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14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台、底垫板和混料架,所述转台为长方体形结构,且转台下方水平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底垫板,所述底垫板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行走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若干个转刮轮对混凝土原料刮料混合,并且转刮轮围绕第六滚动轴承旋转活动式对原料混合,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的效率,并且若干个转刮轮边缘处等弧度设置的若干个内凹的第一凹刮槽边转动边对原料刮搅,再通过旋搅条边旋转边对混凝土原料刮搅,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搅料架上的部件在混料时与原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搅料架进行混料的效率,另一方面,保证该装置对混凝土混合更加细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混凝土混合装置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混合装置在桥梁建造过程中被使用越来越频繁,通过将混凝土原料投放入混合装置中,利用混合装置内部的混料结构对混凝土进行混合,方便混凝土后期能更好的投入使用。现有的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的效率慢,混合装置内部的混料部件对混凝土混合搅拌时,与混凝土料的接触面积小,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的细腻度差,严重影响了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的质量,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过程中工作的稳定性差,混凝土料易从混合装置中飞溅出外,混合装置上的导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固定,不可被灵活调节,混合装置不便于操作使用,并且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完全后,混合装置上的出料口进行出料使用的位置和方向不够精准、适宜,混合装置在工作使用时的位置不便于调节移动,导致混合装置在筋线导料、出料过程中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的效率慢;混合装置内部的混料部件对混凝土混合搅拌时,与混凝土料的接触面积小;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的细腻度差,严重影响了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的质量;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过程中工作的稳定性差,混凝土料易从混合装置中飞溅出外;混合装置上的导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固定,不可被灵活调节,混合装置不便于操作使用;并且混合装置对混凝土混合完全后,混合装置上的出料口进行出料使用的位置和方向不够精准、适宜;混合装置在工作使用时的位置不便于调节移动,导致混合装置在筋线导料、出料过程中十分不便。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台、底垫板和混料架,所述转台为长方体形结构,且转台下方水平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底垫板,所述底垫板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行走机构,且转台上端面四角均竖向设置有侧支杆,所述侧支杆顶部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顶台,且顶台中部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中部竖向套设有两个混料架;其中,所述底垫板中部套设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上方通过第一转轴与转台转动连接,第一转轴顶部连接到转台底部中间,且转台内部中间套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上方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旋盘,且转台两端下方均竖向套设有圆柱形的第一滚轮;所述混料架上竖向设置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混合仓,且混合仓上方中部水平设置有内撑板,且内撑板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呈圆弧形结构的侧翻盖,所述内撑板中部竖向贯穿设置有搅料架;所述搅料架顶部中间竖向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下方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有呈竖向设置有纵载框,所述纵载框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第三转轴上套焊有呈中空圆环形结构的转套,所述转套两端均水平设置有横摆板,且横摆板一端竖向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侧挂板,两个侧挂板与纵载框之间均等间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刮料机构,搅料架上的第三电机通过第三转轴带动横摆板、侧挂板和若干个刮料机构同步旋转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刮料机构在围绕纵载框旋转的过程中,若干个转刮轮对混凝土原料刮料混合,并且转刮轮围绕第六滚动轴承旋转活动式对原料混合,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的效率;所述刮料机构上方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上连框,且上连框下方设置有横连轴,所述横连轴上设置有两个第四滚动轴承,且横连轴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六滚动轴承,所述第六滚动轴承上均套设有圆形内凹的转刮轮,且转刮轮边缘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一凹刮槽,所述转刮轮侧壁两端均垂直设置有旋搅条;其中,所述旋搅条为菱形结构,且旋搅条上等弧度设置有四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二凹刮槽,若干个转刮轮边缘处等弧度设置的若干个内凹的第一凹刮槽边转动边对原料刮搅,再通过旋搅条边旋转边对混凝土原料刮搅,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搅料架上的部件在混料时与原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搅料架进行混料的效率,另一方面,保证该装置对混凝土混合更加细腻,提高了该装置对混凝土混合的质量;所述行走机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焊块,且顶焊块底部竖向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下方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五电机,且第五电机两端均通过齿轮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二滚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顶台上方周向设置有护栏,且顶台一侧竖向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底部垂直连接到转台上,工作人员通过爬梯到顶台上对滚轮架进行操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混料架底部两端均竖向设置支脚,且支脚底部垂直连接到旋盘上,旋盘与混料架转动连接,且混料架与第一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混料架转动调节的过程中,第一滚动轴承同步配合第一滚动轴承旋转调动,保证两个混料架被转动调节更加稳固牢靠。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内撑板两端均为圆弧形结构,且内撑板两端下方均通过螺栓与混合仓上端固定连接,保证内撑板安装使用或拆修更加便捷。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侧翻盖远离搅料架的一端的弧度与混合仓上端的弧度大小相适配,保证侧翻盖对混合仓上方密封的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混合仓底部设置有圆形的密封板,纵载框下方套设有第三滚动轴承,且第三滚动轴承底部设置有底支块,保证纵载框围绕第三滚动轴承转动更加平滑、顺畅,底支块底部连接到密封板上端面圆心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横连轴上的两个第四滚动轴承上均套设有倒L形结构的套接板,且套接板顶部竖向设置有口字形结构的钢条,钢条套焊在上连框上,通过钢条和套接板保证上连框和横连轴连接更加牢靠。