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401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包括地漏底盒、设于所述地漏底盒内的水封管和罩设于所述地漏底盒顶部的地漏盖,所述地漏底盒的侧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地漏盖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地漏底盒、水封管和地漏盖围成的呈几字形的排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改变了原有的水封地漏的形状,把弯管型改成了垂直型,而且根据水的连通性和水的自封性,有效解决了防臭的问题,同时其整体结构紧凑,把多个配件连接才能形成的水封地漏改成了一个整体地漏水封,节省成本,也减少了装配的工作量,而垂直型的水封地漏也大大减少了安装高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排水系统越来越多的是同层排水,而同层排水最大的技术问题就是防臭,目前市面上的沉水弯的高度都比较高,这样就需要将地面抬高,因此这样的设置非常不合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产品。而目前市面上的同层排水系统要不就是采用侧排水的方式,要不就是采用底部排水的方式。采用侧排水的方式会减少卫生间的整体空间。而采用底部排水的方式的话,水封沉水弯的高度就会很高,导致卫生间产生台阶,这样的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传统要3个配件才可以做到一个完整水封,所以传统的水封成本一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紧凑、成本低且可有效解决防臭问题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包括地漏底盒、设于所述地漏底盒内的水封管和罩设于所述地漏底盒顶部的地漏盖,所述地漏底盒的侧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地漏盖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地漏底盒、水封管和地漏盖围成的呈几字形的排水通道。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改变了原有的水封地漏的形状,把弯管型改成了垂直型,而且根据水的连通性和水的自封性,有效解决了防臭的问题,同时其整体结构紧凑,把多个配件连接才能形成的水封地漏改成了一个整体地漏水封,节省成本,也减少了装配的工作量,而垂直型的水封地漏也大大减少了安装高度的问题。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进水口沿所述地漏盖的顶面往下延伸,所述水封管的最高点与所述进水口的最低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1,且h1>0,所述地漏盖的顶面与所述水封管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2,且h2>0,所述水封管的最高点与所述排水口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3,且h3>0。正常排水时,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地漏底盒,并通过几字形的排水通道后经由排水口排出,排水完毕后,地漏底盒在水封管围蔽的密闭空间内会形成水封,当再次有水排入时,就会把之前的水挤出去,循环的干净密闭水封有效解决了防臭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地漏底盒的顶部设有供所述地漏盖套入连接的连接环,所述地漏盖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环之间设有密封圈,从而保证地漏盖与地漏底盒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提高防漏和防臭的效果。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地漏底盒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水封管卡接的卡环,从而保证水封管与地漏底盒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更进一步地提高防漏和防臭的效果。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地漏底盒、水封管、地漏盖和密封圈的侧壁截面均呈圆环状,从而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美观。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承托所述地漏盖的环状托盘,从而进一步提高地漏盖与地漏底盒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和所述地漏盖的外侧壁均设有容纳所述密封圈的环状凹槽,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地漏盖与地漏底盒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地漏盖顶部偏离所述排水口的位置上,从而增大几字形的排水通道的尺寸并增大水封的体积而提高其水封效果。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污管以将污水排走。如上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偏心法兰,所述偏心法兰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套设有外部排水管,从而使得水封效果更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包括地漏底盒1、设于地漏底盒1内的水封管2和罩设于地漏底盒1顶部的地漏盖3,地漏底盒1的侧部设有排水口11,地漏盖3的顶部设有进水口31,进水口31与排水口11之间形成有由地漏底盒1、水封管2和地漏盖3围成的呈几字形的排水通道4。进水口31沿地漏盖3的顶面往下延伸,水封管2的最高点与进水口31的最低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1,且h1>0,地漏盖3的顶面与水封管2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2,且h2>0,水封管2的最高点与排水口11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3,且h3>0。为保证地漏盖3与地漏底盒1之间的密封性,地漏底盒1的顶部设有供地漏盖3套入连接的连接环12,地漏盖3的外侧壁与连接环12之间设有密封圈5。为保证水封管2与地漏底盒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地漏底盒1的底部设有供水封管2卡接的卡环13。为进一步保证密封性,还可在水封管2的底部与卡环13之间涂覆防水胶。为使得地漏结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美观,地漏底盒1、水封管2、地漏盖3和密封圈5的侧壁截面均呈圆环状。为进一步提高地漏盖3与地漏底盒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连接环12上设有承托地漏盖3的环状托盘121,连接环12的内侧壁和地漏盖3的外侧壁均设有容纳密封圈5的环状凹槽51。为增大几字形的排水通道的尺寸并增大水封的体积而提高其水封效果,进水口31设于地漏盖3顶部偏离排水口11的位置上(即进水口31偏心设置)。为方便将污水排走,排水口11上设有排污管6。为进一步地提高水封效果,进水口31上设有偏心法兰20,偏心法兰20与进水口31之间套设有外部排水管10。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偏心法兰20的下端套入进水口31内,使得外部排水管10通过进水口31而伸入地漏底盒1内,排水时,污水通过偏心法兰20和外部排水管10后经由进水口31而进入地漏底盒1,并通过几字形的排水通道4后经由排水口11排出至排污管6,排水完毕后,根据水的连通性和水的自封性,地漏底盒1在水封管2围蔽的密闭空间内会形成水封,从而有效解决防臭的技术问题,通过调节偏心法兰20和外部排水管10伸入到地漏底盒1内的深度还可以调节水封在外部排水管10内的高度,当再次有污水排入地漏底盒1时,就会把之前形成水封的的水挤出去而形成的新的水封,因此实现循环的干净密闭水封并有效解决防臭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底盒(1)、设于所述地漏底盒(1)内的水封管(2)和罩设于所述地漏底盒(1)顶部的地漏盖(3),所述地漏底盒(1)的侧部设有排水口(11),所述地漏盖(3)的顶部设有进水口(31),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11)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地漏底盒(1)、水封管(2)和地漏盖(3)围成的呈几字形的排水通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底盒(1)、设于所述地漏底盒(1)内的水封管(2)和罩设于所述地漏底盒(1)顶部的地漏盖(3),所述地漏底盒(1)的侧部设有排水口(11),所述地漏盖(3)的顶部设有进水口(31),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11)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地漏底盒(1)、水封管(2)和地漏盖(3)围成的呈几字形的排水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31)沿所述地漏盖(3)的顶面往下延伸,所述水封管(2)的最高点与所述进水口(31)的最低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1,且h1>0,所述地漏盖(3)的顶面与所述水封管(2)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2,且h2>0,所述水封管(2)的最高点与所述排水口(11)的最高点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3,且h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同层排水封地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底盒(1)的顶部设有供所述地漏盖(3)套入连接的连接环(12),所述地漏盖(3)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环(12)之间设有密封圈(5)。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英扬肖涛
申请(专利权)人:莎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