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802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电解槽、集水槽、水泵和喷头,电解槽的槽口朝上,其内间隔设有两个电极,电解槽内靠近两个电极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吸附件,吸附件用以吸附铬离子,电解槽内盛装有铬污染土壤,两个电极与置于电解槽外的交流电源的两极分别电连接,电解槽下端设有排水孔,且在排水孔处设有过滤件,排水孔与集水槽内部连通,集水槽中盛装有微生物菌液,水泵的进水口与集水槽内部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喷头的进水口连通,喷头设置于电解槽的上方,且其喷孔朝下,以向电解槽内喷淋微生物菌液。其可加速铬污染土壤修复速度,且修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铬被广泛的应用于电镀、制革、冶金、木材防腐等行业,越来越多的铬渣被排入土壤中,铬在土壤中最常见、最稳定的为Cr3+和Cr6+两种,其中C6+的毒性是Cr3+的100倍,而且Cr6+具有高的流动性、可溶解性,不易被土壤所吸附,另外Cr6+对生物系统有毒性作用,可以导致生物体突变和致癌。因此,修复Cr6+污染土壤刻不容缓。目前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技术有物理技术、化学淋洗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利用微生物修复Cr6+污染土壤是解决铬污染的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策略。目前已经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多种耐铬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属球菌等都已经被应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但独立的微生物修复方法还不能达到理想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效果好,且修复效率高的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1)、集水槽(2)、水泵(3)和喷头(4),所述电解槽(1)的槽口朝上,其内间隔设有两个电极(5),所述电解槽(1)内靠近两个所述电极(5)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用以吸附铬离子,所述电解槽(1)内盛装有铬污染土壤,两个所述电极(5)与置于所述电解槽(1)外的交流电源的两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电解槽(1)下端设有排水孔(11),且在所述排水孔(11)处设有过滤件(12),所述排水孔(11)与所述集水槽(2)内部连通,所述集水槽(2)中盛装有微生物菌液,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2)内部连通,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1)、集水槽(2)、水泵(3)和喷头(4),所述电解槽(1)的槽口朝上,其内间隔设有两个电极(5),所述电解槽(1)内靠近两个所述电极(5)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吸附件(6),所述吸附件(6)用以吸附铬离子,所述电解槽(1)内盛装有铬污染土壤,两个所述电极(5)与置于所述电解槽(1)外的交流电源的两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电解槽(1)下端设有排水孔(11),且在所述排水孔(11)处设有过滤件(12),所述排水孔(11)与所述集水槽(2)内部连通,所述集水槽(2)中盛装有微生物菌液,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2)内部连通,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头(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喷头(4)设置于所述电解槽(1)的上方,且其喷孔朝下,以向所述电解槽(1)内喷淋微生物菌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5)为片状,且两个所述电极(5)分别贴置于所述电解槽(1)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梦莲雷学文董欢林盛强陈嘉辉赵涵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