所述沉淀管道呈竖直状态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伸入所述反应仓内。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低于所述反应仓的顶部端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反应仓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池体上还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端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仓内设有搅拌元件,所述搅拌元件沿所述反应仓的周向绕设有一圈。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部包括反应仓,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管道,所述沉淀管道呈竖直状态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管道与所述反应仓之前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沉淀管道与所述反应仓。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竖流沉淀池,所述反应仓内设有搅拌元件,所述搅拌元件从所述反应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反应仓的底部。附图说明图1是竖流沉淀池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反应部及沉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竖流沉淀池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第一实施例图1与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为清楚体现池体100内各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图1-图3进行了透视处理),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中的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100、反应部200及沉淀部300,池体100为污水的主要容置容器,并用于放置反应部200及沉淀部300,反应部200置于池体100内,并作为污水主要的反应容器,反应完成的污水进入沉淀部300内沉淀。具体的,池体100上设有出泥口110并连通有进水管120,通过该进水管120可向池体100内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反应部200置于池体100内部,反应部200用于接收从进水管120流入的污水,反应部200内可投放反应药剂,污水在反应部200内与反应药剂结合并进行反应,污水内的颗粒物质在反应药剂的作用下凝聚,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沉淀部300内,污水内凝聚的颗粒及大质量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淀,直至降落至池体100的底部,并通过出泥口110排出,达到对污水净化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竖流沉淀池将反应部200与沉淀部300置于池体100内,通过污水在反应部200内与药剂的反应实现颗粒凝聚,以及污水在沉淀部300内的沉降并通过出泥口110将杂质排出过程,实现了污水凝聚及杂质排放的结合,不需额外设置反应池体,减小了竖流沉淀池的占地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向反应部200内投放的反应药剂可以是混凝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以去除污水内的杂质及有害物质,如聚丙烯酰胺、聚铁、硝酸亚铁等。污水内粒子在药剂的作用下消除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并进行微粒聚结,逐渐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从而加速颗粒的沉降,便于后续的沉淀除泥。本实施例中在池体100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污泥斗400,便于污水中颗粒及杂质的沉淀及堆积,污水中颗粒也可沿污泥斗400四周的壁面滑落,并堆积于污泥斗400的底部。出泥口110与污泥斗400连通,污泥斗400内堆积的污泥可通过出泥口110排出池体100外。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设置出泥管130,出泥管130的一端从出泥口110处伸出池体100外,出泥管130的另一端伸入污泥斗400内,从而污泥斗400内的污泥可直接穿过出泥管130排出池体100外部;可以将出泥管130的端部伸入污泥斗400的底部,因污泥在污泥斗400的底部堆积,此方式能够使污泥的排放更为彻底,并且便于污泥进入出泥管130内;可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n反应部,所述反应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反应部用于接收从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液体,所述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n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反应部连通,所述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出泥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上设有出泥口,所述池体连通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进水管;
反应部,所述反应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反应部用于接收从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液体,所述反应部内能够容置反应药剂;
沉淀部,所述沉淀部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反应部连通,所述沉淀部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沉淀部与所述出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沉淀部伸入所述污泥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污泥斗内,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池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包括反应仓,所述沉淀部包括沉淀管道,所述沉淀管道呈竖直状态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沉淀管道的顶部伸入所述反应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流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赖毅黄映球曾梓伦
申请(专利权)人:凯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