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408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气缸之间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安装有穿过筒体顶部的第一主轴,所述筒体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内壁对称啮合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之间啮合有太阳齿轮,所述第一主轴穿过太阳齿轮并与其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根据需求快速钻出不同直径的地基井,能够以逐层扩大的方式进行钻井,提高了钻井时的稳定性,在钻井途中若遇到石头层,能够自动切换钻头对石头层进行破碎,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简单高效,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地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地基,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面承压的岩土持力层。天然地基是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其节约工程造价,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改良的地基。当土层的地质状况较好,承载力较强时可以采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质状况不佳的条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质,或虽然土层质地较好,但上部荷载过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建筑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的重要指标,所以对于不同的建筑就有不同的地基,一些楼层比较高的建筑就需要很深的地基,所以就要挖地基井,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挖地基井都还是工人拿锄头挖慢慢挖的,挖到较深的时候还会有石头层,这时就只能用凿子凿开了,这样做不仅挖掘的速度慢,而且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钻地基井,并且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石头层能够对其进行破碎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能够根据需求快速钻出不同直径的地基井,能够以逐层扩大的方式进行钻井,提高了钻井时的稳定性,在钻井途中若遇到石头层,能够自动切换钻头对石头层进行破碎,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简单高效,方便快捷,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气缸之间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安装有穿过筒体顶部的第一主轴,所述筒体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内壁对称啮合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之间啮合有太阳齿轮,所述第一主轴穿过太阳齿轮并与其键连接,所述筒体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主轴的第一环形滑槽,所述太阳齿轮顶部阵列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一环形滑槽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柱,所述筒体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环形滑槽的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内部阵列滑动连接有穿过行星齿轮的第二主轴,所述筒体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内齿圈下方的第一环形套,所述第一环形套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中心设有通道口,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穿过通道口,所述第一板体上对称设有第一位移槽,所述第一位移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位移槽远离通道口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筒体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环形套下方的第二环形套,所述第二环形套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穿过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对称设有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穿过第二位移槽,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筒体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下方的第三环形套,所述第三环形套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一主轴穿过第三板体,所述第二主轴与第三板体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上对称设有第三位移槽,所述第三位移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位移槽远离第一主轴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穿过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部设有环绕第二气缸输出轴的第三环形滑槽,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键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底部阵列分布有与第三环形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主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和第三环形套之间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前方设有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中心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弧形槽后都到达第二板体上方,所述第二板体上方设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二主轴转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外侧设有轮齿,所述轮齿以第二转轴为圆心环形阵列,所述轮齿外侧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后方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输出轴与齿条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板体固定连接的支撑块,所述第一主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环形套下方的主钻头,所述位于主钻头左方的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设有位于第三环形套下方的第一辅钻头,所述位于主钻头右方的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设有位于第三环形套下方的第二辅钻头。该结构能够以逐层扩大的方式对地基井进行钻削,钻井过程中碰到石头层时能够切换到第二辅钻头进行有针对性的破碎钻削,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一位移槽前后两端内壁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的第一导向块。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三位移槽前后两端内壁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二滑动槽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导向块。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二辅钻头外侧阵列分布有破碎钉。该结构能够加快石头层的破碎时间。进一步完善,所述第一辅钻头内部设有顶部连通外界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伸入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对称设有转动腔,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伸入转动腔的转动块,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触头抵住容纳腔内壁的压敏开关。进一步完善,所述容纳腔内壁阵列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气缸输出轴外侧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一、钻基井:首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主轴旋转,第一主轴旋转带动主钻头旋转,此时启动第一气缸带动升降板下降,升降板下降带动主钻头下降对地面进行钻孔;二、扩井:在第一主轴转动时带动太阳齿轮转动,太阳齿轮转动带动行星齿轮自转加围绕太阳齿轮公转,行星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主轴自转和公转,第二主轴公转带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转动,第二主轴自转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气缸输出轴转动,第二气缸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辅钻头和第二辅钻头转动,此时第二气缸延长输出轴就能使得第一辅钻头或第二辅钻头对地面进行环绕式钻井,在此过程第三气缸伸出输出轴,带动齿条移动,齿轮移动通过轮齿带动连接板沿着弧形槽滑动,连接板滑动带动第一转轴滑动,第一转轴滑动带动第三齿轮滑动,第三齿轮滑动时推动第一齿轮朝着筒体内壁方向滑动,第一齿轮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气缸输出轴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辅钻头和第二辅钻头能够以逐层扩大的方式进行钻井;三、石头层破碎:位于主钻头左方第二气缸伸出第一辅钻头进行扩井操作,当在扩井过程中遇到石头层时,第一辅钻头压动压敏开关产生的数值过大,此时压敏开关启动,压敏开关带动位于主钻头左方第二气缸收缩,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气缸(15),所述