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233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包括具备空腔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电机、副电机、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装置;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装置;所述壳体的外部套设有筒形轮毂,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实现多档的工作方式,用于适应不同负载的工况,可以提供大的扭矩和输出转速范围,从而使电动汽车的驾驶舒适性、经济性和行驶里程得到较大提升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汽车领域对废气排放标准的不断增高,环境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随着大功率动力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电动汽车,以期替代燃油汽车能够成为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轮毂技术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的重要方式,可以优化车辆的总体布局,实现底盘的主动控制,是未来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对电动轮毂驱动来说,启动、加速、巡行、减速等工况下,所需要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但是现行的轮毂驱动方案,大多采用电机直驱或电机+减速机方案,扭矩、转速调节范围较窄,难以实现不同工况的动力匹配要求,从而影响电动汽车的驾驶舒适性、经济性和行驶里程数。因此,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如何实现多种工况下的使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电动轮毂驱动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扭矩和转速调整,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包括具备空腔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主电机、副电机、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传动轴;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副电机的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主电机的转子设置于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装置;所述副电机的转子通过端盖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连接,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一级行星架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二级行星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装置;所述壳体的外部套设有筒形轮毂,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轮毂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离合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合装置包括刹车盘、刹车钳和驱动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为圆环形,所述端盖的高度尺寸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高度尺寸一致,所述端盖将所述壳体内分隔形成电机腔和减速机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支承装置为滑动轴承或多排的圆珠滚子轴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支承装置的侧面设置有圆环状密封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支承装置为密封轴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壁中还设置有用于灌注流体从而利于壳体冷却的环形管路。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装置的壳体与车体连接形成固定端,所述壳体内的主电机和副电机通过外部电力驱动形成动力源,经过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将动力由二级内齿圈传递给轮毂,形成对轮胎的驱动,通过主电机、副电机、第一离合装置和第二离合装置的配合,形成了多档的工作方式,用于适应不同负载的工况,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在启动、加速、巡行、减速等不同工况下对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的扭矩和输出转速范围,从而使电动汽车的驾驶舒适性、经济性和行驶里程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利用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回转支承装置,实现了大速比的调整,使得本装置可以形成较大的工作扭矩,特别适用于重载的工作场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传动轴,2为第一离合装置,3为主转子,4为主定子,5为壳体,6为副转子,7为副定子,8为第二离合装置,9为端盖,10为轮毂,11为二级内齿圈,12为二级行星架,13为二级行星轮,14为二级太阳轮,15为一级行星架,16为一级太阳轮,17为一级行星轮,18为一级内齿圈,19为环形管路,20为出液口,21为进液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以实现多档的工作方式,用于适应不同负载的工况,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在启动、加速、巡行、减速等不同工况下对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的扭矩和输出转速范围,从而使电动汽车的驾驶舒适性、经济性和行驶里程得到较大提升目的。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包括具备空腔的圆柱形壳体5,所述壳体5的外部套设有筒形轮毂10,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与所述轮毂10连接,所述壳体5和所述轮毂10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该回转支承装置设置于壳体5的外部和所述轮毂10的筒壁内侧之间;在具体使用时,所述壳体5通过减震支撑装置与车体连接,所述轮毂10通过轮辋设置轮胎,实现对车体的支撑和驱动作用。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主电机、副电机、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传动轴1;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副电机均为现有技术的电动机,电动机主要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所述主电机包括主定子4和主转子3,所述副电机包括副定子7和副转子6。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为现有技术的行星齿轮变速器,主要是由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齿轮轮轴组成,根据内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的运动关系,可以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脱离刚性传动关系、输入轴与输出轴同向或反向传动和输入与输出轴传动比变化,并在陆用、航海、航空等交通运输工具中得到广泛应用;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包括一级太阳轮16、一级内齿圈18和多个一级行星轮17,多个所述一级行星轮17之间设置有一级行星架15;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包括二级太阳轮14、二级内齿圈11和多个二级行星轮13,多个所述二级行星轮13之间设置有二级行星架12。所述主定子4和副定子7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所述主转子3与所述传动轴1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太阳轮16连接,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装置2;所述副转子6通过端盖9与所述一级内齿圈18连接,所述一级行星轮17通过一级行星架15与所述二级太阳轮14连接,所述二级行星轮13通过二级行星架12与所述壳体5连接,使所述二级行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空腔的圆柱形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主电机、副电机、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传动轴(1);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副电机的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所述主电机的转子设置于所述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装置(2);所述副电机的转子通过端盖(9)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连接,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一级行星架(15)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二级行星架(12)与所述壳体(5)连接;所述端盖(9)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装置(8);所述壳体(5)的外部套设有筒形轮毂(10),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与所述轮毂(10)连接,所述壳体(5)和所述轮毂(10)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空腔的圆柱形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主电机、副电机、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和传动轴(1);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副电机的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所述主电机的转子设置于所述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装置(2);所述副电机的转子通过端盖(9)与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连接,所述一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一级行星架(15)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太阳轮连接,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行星轮通过二级行星架(12)与所述壳体(5)连接;所述端盖(9)与所述壳体(5)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装置(8);所述壳体(5)的外部套设有筒形轮毂(10),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内齿圈与所述轮毂(10)连接,所述壳体(5)和所述轮毂(10)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装置(2)和所述第二离合装置(8)包括刹车盘、刹车钳和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轮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素珍李金超王鹤魏新惠陈旭刘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