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9482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地质信息包括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天气情况、地质构造、地质运动信息以及历史灾害记录;分析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针对分析情况,建立分析模型,根据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选取具体事件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对所述联系进行储存,形成地质灾害数据库,所述地质发展情况包括降雨对水文的影响分布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大数据从不限于国家相关网站的更多网站以及APP获取网络上的地区位置地质信息数据,从而拓宽了数据收集渠道,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实时性,有利于整个数据库数据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灾害分析
,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丰富现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分析技术,提供充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地质信息包括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天气情况、地质构造、地质运动信息以及历史灾害记录;步骤2:分析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步骤3:针对分析情况,建立分析模型,根据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选取具体事件因子进行分析;步骤4: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对所述联系进行储存,形成地质灾害数据库。其中,所述地质发展情况包括降雨对水文的影响分布特征,水文对自然地理的改变分布特征,地质运动对构造的影响分布特征以及相互的链锁影响分布特征。其中,所述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的步骤包括:从国家相关网站获取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获取其他网站包括APP上与本区域位置的地质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解析,进行对应地质信息分类以及时间划分。其中,所述步骤3中建立的分析模型为多变量统计模型,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其中,所述步骤4中在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的同时,对对应区域形成标签,标签包括易发、较易发、普通、少发和难发,表示地质灾害的发生难易度。其中,所述标签形成步骤包括:根据历史灾害发生频率进行统计,得到以年为单位的灾害发生频率变化曲线;根据年单位中每月份发生的频率进行统计,得到以月为单位的灾害发生频率变化曲线;结合上述两条变化曲线分类至对应标签。其中,所述分类至对应标签前,与预设频率基准线进行比较,若曲线整体高于基准线,判定对应时间为较易发状态,高于基准线幅度达到预设上限标准判断为易发状态,若曲线整体低于基准线,判定对应时间为少发状态,低于基准线幅度达到预设下限标准判断为难发状态。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提供多种方式对灾害点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分析,系统对灾害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标识,确定防治重点和重点防治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实现短信预警及专家远程实时会诊,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防灾预案和避险搬迁安置工程规划,发挥减灾防灾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本专利技术中,本数据库建立流程简单化,确保在产生新数据时能够及时进行更新纳入数据库中,从而能确保及时应对现有实际情况,与现有的先人工统计、上传统计信息,再进行分析后再人工倒入数据库的方式相比,效率更高,数据库更加实时精确。3、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大数据从不限于国家相关网站的更多网站以及APP获取网络上的地区位置地质信息数据,从而拓宽了数据收集渠道,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实时性,有利于整个数据库数据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库建立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模块化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更新模块的模块化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主控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标记:1、主控系统;10、调用请求模块;20、主数据库;30、维护模块;40、审验模块;50、加密模块;60、自动更新模块;70、分数据库;80、人工处理模块;601、源数据获取单元;602、数据提取单元;603、数据分类单元;604、数据传输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地质信息包括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天气情况、地质构造、地质运动信息以及历史灾害记录;步骤2:分析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包括降雨对水文的影响分布特征,水文对自然地理的改变分布特征,地质运动对构造的影响分布特征以及相互的链锁影响分布特征;步骤3:针对分析情况,建立分析模型,根据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选取具体事件因子进行分析;步骤4: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对所述联系进行储存,形成地质灾害数据库。所述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的步骤包括:从国家相关网站获取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获取其他网站包括APP上与本区域位置的地质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解析,进行对应地质信息分类以及时间划分。所述步骤3中建立的分析模型为多变量统计模型,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Logistic模型是二分类因变量分析时常有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发最为参数估计方法,能够对分类因变量和分类自变量进行回归建模,由对回归模型和回归参数进行检验的标准,以事件发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结果。所述步骤4中在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的同时,对对应区域形成标签,标签包括易发、较易发、普通、少发和难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地质信息包括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天气情况、地质构造、地质运动信息以及历史灾害记录;/n步骤2:分析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n步骤3:针对分析情况,建立分析模型,根据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选取具体事件因子进行分析;/n步骤4: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对所述联系进行储存,形成地质灾害数据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地质信息包括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天气情况、地质构造、地质运动信息以及历史灾害记录;
步骤2:分析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
步骤3:针对分析情况,建立分析模型,根据每个区域的地质发展情况选取具体事件因子进行分析;
步骤4:建立各发展因素与地质影响之间的联系,并对所述联系进行储存,形成地质灾害数据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发展情况包括降雨对水文的影响分布特征,水文对自然地理的改变分布特征,地质运动对构造的影响分布特征以及相互的链锁影响分布特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大数据服务获取区域地质信息数据的步骤包括:从国家相关网站获取信息数据;
利用大数据获取其他网站包括APP上与本区域位置的地质信息;
对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解析,进行对应地质信息分类以及时间划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卉史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