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03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所述拼接件包括锚固端板、预应力件和锚固件;在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中沿板面方向对应开设预留管道,预应力件插入预留管道后,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可以将多块预制外挂墙板可靠地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基本上保证了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的要求,同时又可以灵活的将多块小型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拼接为一个整体,减少大型装配式预制构件和配件的运输成本和降低运输难度,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的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其中装配式建筑因工厂标准化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使其结构受力更合理安全,又因其现场施工快、建筑成本低,成为目前多、高层民用或商用建筑中应用价值最高的结构形式之一。但是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主要是整块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由于装配式预制构件和配件尺寸较大,使其运输难度增加,建筑成本增高,也不利于装配式建筑在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应用推广。鉴于上述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弊端,装配式建筑想要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就应该使其预制构件和配件向小型化、标准化、流水作业的方向发展,减小运输难度,降低建造成本,这些构件和配件可以在施工现场快速拼接为大型所需预制构件和配件,且能保证拼接的可靠、安全,能够有效连接为一个整体,又不影响大型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受力性能,满足受力和使用要求,最后吊装与其他装配式构件安装连接,组装成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在确保可以安全可靠地将小块预制外挂墙板有效地拼接为一个整体的前提下,既满足拼接后整块预制外挂墙板的承载力和刚度要求,又可实现任意尺寸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的灵活可靠拼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件包括锚固端板、预应力件和锚固件;在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中沿板面方向对应开设预留管道,预应力件插入预留管道后,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上。所述预应力件为螺纹钢管或螺纹杆,具有外螺纹。所述预应力件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钢索。所述锚固件为螺母,将预应力件端头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上。锚固端板为几字形板、U形板或矩形槽板,中部内凹并开设有螺孔,预应力件端头从锚固端板的螺孔伸出并通过锚固件锚固。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位于同一平面内,预留管道在两块装配式墙板内横向通长设置。装配式墙板内自上而下不同高度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多道预留管道,配置多组拼接件。装配式墙板内同一高度前后布置多道预留管道,配置多组拼接件。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对应锚固端板的位置设置有预留锚固槽,形状与锚固端板相适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概念清晰、安装方便,具有传力明确、竖向刚度大、布置灵活、连接和受力性能良好的优势,在可以将多块预制外挂墙板可靠地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基本上保证了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的要求,同时又可以灵活的将多块小型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拼接为一个整体,减少大型装配式预制构件和配件的运输成本和降低运输难度,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外挂墙板内叶板正视示意图。图2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外挂墙板内叶板俯视示意图。图3为螺纹钢管局部扩大俯视图。图4为螺纹钢管局部扩大侧视图。图5为螺纹钢管锚固局部扩大正视图。图6为螺纹钢管锚固局部扩大俯视图。图7为锚固端板平面图。图8为锚固端板立面图。图9为外挂墙板内叶板局部扩大正视图。图10为外挂墙板内叶板局部扩大侧视图。图中,1-混凝土内叶板,2-锚固端板,3-螺母,4-螺纹钢管,5-预留锚固槽,6-预留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所述拼接件包括锚固端板2、预应力件和锚固件;在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中沿板面方向对应开设预留管道6,预应力件插入预留管道6后,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2上。所述预应力件为螺纹钢管4或螺纹杆,具有外螺纹。所述预应力件也可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钢索。所述锚固件为螺母3,将预应力件端头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2上。锚固端板2为几字形板、U形板或矩形槽板,中部内凹并开设有螺孔,预应力件端头从锚固端板2的螺孔伸出并通过锚固件锚固。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位于同一平面内,预留管道6在两块装配式墙板内横向通长设置。装配式墙板内可自上而下不同高度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多道预留管道6,配置多组拼接件。装配式墙板内也可在同一高度前后布置多道预留管道6,配置多组拼接件。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对应锚固端板2的位置设置有预留锚固槽5,形状与锚固端板2相适应。螺纹钢管4通过锚固端板2和螺母3使其产生初始拉应力,螺纹钢管4的反作用力将两块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螺纹钢管4可以有效阻止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的平面外失稳。参见附图:预制外挂墙板内叶板在工厂预制时,根据所需墙板的尺寸和承载力要求,将它划分为多块小型便于运输的混凝土内叶板1进行预制,并且确定所需拼接件的数量。在预制小型混凝土内叶板1时,在预制小型混凝土内叶板预留多道贯穿整个墙板的混凝土预留管道6,并在预制小型混凝土内叶板的锚固面预留混凝土预留锚固槽5,以便安装螺纹钢管4和锚固端板2,用螺母3将它们固定在混凝土内叶板1中。利用螺母3将穿过混凝土内叶板1混凝土预留管道的螺纹钢管4固定于安放在混凝土内叶板1混凝土预留锚固槽中的锚固端板2上。通过螺母3和锚固端板2对螺纹钢管4产生初始预拉力,螺纹钢管4的反作用力将两块预制外挂墙板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且螺纹钢管4可以有效防止预制外挂墙板平面外的失稳,最后墙板可以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荷载。预制外挂墙板内叶板厚度为12cm,锚固钢垫板宽度为4cm,其中螺纹钢管4沿混凝土内叶板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布置,螺纹钢管4穿越混凝土预留管道6,从锚固端板2的中间孔洞穿出,然后用螺母固定,最后对混凝土预留锚固槽5的外部多余孔洞进行混凝土填埋磨平。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过程为:工厂预制好的装配式预制外挂墙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先将小块预制墙板在地面拼接完成后,整体吊装、就位、安装,与其他装配式预制构件和配件可靠连接起来,形成装配式建筑。在现场拼接时,先将预制墙板竖直放置,然后将两块预制墙板按接缝对齐,移动墙板靠近合隆,再将多个螺纹钢管4沿高度方向从预制墙板锚固面一侧分别插入到混凝土预留管道6,从预制墙板另一侧锚固面穿出,然后在混凝土预留锚固槽5安装锚固端板2,让螺纹钢管4从锚固端板2的孔洞穿出,最后在预制墙板锚固面的锚固端板2上装配螺母3,两块预制外挂墙板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拼接后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共同抵抗外荷载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而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拼接件包括锚固端板(2)、预应力件和锚固件;/n在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中沿板面方向对应开设预留管道(6),预应力件插入预留管道(6)后,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件包括锚固端板(2)、预应力件和锚固件;
在两块相邻拼接的装配式墙板中沿板面方向对应开设预留管道(6),预应力件插入预留管道(6)后,两端通过锚固件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应力件为螺纹钢管(4)或螺纹杆,具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应力件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的钢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件为螺母(3),将预应力件端头固定到装配式墙板外侧端面的锚固端板(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锚固端板预应力张拉的装配式外挂墙板拼接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涛李慧王俊高志宏李铁柱郭建鹏张贵海蔡玉军孙建龙王会萌凌昊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