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岗专利>正文

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405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利用双柱式高架桥下比较狭窄的空间(7—9M)在停车路段内实现立体停车,若干组立体车库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其包含车辆的存取和停放,停车场的出入口采用尽端式进出方式,车辆从道路交叉口直接驶入高架桥下并保证在停车场内车辆和行人的纵向贯通,避免车辆在停车场内掉头增加安全性,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的有限空间提供更多的车位,高效的利用路段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停车系统领域,具体涉及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及城市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公共停车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淮安市为例,根据《淮安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截止2015年,淮安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约22万辆。随着淮安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私人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近年来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0%。可以说,淮安市正处于机动车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动静态交通矛盾已逐步凸显,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爆发增长,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城市停车问题已成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根据分析,至2030年“淮安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为5.06万车位。停车位标准按照每个泊位28--40平方米控制,因此不仅公共停车场的需求很大,而且建设公共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十分稀缺的土地资源。而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高架桥的建设发展迅速,目前高架桥下建设停车场主要采用地面形式,而少量采用立体停车的均为普通升降平移的立体停车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在桥下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其桥下中分带宽度必须大于等于12米,不能应用在小于12米宽的空间。现有的高架桥结构形式主要采用双柱式形式,双柱式高架桥占用地面道路资源比较小,桥下中分带的宽度也相应比较狭小,一般为7.5—9米,由于制约因素比较多,这给桥下空间的利用造成困难,普通升降平移方式已不能满足桥下空间要求。城市高架桥多建于城市入口密集区域,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并且土地价格高昂,如果单独供地建设停车场土地价格巨大,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利用桥下有限空间设置一种新的立体停车系统,汽车的停放与存取方便,同时不影响桥下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解决城市公共停车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在双柱式高架桥下根据交通管控需求设置停车路段,每个停车路段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其特征是:每个停车路段包含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和若干组的立体车库,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设于停车路段的两端,且分别设置停车场入口道闸和停车场出口道闸控制车辆进出,位于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之间的若干组的立体车库通过竖向立柱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双柱式高架桥下的停车场被分成底层行驶通道和架空停车层,整体形成立体停车系统。更进一步的是,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采用尽端式进出方式,车辆从道路交叉口直接驶入高架桥下的停车场入口并保证在停车场内车辆和行人的纵向贯通,一级电子诱导屏安装在停车场入口的进口处。更进一步的是,若干组的立体车库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所述立体车库包括设置在立体车库车辆入口、立体车库车辆出口内外的运输装置、存储装置及智能控制装置;所述存储装置由二层及以上搬运通道、搬运通道二侧的二层及以上立体车位架组成,位于立体车库车辆入口、立体车库车辆出口之间的搬运通道设置在高架桥二个墩柱的中间,在中间搬运通道的二侧分别安装二层及以上立体车位架;所述运输装置由停车升降平台、搬运器和取车升降平台组成,停车升降平台、搬运器安置于立体车库车辆入口处的搬运通道的始端,搬运器在立体车库内移动并搬运车辆,取车升降平台安置于立体车库车辆出口处的搬运通道的末端;所述智能控制装置由二级电子诱导屏、智能存取器组成,智能存取器安装在立体车库车辆入口一侧,二级电子诱导屏安装在立体车库车辆入口的上方位。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停车升降平台、取车升降平台分设于立体车库的入口、出口的一侧。更进一步的是,在停车场的底层行驶通道内根据需求按要求画地面停车位。存车时,由一级电子诱导屏显示空车位位置,车辆由道路交叉口直接进入停车场,并行驶至空车位所在的某个立体车库的停车升降平台上,通过搬运器将车辆送入立体车架的某一车位,由智能存取器获取存放信息完成存放;取车时,智能存取器根据存车信息缴费,由搬运器将车辆运送至取车升降平台,车直接开出,从停车场出口驶离停车场,通过道路交叉口或城市道路掉头车道驶入城市道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申请针对高架桥下狭小的难以有效利用的空间,设置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不需要单独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2、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实例,单层地下车库每个车位约需30--35平方米,造价约12—15万元,本申请的立体车位每个车位造价约4—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3、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采用尽端式进出方式,车辆从道路交叉口直接驶入高架桥下的停车场入口并保证在停车场内车辆和行人的纵向贯通,避免对桥下直行车辆的干扰,人员直接通过停车场出入口到达道路交叉口的斑马线进出,不需要增加道路斑马线,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4、根据停车场路段的长度和高架桥的高度,设置多组、多层立体车库,最大化的设置停车位,停放更多车辆,充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5、双柱式高架桥下的停车场被分成底层行驶通道和架空停车层,解决了车行通道在停车库下贯穿问题。6、在停车场的底层行驶通道内根据需求按要求画地面停车位,增加停车位数量,提高利用率。7、停车升降平台、取车升降平台分设于立体停车库的入口、出口一侧,避免影响纵向车行通道的畅通。8、每个路段设置多组立体停车库,不同组立体车库在层数、长度及停车数量根据桥下空间均可以不同,更高效的利用路段资源,停放更多车辆。9、立体车库采用一端存车另一端取车的方式,避免车辆在停车场内掉头,增加安全性。10、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一级电子诱导屏显示停车场空置车位数量,每组立体车库存车端设置二级电子诱导屏显示该组车库空车位信息,信息一目了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停车场底层平面示意图;图2为立体车库的二层及以上停车层示意图;图3为图2的纵立面示意图;图4为停车场入口及入口第一组立体车库底层平面示意图;图5为停车场中间第N组立体车库底层平面图;图6为停车场出口及出口处立体车库底层平面示意图;图7为单组立体车库的二层及以上层示意图;图8为立体车库的存车口立面示意图;图9为立体车库的取车口立面示意图;图10为立体车库剖面示意图;图11为停车场入口立面示意图;图中:1停车场入口;2一级电子诱导屏;3底层行驶通道;4停车场入口道闸;5-1停车升降平台;5-2搬运器;6立体车库车辆入口;7取车升降平台;8立体车库车辆出口;9停车场出口道闸;10停车场出口;11竖向立柱;12二层及以上立体车位架;13二层及以上搬运通道;14架空停车层;15二级电子诱导屏;16智能存取器;17高架桥墩柱;18高架桥桥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在此基础上的适应性改进皆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在双柱式高架桥下根据交通管控需求设置停车路段,每个停车路段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其特征是:每个停车路段包含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和若干组的立体车库,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设于停车路段的两端,且分别设置停车场入口道闸和停车场出口道闸控制车辆进出,位于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之间的若干组的立体车库通过竖向立柱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双柱式高架桥下的停车场被分成底层行驶通道和架空停车层,整体形成立体停车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在双柱式高架桥下根据交通管控需求设置停车路段,每个停车路段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其特征是:每个停车路段包含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和若干组的立体车库,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设于停车路段的两端,且分别设置停车场入口道闸和停车场出口道闸控制车辆进出,位于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之间的若干组的立体车库通过竖向立柱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双柱式高架桥下的停车场被分成底层行驶通道和架空停车层,整体形成立体停车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是:停车场入口、停车场出口采用尽端式进出方式,车辆从道路交叉口直接驶入高架桥下的停车场入口并保证在停车场内车辆和行人的纵向贯通,一级电子诱导屏安装在停车场入口的进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式高架桥下底层架空式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是:若干组的立体车库间隔架空式安置于双柱式高架桥下中分带内,所述立体车库包括设置在立体车库车辆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琪
申请(专利权)人:陆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