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若晴专利>正文

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500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包括本体、让位槽、主定位圆孔、限位定位半圆通孔、连接定位通孔以及限位臂;所述连接定位通孔将所述主定位圆孔与所述限位定位半圆通孔连通,并将所述槽底至所述顶面之间的所述本体分隔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由所述顶面凹陷使得其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高度;限位臂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且平行于所述后侧面设置,所述限位臂由所述第二主体经所述连接定位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主体间隔形成进管通道。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实现对连体盖锥型异径管的精准输送定位,操作简单,效率快且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包括离管心、反应管、PCR管等)为生物实验常用工具,在众多取样分析实验中,需要以手工插管方式将多个取样后的所述连体盖锥型异径管放置带插槽的放置架上。相关技术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装的管体、由所述管体的开口端弯折延伸的连接臂以及设置于连接臂末端的管盖,所述连接臂呈柔性可弯折。然而,相关技术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其结构体型微小,夹持时易变型,放置时因不受力而易倒、易滑造成液料泄出,使得实验中插管操作可靠性差,效率低。另外,多个连体盖锥型异径管人工插管时,每个连体盖锥型异径管的管盖朝向不容易一致,定位精度低,造成后面插入的多个连体盖锥型异径管空间被其它管盖占用,进一步造成操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连体盖锥型异径管插管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准确且效率高的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呈矩形立方柱结构,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以及依次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前侧面、右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n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呈矩形立方体结构,其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方向凹陷形成,所述让位槽的槽底的前侧和左侧分别与所述前侧面及左侧面连接;所述槽底的右侧与后侧均落入所述本体上;/n主定位圆孔,所述主定位圆孔由所述槽底向所述底面方向垂直贯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主定位圆孔位于槽底的右侧与后侧形成的角的位置,其横截面呈圆形;/n限位定位半圆通孔,所述限位定位半圆通孔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方向贯穿所述本体,且与所述后侧面连通,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盖锥型异径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呈矩形立方柱结构,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以及依次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前侧面、右侧面、后侧面以及左侧面;
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呈矩形立方体结构,其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方向凹陷形成,所述让位槽的槽底的前侧和左侧分别与所述前侧面及左侧面连接;所述槽底的右侧与后侧均落入所述本体上;
主定位圆孔,所述主定位圆孔由所述槽底向所述底面方向垂直贯穿所述本体设置,所述主定位圆孔位于槽底的右侧与后侧形成的角的位置,其横截面呈圆形;
限位定位半圆通孔,所述限位定位半圆通孔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方向贯穿所述本体,且与所述后侧面连通,所述限位定位半圆通孔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连接定位通孔,所述连接定位通孔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方向贯穿所述本体,其横截面呈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若晴曾子韬李炯邑王光宇胡锦龙
申请(专利权)人:胡若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