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61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设置的飞织面料表层、间隔织物和底层面料,所述间隔织物包括上表层、下表层和设置在两层表层之间的间隔丝层。所述间隔织物的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为紧密织物层和轻薄织物层。所述紧密织物和轻薄织物由低熔点纤维或皮芯结构的热熔纤维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简单,便于使用,环保无污染且具有消音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饰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的是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内饰面料通常包括表层面料与聚氨酯泡沫塑料,一般采用焰熔层压复合加工。焰熔层压复合利用可燃性气体火焰加热(火焰温度高度1400℃),使聚氨酯泡沫塑料受热降解,生成黏性异氰酸酯基团,与表层面料与基布(针织底布或无纺布)贴合,在泡沫塑料单面热压一层或者双面层压,获得两层或三层焰熔层压织物。但是该内饰面料中聚氨酯海绵气味、雾化和VOC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汽车内饰材料的研发人员也在寻求一些聚氨酯海绵的替代产品,以改善汽车内饰复合面料的两侧VOC方面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设置的飞织面料表层、间隔织物和底层面料,所述间隔织物包括上表层、下表层和设置在两层表层之间的间隔丝层。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织物的上表层和下表层分别为紧密织物层和轻薄织物层。进一步的,所述紧密织物层为总紧度大于80%的织物,所述轻薄织物层为总紧度在50-60%之间的织物。进一步的,所述紧密织物和轻薄织物均由低熔点纤维或皮芯结构的热熔纤维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间隔丝层为涤纶、锦纶、丙纶或差别化纤维中的任意一种纤维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飞织面料表层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飞织面料表层是结合交通工具内饰部件的造型,采用飞织技术,依据电脑程序设定好的动作指令,利用横织机以纬编的方式,将喂入纱嘴的一组或多组纱线通过线圈相互套串勾连成片的织物,实现内饰面料片形、半成形和全成形制备。其中面料的半成形和全成形加工,省去了后道的裁剪工序。本技术的三维立体结构的间隔织物层代替传统的聚氨酯海绵,在内饰面料中充当粘结层,支撑层和吸音层,达到改善复合面料透气性和舒适性、降低交通工具内饰面料气味性、改善交通工具内部环境空气质量的效果。借助热熔粘合技术,将热熔纤维或低熔点纤维热熔复合,可代替传统的热熔复合工艺,大幅度减少因火焰燃烧聚氨酯海绵所带来的复合面料气味性和VOC问题。间隔织物是由前后针床编织的表面层和连接两表面层的间隔纱组成的一种三维立体结构织物,具有透气、透湿、舒适、回弹、抗压,吸音隔热,调节车内周围温湿度的微循环平衡的性能。其两表面层分别为紧密和轻薄两种不同的类型,中间的间隔丝层即为消音层。声波从轻薄壁入射到间隔织物内部,经过间隔丝消音层时,声波与空气不断发生粘滞摩擦,声能损耗增加,而紧密壁的存在又使得声波继续被反射回消音层,经过连续不断的反射,声能逐渐被耗散。当声波入射到织物表面时,一部分透射到织物内部,由于纺织材料多孔,纤维内滞留的空气对声波起着滤波作用,衰减高频声波;同时间隔织物夹层纤维孔隙中的静止空气与纤维产生力的作用(如摩擦力、黏滞力)而产生热能,使得部分声能被吸收,因此具有吸音效果,防滑凸点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1、飞织面料表层;2、间隔织物;3、底层面料;11、防滑凸点;21、上表层;22、间隔丝层;23、下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设置的飞织面料表层1、间隔织物2和底层面料3,所述间隔织物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表层21、下表层23和设置在两层表层之间的间隔丝层22,所述飞织面料表层1和间隔织物2之间以及间隔织物2和底层面料3之间均采用热熔方式复合,所述飞织面料表层1、上表层21和下表层23由部分低熔点纤维或皮芯结构的热熔纤维组成,通过热熔粘合,能与内饰支撑件之间贴合,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内饰部件产品的包覆工艺技术,实现内饰部件包覆的一体成形,减少剪裁缝纫等工序,提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边角废料的产生,降低成本。飞织技术是基于传统制鞋产业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它融合服装针织技术和制鞋科技,并体现数字技术的优越性,使鞋品在形态、质感上呈现出个性新貌,同时又赋予其透气、轻盈、舒适等优良性能,极大地改变了鞋靴的设计方式,属于跨界交叉学科中的新领域。在生产环节,飞织采用电脑编程、自动加工、一体针织成型,在强化鞋面的生产精度和生产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材料浪费和人员配置,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隔织物2的上表层21和下表层23分别为紧密织物层和轻薄织物层。三维立体结构的间隔织物层代替传统的聚氨酯海绵,在内饰面料中充当粘结层,支撑层和吸音层,达到改善复合面料透气性和舒适性、降低交通工具内饰面料气味性、改善交通工具内部环境空气质量的效果。借助热熔粘合技术,将热熔纤维或低熔点纤维热熔复合,可代替传统的热熔复合工艺,大幅度减少因火焰燃烧聚氨酯海绵所带来的复合面料气味性和VOC问题。间隔织物是由前后针床编织的表面层和连接两表面层的间隔纱组成的一种三维立体结构织物,具有透气、透湿、舒适、回弹、抗压,吸音隔热,调节车内周围温湿度的微循环平衡的性能。其两表面层分别为紧密和轻薄两种不同的类型,中间的间隔丝层即为消音层。声波从轻薄壁入射到间隔织物内部,经过间隔丝消音层时,声波与空气不断发生粘滞摩擦,声能损耗增加,而紧密壁的存在又使得声波继续被反射回消音层,经过连续不断的反射,声能逐渐被耗散。当声波入射到织物表面时,一部分透射到织物内部,由于纺织材料多孔,纤维内滞留的空气对声波起着滤波作用,衰减高频声波;同时间隔织物夹层纤维孔隙中的静止空气与纤维产生力的作用(如摩擦力、黏滞力)而产生热能,使得部分声能被吸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紧密织物层为总紧度大于80%的织物,所述轻薄织物层为总紧度在50-60%之间的织物。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紧密织物和轻薄织物均由低熔点纤维或皮芯结构的热熔纤维制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间隔丝层22为涤纶、锦纶、丙纶或差别化纤维中的任意一种纤维制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飞织面料表层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11。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设置的飞织面料表层(1)、间隔织物(2)和底层面料(3),所述间隔织物(2)包括上表层(21)、下表层(23)和设置在两层表层之间的间隔丝层(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顺次设置的飞织面料表层(1)、间隔织物(2)和底层面料(3),所述间隔织物(2)包括上表层(21)、下表层(23)和设置在两层表层之间的间隔丝层(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织物(2)的上表层(21)和下表层(23)分别为紧密织物层和轻薄织物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飞织面料及间隔织物的复合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密织物层为总紧度大于80%的紧密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汉涛张秦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每时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