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义魁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06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包括锁体和设置在锁体上下两端的联动连接组件,所述联动连接组件包括有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所述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上设有防脱部件,且所述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分别连接有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及安全性的基础上,使得不同门上的天地杆不同晃动及精度情况下也能让安装师傅快速安装好电子锁,天地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能通过防脱部件牢牢的挂在锁体的天地勾上,这样也能大大减少安装师傅的安装时间,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门锁的
,具体为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如今的市场上,因为门的做工不一样、用户家里使用时间长短、环境也不一样,导致每家每户门上的天地杆有些与门配合比较好晃动不大,有些使用时间长了或者质量不行,导致天地杆能在门内晃动非常大,从而在开锁或上锁的过程中容易在锁体上的天地勾滑出,导致开不了门的情况。很多做锁的厂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出了不同的结构方案,有将天地杆用螺丝锁在锁体的天地勾上,有将锁体天地勾做出锯齿形等,但这些解决方案不是安装困难就是也会出现掉出,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包括锁体和设置在锁体上下两端的联动连接组件,所述联动连接组件包括有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所述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上设有防脱部件,且所述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分别连接有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进一步的,所述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远离前端勾头部位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锁体的上下端外壳并延伸至内部与锁芯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脱部件包括有上天地勾扣簧和下天地勾扣簧,所述上天地勾扣簧一端滑动套接于上天地勾的勾体上,另一端与上天地勾的前端勾头部位内夹角处活动抵接;所述下天地勾扣簧一端滑动套接于下天地勾的勾体上,另一端与下天地勾的前端勾头部位内夹角处活动抵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分别靠近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一端开设有过口,每个过口大小与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的前端勾头部位大小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天地杆和下天地杆分别通过挤压的上天地勾扣簧和下天地勾扣簧的方式使得对应的过口穿过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的前端勾头部位实施穿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及安全性的基础上,使得不同门上的天地杆不同晃动及精度情况下也能让安装师傅快速安装好电子锁,天地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能通过防脱部件牢牢的挂在锁体的天地勾上,这样也能大大减少安装师傅的安装时间,降低人工成本。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图中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联动连接组件和防脱部件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联动连接组件;11、上天地勾;12、下天地勾;2、防脱部件;21、上天地勾扣簧;22、下天地勾扣簧;3、锁体;4、上天地杆;5、下天地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包括锁体3和设置在锁体3上下两端的联动连接组件1,所述联动连接组件1包括有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远离前端勾头部位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锁体3的上下端外壳并延伸至内部与锁芯机构相连接,转动锁芯机构时能够带动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同步伸缩活动,上锁时推出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解锁时收回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其中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最大移动距离可设置为30cm,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上设有防脱部件2,所述防脱部件2包括有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所述上天地勾扣簧21一端滑动套接于上天地勾11的勾体上,另一端与上天地勾11的前端勾头部位内夹角处活动抵接,所述下天地勾扣簧22一端滑动套接于下天地勾12的勾体上,另一端与下天地勾12的前端勾头部位内夹角处活动抵接,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配合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构造出封闭的防脱结构。具体的,请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分别连接有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所述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分别靠近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一端开设有过口,每个过口大小与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前端勾头部位大小相吻合,所述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分别通过挤压的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的方式使得对应的过口穿过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前端勾头部位实施穿插连接,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的安装操作是从外部借助压力挤压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在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前端勾头部位内夹角处的抵接端,当过口穿过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前端勾头部位后,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受到弹力影响进行复位,从新封闭进口,在无外力挤压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的情况下,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很难脱离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连接,使得日常使用时能够保持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安装人员在安装时也能够实现快速的安装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安装人员将锁体3对应安装在门内的锁口内,通过螺丝固定后,再将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的过口一端利用手指或工具进行挤压,使得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挤压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将过口穿过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的前端勾头部位后,保持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分别与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形成连接,此时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受到弹力影响进行复位,形成防脱的封闭结构,使得转动锁芯机构时能够带动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同步伸缩活动,上锁时推出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同步推动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移动进行锁定,解锁时收回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同步拉动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回缩进行解锁。上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包括锁体(3)和设置在锁体(3)上下两端的联动连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组件(1)包括有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上设有防脱部件(2),且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分别连接有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包括锁体(3)和设置在锁体(3)上下两端的联动连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组件(1)包括有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上设有防脱部件(2),且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分别连接有上天地杆(4)和下天地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天地勾(11)和下天地勾(12)远离前端勾头部位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锁体(3)的上下端外壳并延伸至内部与锁芯机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上防天地杆脱落的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件(2)包括有上天地勾扣簧(21)和下天地勾扣簧(22),所述上天地勾扣簧(21)一端滑动套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魁乔琳琳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吴义魁乔琳琳杨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