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上连框两端分别与纵载框、侧挂板垂直焊接,且横连轴两端均套设有第五滚动轴承,且横连轴两端均通过第五滚动轴承分别连接到侧挂板、纵载框内部,保证刮料机构在工作时更加牢固,且使刮料机构上的横连轴在搅动混凝土原料时,能够围绕第五滚动轴承灵活旋转摆动,加快该装置对混凝土的混合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滚轮两侧圆心处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连接到转台内部,且转台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滚轮相适配的转槽,第一滚轮在转槽中滚动,来配合转台旋转活动,混合仓底部一端设置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出料口。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带动旋盘转动,来带动两个混料架转动调节,配合电机一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转台和两个混料架转动;步骤二:通过掀开混料架顶部的侧翻盖,将需要混合的混凝土原料导送入混合仓中,随后,盖上侧翻盖,搅料架上的第三电机通过第三转轴带动横摆板、侧挂板和若干个刮料机构同步旋转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刮料机构在围绕纵载框旋转的过程中,若干个转刮轮对混凝土原料刮料混合,并且转刮轮围绕第六滚动轴承旋转活动式对原料混合;步骤三:行走机构上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台(1)、底垫板(2)和混料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1)为长方体形结构,且转台(1)下方水平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底垫板(2),所述底垫板(2)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行走机构(3),且转台(1)上端面四角均竖向设置有侧支杆(4),所述侧支杆(4)顶部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顶台(5),且顶台(5)中部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8),所述第一滚动轴承(8)中部竖向套设有两个混料架(9);/n其中,所述底垫板(2)中部套设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上方通过第一转轴(12)与转台(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2)顶部连接到转台(1)底部中间,且转台(1)内部中间套设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上方通过第二转轴(14)转动连接有旋盘(10),且转台(1)两端下方均竖向套设有圆柱形的第一滚轮(15);/n所述混料架(9)上竖向设置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混合仓(17),且混合仓(17)上方中部水平设置有内撑板(18),且内撑板(18)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呈圆弧形结构的侧翻盖(19),所述内撑板(18)中部竖向贯穿设置有搅料架(20);/n所述搅料架(20)顶部中间竖向设置有第三电机(21),且第三电机(21)下方通过第三转轴(22)转动连接有呈竖向设置有纵载框(24),所述纵载框(24)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第三转轴(22)上套焊有呈中空圆环形结构的转套(23),所述转套(23)两端均水平设置有横摆板(27),且横摆板(27)一端竖向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侧挂板(28),两个侧挂板(28)与纵载框(24)之间均等间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刮料机构(29);/n所述刮料机构(29)上方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上连框(30),且上连框(30)下方设置有横连轴(33),所述横连轴(33)上设置有两个第四滚动轴承(34),且横连轴(33)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六滚动轴承(39),所述第六滚动轴承(39)上均套设有圆形内凹的转刮轮(36),且转刮轮(36)边缘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一凹刮槽(37),所述转刮轮(36)侧壁两端均垂直设置有旋搅条(38);/n其中,所述旋搅条(38)为菱形结构,且旋搅条(38)上等弧度设置有四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二凹刮槽(40);/n所述行走机构(3)顶部水平设置有顶焊块(41),且顶焊块(41)底部竖向设置有第四电机(42),所述第四电机(42)下方通过第四转轴(43)转动连接有第五电机(44),且第五电机(44)两端均通过齿轮(45)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二滚轮(4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台(1)、底垫板(2)和混料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1)为长方体形结构,且转台(1)下方水平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底垫板(2),所述底垫板(2)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行走机构(3),且转台(1)上端面四角均竖向设置有侧支杆(4),所述侧支杆(4)顶部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顶台(5),且顶台(5)中部套设有第一滚动轴承(8),所述第一滚动轴承(8)中部竖向套设有两个混料架(9);
其中,所述底垫板(2)中部套设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上方通过第一转轴(12)与转台(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2)顶部连接到转台(1)底部中间,且转台(1)内部中间套设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上方通过第二转轴(14)转动连接有旋盘(10),且转台(1)两端下方均竖向套设有圆柱形的第一滚轮(15);
所述混料架(9)上竖向设置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混合仓(17),且混合仓(17)上方中部水平设置有内撑板(18),且内撑板(18)两侧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呈圆弧形结构的侧翻盖(19),所述内撑板(18)中部竖向贯穿设置有搅料架(20);
所述搅料架(20)顶部中间竖向设置有第三电机(21),且第三电机(21)下方通过第三转轴(22)转动连接有呈竖向设置有纵载框(24),所述纵载框(24)为长方体形结构,且第三转轴(22)上套焊有呈中空圆环形结构的转套(23),所述转套(23)两端均水平设置有横摆板(27),且横摆板(27)一端竖向设置有呈长方体形结构的侧挂板(28),两个侧挂板(28)与纵载框(24)之间均等间距水平设置有若干个刮料机构(29);
所述刮料机构(29)上方水平设置有长方体形结构的上连框(30),且上连框(30)下方设置有横连轴(33),所述横连轴(33)上设置有两个第四滚动轴承(34),且横连轴(33)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六滚动轴承(39),所述第六滚动轴承(39)上均套设有圆形内凹的转刮轮(36),且转刮轮(36)边缘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一凹刮槽(37),所述转刮轮(36)侧壁两端均垂直设置有旋搅条(38);
其中,所述旋搅条(38)为菱形结构,且旋搅条(38)上等弧度设置有四个内凹的圆弧形第二凹刮槽(40);
所述行走机构(3)顶部水平设置有顶焊块(41),且顶焊块(41)底部竖向设置有第四电机(42),所述第四电机(42)下方通过第四转轴(43)转动连接有第五电机(44),且第五电机(44)两端均通过齿轮(45)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结构的第二滚轮(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台(5)上方周向设置有护栏(6),且顶台(5)一侧竖向设置有爬梯(7),所述爬梯(7)底部垂直连接到转台(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建造的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架(9)底部两端均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攀李华严绕军严建军陈杰袁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