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件及包括该间隔件的绕线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5282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5
一种用于绕线盘的间隔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本体部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绕线盘上的第二配合部相匹配,从而能够将间隔件装配在绕线盘上,并限制缠绕在绕线盘上的线缆。并且,包括该间隔件的绕线盘的筒状本体的一端上形成有有凸缘,该凸缘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成对的竖直部,在所述竖直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上述第二配合部。间隔件及包括该间隔件的绕线盘可有效地防止缠绕在其上的线缆滑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隔件及包括该间隔件的绕线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盘,该绕线盘可用于储存线材,例如光纤、电线等,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在该绕线盘上的间隔件。
技术介绍
在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通常使用光纤作为连接和传播介质,来传送信号等。光纤的类型有光纤尾纤和光纤跳线(或称光纤连接器)。其中光纤尾纤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器,另一端为光纤纤芯的断头,通过该断头通过熔接与另一光纤纤芯相连。而光纤跳线则是在两端都安装有连接器的光纤。在安装之前,光纤存储在绕线盘上。绕线盘一般包括筒状本体,光纤缠绕在该筒状本体上。此外,绕线盘还包括诸如凸缘之类的结构,用于将光纤保持在绕线盘的筒状本体上,防止光纤从绕线盘上不期望地脱出,例如在排布光纤之前,在光纤的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自动脱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绕线盘并不能有效地阻止缠绕在其上的光纤不期望地脱出。对于在光纤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器的光纤尾纤以及两端安装有连接器的光纤跳线来说,从绕线盘上脱出的情况尤其明显。光纤在不期望的情况下从绕线盘脱出会对光纤的存储和运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特别是用于光纤的绕线盘的领域,存在对其结构进行改进的需求,以避免缠绕在绕线盘上的光纤在不期望的情况下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绕线盘,其能够有效地防止缠绕在其上的诸如光纤之类的线缆从绕线盘上脱出。本技术的用于绕线盘的间隔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本体部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绕线盘上的第二配合部相匹配,从而能够将间隔件装配在绕线盘上,并限制缠绕在绕线盘上的线缆。当将该间隔件装配到绕线盘上之后,可以对缠绕在绕线盘上的诸如光纤之类的线缆起到限制作用,以防止其从绕线盘上滑脱。并且,该间隔件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安装到绕线盘上,其制作成本也比较低。较佳地,该间隔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在间隔件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凸脊;和/或在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狭槽。通过设置凸脊和/或狭槽,可调节该间隔件的刚度和/或柔性。具体来说,可通过凸脊的设置来调节间隔件的刚度,凸脊的体积越大,则间隔件的刚度越大;通过对狭槽的设置来调节间隔件的柔性,狭槽越窄,则间隔件越是柔性。凸脊和狭槽的设置有助于获得间隔件在刚度和柔性之间的平衡。本技术的绕线盘包括:如上所述的间隔件;筒状本体,筒状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上形成有凸缘,在凸缘的外边缘处或附近形成有至少两个成对的竖直部,竖直部从凸缘开始沿平行于筒状本体的轴向的方向朝着第二端延伸,其中,在竖直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通过设置上述间隔件,使得本技术的绕线盘能够可靠地保持住缠绕在其上的线缆,防止线缆从绕线盘滑脱。进一步地,该绕线盘上可包括多于两个的竖直部,其中,这些竖直部中的至少两个沿着凸缘的直径方向相互相对,从而形成成对的竖直部。在一种具体结构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方为凹口,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另一方为突片,凹口与突片相互匹配。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在间隔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凹口,第二配合部为形成在竖直部的自由端处的突片,其中,突片沿着与凸缘所在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在筒状本体的第二端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制部。该限制部可进一步帮助在第二端处对缠绕在筒状本体上的线缆进行限制,防止其滑脱。具体来说,该至少一个限制部可以是沿着与凸缘所在的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从筒状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的限制片。该限制片可呈从第二端伸出的悬臂的形式。附图说明从附图所示的结构中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包括有间隔件的绕线盘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绕线盘上的间隔件的立体图,其显示出该间隔件的上表面。图3是图1中的绕线盘上的间隔件的另一个立体图,其显示出该间隔件的下表面。(符号说明)100绕线盘110筒状本体111限制片120凸缘121竖直部122突片130间隔件131主体部分132端部133凹口134凸脊135狭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要说明的是,以下诸如“上”、“下”等涉及方位的表述是以图1所示的绕线盘100的朝向、即其通常使用状态时的朝向为参照的。图1中示出了本技术的绕线盘100的立体图,其中该绕线盘100包括间隔件130。绕线盘100包括筒状本体110,该筒状本体110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中空圆筒形状,但也可以是实心的圆柱形。诸如光纤之类的线缆可缠绕在该筒状本体110上。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筒状本体110的一端(例如图中的下端)形成有凸缘120,当光纤缠绕在筒状本体110上时,凸缘120可起到承载光纤的作用,并且能够在筒状本体110的一端限制光纤。较佳地,在筒状本体110的另一端(例如图中所示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在该另一端处对光纤进行限制的部件。该用于限制光纤的部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图1中所示的至少一个限制片111,该限制片111较佳地平行于凸缘120所在的平面从筒状本体110的该另一端延伸,从而在筒状本体110的该另一端限制光纤。并且,该限制片111以悬臂的方式延伸。限制片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筒状本体110的上端设置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限制片111。当然,在有多个限制片111的情况中,也可根据需要将各个限制片111设置成以变化的间距分布。在凸缘120的外边缘上或者在该外边缘附近形成有至少一个、较佳地为多个的竖直部121。该竖直部例如可呈立柱的形状。这些竖直部121大致平行于筒状本体110的轴向延伸。较佳地,可以包括偶数个竖直部121,且每两个竖直部121在凸缘120的直径的两端上互相相对。竖直部121在绕线盘100的周向上起到限制光纤的作用。进一步地,在竖直部121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突片122。竖直部121沿着绕线盘100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其自由端延伸超出筒状本体110的上述设置有限制片111的那一端。从而,该突片122沿着大致平行于凸缘120的方向在与限制片111大致相同的水平高度或者在高于限制片111的水平高度处延伸。突片122可用于与将在下文中具体描述的间隔件130相配合。本技术的绕线盘100还包括间隔件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绕线盘的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本体部分,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所述绕线盘上的第二配合部相匹配,从而能够将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所述绕线盘上,并限制缠绕在所述绕线盘上的线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绕线盘的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本体部分,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所述绕线盘上的第二配合部相匹配,从而能够将所述间隔件装配在所述绕线盘上,并限制缠绕在所述绕线盘上的线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其中,在所述间隔件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凸脊;和/或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狭槽。


3.一种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包括: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隔件;
筒状本体,所述筒状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上形成有凸缘,在所述凸缘的外边缘处或附近形成有至少两个成对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从所述凸缘开始沿平行于所述筒状本体的轴向的方向朝着所述第二端延伸,
其中,在所述竖直部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配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其锦王晓东刘珂
申请(专利权)人:泛达通讯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