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堆载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直径高承载力基桩检测领域,具体是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堆载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建设领域很多重要建(构)筑物的基础采用大直径桩基础,因此基桩的承载力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对基桩承载力进行检测评价,载荷试验是一种对基桩进行承载力检测的试验方法,一般极限荷载超过15000kN称为大吨位载荷试验。这种大吨位载荷试验从桩帽的制作,桩周土的处理,整体反力加荷系统的设计及组装,均需严格控制确保安全。大吨位堆载试验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现成设备搭设压重平台往往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不符合要求,搭设完成后压重反力系统的高度比较高,容易失稳隐藏安全风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反力系统一般有三种:①锚桩横梁反力系统;②压重平台反力系统;③锚桩+压重平台联合反力系统。设计时因受到桩类型、数量、场地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用锚桩时,只能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的方法即堆载法进行试验。与小吨位堆载相比,大吨位堆载试验压重系统存在的问题有: ...
【技术保护点】
1.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堆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包括首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第二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所述的首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7)中间底部的桩身(6),桩身(6)上设置有N组千斤顶(1),千斤顶(1)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钢板(8),千斤顶(1)上侧的钢板(8)上安装有两组主梁(4),主梁(4)两端底部设置有主梁支墩(3);第二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梁(4)上侧的下层次梁(5),下层次梁(5)与主梁(4)十字交叉设置,下层次梁(5)与地基(7)之间设置有堆载平台支墩(2),下层次梁(5)上侧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堆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桩大吨位堆载双层次梁“夹心”式结构压重平台包括首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第二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所述的首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7)中间底部的桩身(6),桩身(6)上设置有N组千斤顶(1),千斤顶(1)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钢板(8),千斤顶(1)上侧的钢板(8)上安装有两组主梁(4),主梁(4)两端底部设置有主梁支墩(3);第二层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梁(4)上侧的下层次梁(5),下层次梁(5)与主梁(4)十字交叉设置,下层次梁(5)与地基(7)之间设置有堆载平台支墩(2),下层次梁(5)上侧设置有夹层(10),夹层(10)上侧设置上层次梁平台(9),上层次梁平台(9)上侧设置配重块(11);
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堆载,
S100~试验场地处理:试验前确定试验场地范围,查询地勘报告等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支墩对场地的要求;如场地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且相邻基桩间距较远,则需对场地进行处理;
S200~堆载平台支墩(2)以及主梁支墩(3)搭设:搭设支墩前在场地上标好尺寸,堆载平台支墩(2)和主梁支墩(3)的第一层采用双排错牙搭设,上部采用十字交叉摆法,在堆载平台支墩(2)和主梁支墩(3)顶面不平整的地方采用粗砂与麻袋找平,顶面高差不大于10mm;
S300~加荷装置:用1.8m×1.8m厚12cm锰钢板对中放置于桩身(6)顶部,锰钢板上均匀放置N个千斤顶,N个千斤顶上再放置一块1.8m×1.8m厚12cm的锰钢板,放置过程中要保证试桩中心、桩上钢板中心、4个千斤顶中心、千斤顶上钢板中心均在一竖直重合线上;
S400~搭设主梁(4),两条主梁(4)放置于千斤顶上的锰钢板上,两条主梁(4)的中心与锰钢板的中心重合;
S500~搭设下层次梁(5):下层次梁(5)采用7.5m长工字钢与主梁(4)垂直交叉,下层次梁(5)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隆限,李英涛,王伟兵,张文军,张建云,杨伟伟,陈建业,杨菲菲,黄文锐,张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高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