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61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实现防窥显示,且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导光板的底面与其出光面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为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面反射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棱镜片,棱镜片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背向导光板一侧的多个棱峰,棱峰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棱峰的顶角t为:150°≤t<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本申请是在申请号为201910267788.5,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优先权的基础上的继续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由于具有功耗小、微型化、轻薄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用户对液晶显示装置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随着移动办公、开放式工作环境的增多以及高分辨率显示的普及,用户对于防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在空间具有较大的发光视角,使得屏幕信息窥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从而使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例如对于某些用户,其会在公共场所阅读一些机密信息,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发光视角大,会被周围其他人看到,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而开发具有防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液晶显示装置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实现防窥显示,且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所述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射而使反射光射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多个棱峰,所述棱峰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棱峰的顶角t为:150°≤t<180°。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光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灯条,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发光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灯条的数量为两条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或者所述第一发光件沿第一方向排成两排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光源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及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为0≤γ≤180°。可选地,所述棱峰的第一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选地,相邻棱峰的中心距L为:0.02mm≤L≤0.1mm。可选地,所述棱镜片的厚度H为:0.05≤H≤0.3mm。可选地,所述棱镜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棱镜片依次叠置。可选地,所述光源还包括第二子光源;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60°≤β≤180°。可选地,所述第二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β为120°。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双晶LED;位于所述导光板同一侧面的多个所述双晶LED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双晶LED中的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一子光源,所述双晶LED中的另一个LED颗粒用于作为所述第二子光源。可选地,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灯条,或者所述第二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发光件。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一;图3b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3c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图3d为图3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二;图4b为图4a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与亮度的关系曲线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四;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五;图10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六;图10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七;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八;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7b为图17a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b所示背光组件中棱镜片的技术参数标注示意图;图19a为对比例1中背光组件的亮度与视角之间的关系图;图19b为对比例2中背光组件的亮度与视角之间的关系图;图19c为对比例3中背光组件的亮度与视角关系图。附图标记:1-框架;2-盖板玻璃;3-液晶显示面板;4-背光组件;5-电路板;10-阵列基板;20-对盒基板;30-液晶层;40-封框胶;41-导光板;42-光源;43-防窥膜(可切换扩散片);44-双晶LED;45-反射片;50-上偏光片;60-下偏光片;70-控制器;100-第一衬底;101-像素电极;102-薄膜晶体管;103-公共电极;104-第一绝缘层;105-第二绝缘层;200-第二衬底;201-彩色滤光层;202-黑矩阵图案;410-凹槽(凸起);4101-子凹槽(子凸起);411-反射面;420-第一子光源;421-第二子光源;422-柔性电路板;6、棱镜片;61、基材层;62、棱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所述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射而使反射光射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多个棱峰,所述棱峰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棱峰的顶角t为:150°≤t<18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3 CN 2019102677885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子光源;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100°;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长边方向;所述凹槽的侧壁或凸起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射而使反射光射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多个棱峰,所述棱峰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棱峰的顶角t为:150°≤t<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α为0≤α≤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灯条,或者所述第一子光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发光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条的数量为两条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或者所述第一发光件沿第一方向排成两排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源在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及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均垂直的平面内的发光角度γ为0≤γ≤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峰的第一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仟耿玉旭张超杰雷嗣军高亮孙艳生戴威李旭徐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