第一气缸(15)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气缸(15)之间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底部安装有穿过筒体(1)顶部的第一主轴(31),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内齿圈(7),所述内齿圈(7)内壁对称啮合有行星齿轮(4),所述行星齿轮(4)之间啮合有太阳齿轮(5),所述第一主轴(31)穿过太阳齿轮(5)并与其键连接,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主轴(31)的第一环形滑槽(10),所述太阳齿轮(5)顶部阵列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一环形滑槽(10)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柱(12),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环形滑槽(10)的第二环形滑槽(14),所述第二环形滑槽(14)内部阵列滑动连接有穿过行星齿轮(4)的第二主轴(8),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内齿圈(7)下方的第一环形套(2),所述第一环形套(2)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板体(21),所述第一板体(21)中心设有通道口(13),所述第一主轴(31)和第二主轴(8)穿过通道口(13),所述第一板体(21)上对称设有第一位移槽(22),所述第一位移槽(2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8),所述第一位移槽(22)远离通道口(13)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滑块(18)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滑块(18)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6),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环形套(2)下方的第二环形套(43),所述第二环形套(43)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主轴(31)和第二主轴(8)穿过第二板体(42),所述第二板体(42)上对称设有第二位移槽(44),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穿过第二位移槽(44),所述第二板体(42)上设有弧形槽(23),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43)下方的第三环形套(40),所述第三环形套(40)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板体(39),所述第一主轴(31)穿过第三板体(39),所述第二主轴(8)与第三板体(39)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39)上对称设有第三位移槽(37),所述第三位移槽(37)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5),所述第三位移槽(37)远离第一主轴(31)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滑块(25)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38),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穿过第二滑块(25),所述第二滑块(25)顶部设有环绕第二气缸(6)输出轴的第三环形滑槽(34),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外侧键连接有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底部阵列分布有与第三环形滑槽(34)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柱(35),所述第二主轴(8)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43)和第三环形套(40)之间的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32)前方设有与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32)啮合的第三齿轮(33),所述第三齿轮(33)中心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8),所述第一转轴(48)穿过弧形槽(23)后都到达第二板体(42)上方,所述第二板体(42)上方设有与第一转轴(48)和第二主轴(8)转动连接的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外侧设有轮齿(27),所述轮齿(27)以第二转轴(8)为圆心环形阵列,所述轮齿(27)外侧啮合有齿条(24),所述齿条(24)后方设有第三气缸(17),所述第三气缸(17)输出轴与齿条(2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7)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板体(42)固定连接的支撑块(26),所述第一主轴(31)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环形套(40)下方的主钻头(30),所述位于主钻头(30)左方的第二气缸(6)输出轴外侧设有位于第三环形套(40)下方的第一辅钻头(49),所述位于主钻头(30)右方的第二气缸(6)输出轴外侧设有位于第三环形套(40)下方的第二辅钻头(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钻地基井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气缸(15),所述第一气缸(15)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气缸(15)之间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底部安装有穿过筒体(1)顶部的第一主轴(31),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内齿圈(7),所述内齿圈(7)内壁对称啮合有行星齿轮(4),所述行星齿轮(4)之间啮合有太阳齿轮(5),所述第一主轴(31)穿过太阳齿轮(5)并与其键连接,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主轴(31)的第一环形滑槽(10),所述太阳齿轮(5)顶部阵列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一环形滑槽(10)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柱(12),所述筒体(1)顶部内壁设有围绕第一环形滑槽(10)的第二环形滑槽(14),所述第二环形滑槽(14)内部阵列滑动连接有穿过行星齿轮(4)的第二主轴(8),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内齿圈(7)下方的第一环形套(2),所述第一环形套(2)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板体(21),所述第一板体(21)中心设有通道口(13),所述第一主轴(31)和第二主轴(8)穿过通道口(13),所述第一板体(21)上对称设有第一位移槽(22),所述第一位移槽(2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8),所述第一位移槽(22)远离通道口(13)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滑块(18)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滑块(18)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气缸(6),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环形套(2)下方的第二环形套(43),所述第二环形套(43)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主轴(31)和第二主轴(8)穿过第二板体(42),所述第二板体(42)上对称设有第二位移槽(44),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穿过第二位移槽(44),所述第二板体(42)上设有弧形槽(23),所述筒体(1)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43)下方的第三环形套(40),所述第三环形套(40)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板体(39),所述第一主轴(31)穿过第三板体(39),所述第二主轴(8)与第三板体(39)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39)上对称设有第三位移槽(37),所述第三位移槽(37)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5),所述第三位移槽(37)远离第一主轴(31)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滑块(25)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38),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穿过第二滑块(25),所述第二滑块(25)顶部设有环绕第二气缸(6)输出轴的第三环形滑槽(34),所述第二气缸(6)输出轴外侧键连接有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底部阵列分布有与第三环形滑槽(34)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柱(35),所述第二主轴(8)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环形套(43)和第三环形套(40)之间的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32)前方设有与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32)啮合的第三齿轮(33),所述第三齿轮(33)中心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8),所述第一转轴(48)穿过弧形槽(23)后都到达第二板体(42)上方,所述第二板体(42)上方设有与第一转轴(48)和第二主轴(8)转动连接的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外侧设有轮齿(27),所述轮齿(27)以第二转轴(8)为圆心环形阵列,所述轮齿(27)外侧啮合有齿条(24),所述齿条(24)后方设有第三气缸(17),所述第三气缸(17)输出轴与齿条(2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7)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板体(42)固定连接的支撑块(26),所述第一主轴(31)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环形套(40)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洋帆赵志元郑绍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