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52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一端的电机杆,以及设置在电机杆且远离电机一端的曲轴搅拌部,所述曲轴搅拌部与电机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固定连接,所述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所述主轴颈和偏心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具有偏心部的曲轴搅拌部作为搅拌器的主体,利用曲轴搅拌部不同心的特点,改变现有轴心搅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微乳体系因局部过热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和长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
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
技术介绍
微乳液法是合成纳米粒子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具有双亲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两种互不相溶的连续介质融合形成乳液微泡,每个微泡作为一个单独的纳米反应器,经过成核、聚结、团聚长大,得到大小可控的纳米粒子。作为反应物的两种互不相溶的连续介质,其内部各含有的胶团颗粒在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碰撞,进行物质交换引发化学反应的发生。因为微泡内水核的粒径是固定的,不同粒径水核无法进行物质交换,水核所吸收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颗粒间碰撞,所以,通过控制颗粒有效碰撞次数来获得有效碰撞能量,是实现纳米粒子形貌、尺寸的控制的有效途径。搅拌是微乳液法中常用的实验手段,搅拌向微乳体系内注入能量的过程有利于破碎胶团颗粒间的团聚,现有观点认为,通过搅拌向体系内注入能量有利于产生较小尺寸的纳米颗粒,这主要是由于小颗粒的比表面较大,易于吸收体系内能量,通过提高搅拌速率来获得粒径较小的纳米颗粒是现有技术手段常用的理论之一,但是,搅拌以注入能量的过程,除了发生动能传递,另一种不容忽视的能量即热能之间的交换同样存在,以热能形式注入能量的过程中,颗粒更倾向于聚集长大,形成大颗粒。传统搅拌方式多采用同轴搅拌,即以搅拌装置所在位置处或延伸线为轴心进行连续搅拌,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搅拌方式有利于使乳液内部形成浓度均一的反应体系,利于形成形貌均匀的粒子。但是这种搅拌方式依然无法控制反应热的生成,此外,除去纳米粒子,其他形式的纳米颗粒比如纳米线或纳米棒,由搅拌注入的能量过高反而不利于形成形貌稳定显著的纳米线材或纳米棒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该装置以具有偏心部的曲轴搅拌部作为搅拌器的主体,利用曲轴搅拌部不同心的特点,改变现有轴心搅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微乳体系因局部过热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和长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一端的电机杆,以及设置在电机杆且远离电机一端的曲轴搅拌部,所述曲轴搅拌部与电机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固定连接,所述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所述主轴颈和偏心部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颈包括第一主轴颈和第二主轴颈,所述偏心部为多个;所述第一主轴颈和第二主轴颈不连接且所述第一主轴颈的轴心线和第二主轴颈的轴心线共线,所述第一主轴颈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主轴颈的另一端与偏心部连接,所述第二主轴颈设置于相邻两偏心部之间。上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颈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纹孔。上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部包括左偏心部和右偏心部,所述左偏心部和右偏心部交替设置。上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部和主轴颈一体成型。上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偏心部的数量≠右偏心部的数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以具有偏心部的曲轴搅拌部作为搅拌器的主体,利用曲轴搅拌部不同心的特点,改变现有轴心搅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微乳体系因局部过热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和长大。2、本技术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直接与微乳体系不同部位接触,能够及时将搅拌产生的热量分散到体系其他部分,使微乳体系不会因为局部热量积聚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于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主轴颈和连接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电机杆;3—连接部;4-1—左偏心部;4-2—右偏心部;4-3—第一主轴颈;4-4—第二主轴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包括电机1,设置在电机1一端的电机杆2,以及设置在电机杆2且远离电机1一端的曲轴搅拌部,所述曲轴搅拌部与电机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固定连接,所述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所述主轴颈和偏心部固定连接。该装置以具有偏心部的曲轴搅拌部作为搅拌器的主体,利用曲轴搅拌部不同心的特点,改变现有轴心搅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微乳体系因局部过热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颗粒的形成和长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所述主轴颈包括第一主轴颈4-3和第二主轴颈4-4,所述偏心部为多个;所述第一主轴颈4-3和第二主轴颈4-4不连接且所述第一主轴颈4-3的轴心线和第二主轴颈4-4的轴心线共线,所述第一主轴颈4-3的一端与连接部3连接,所述第一主轴颈4-3的另一端与偏心部连接,所述第二主轴颈4-4设置于相邻两偏心部之间。曲轴搅拌部主轴颈和偏心部旋转直接与微乳体系不同部位接触,能够及时将搅拌产生的热量分散到体系其他部分,使微乳体系不会因为局部热量积聚造成浓度分布不均,影响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所述第一主轴颈4-3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部3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纹孔。曲轴搅拌部与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利于进行拆卸和安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所述偏心部包括左偏心部4-1和右偏心部4-2,所述左偏心部4-1和右偏心部4-2交替设置。通过交替设置的左偏心部和右偏心部,增大与微乳体系的接触面积,同时,更有利于实现搅拌器的偏心旋转。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所述偏心部和主轴颈一体成型。偏心部与主轴颈一体成型,不会因为连接接头部位的存在与微乳体系接触,向微乳体系中引入杂质,影响纳米材料的合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所述左偏心部4-1的数量≠右偏心部4-2的数量。左偏心部的数量与右偏心部的数量不相等,有利于实现搅拌器的稳定,提高搅拌效率。本实施例的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的安装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主轴颈4-3带有螺纹的一端旋入连接部3的螺纹孔,完成组装,将组装好的搅拌器置于微乳反应液中,打开电机1开关,电机杆2旋转带动曲轴搅拌部转动,曲轴搅拌部主轴颈、左偏心部4-1和右偏心部4-2同时旋转,实现微乳液的偏心搅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设置在电机(1)一端的电机杆(2),以及设置在电机杆(2)且远离电机(1)一端的曲轴搅拌部,所述曲轴搅拌部与电机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固定连接,所述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所述主轴颈和偏心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设置在电机(1)一端的电机杆(2),以及设置在电机杆(2)且远离电机(1)一端的曲轴搅拌部,所述曲轴搅拌部与电机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曲轴搅拌部和电机杆(2)固定连接,所述曲轴搅拌部包括主轴颈和偏心部,所述主轴颈和偏心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乳体系用偏心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颈包括第一主轴颈(4-3)和第二主轴颈(4-4),所述偏心部为多个;所述第一主轴颈(4-3)和第二主轴颈(4-4)不连接且所述第一主轴颈(4-3)的轴心线和第二主轴颈(4-4)的轴心线共线,所述第一主轴颈(4-3)的一端与连接部(3)连接,所述第一主轴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