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9314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连接管、软管接口、延长管和套管针,且它们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延长管的表面套接有调节器,所述延长管的背部卡接有软管套,所述软管套背部缝合有弹性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软管套、弹性带、软扣面和刺扣面的设置,方便对延长管和套管针进行限位固定,让其不易脱落,解决了套管针固定采用输液透明膜贴于皮肤表面,腔内引流管易滑动,存在滑脱风险的问题,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带、弹性卡扣和固定接头的设置,方便对负压引流球进行固定携带,解决了现有的负压引流球不方便固定携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装置可用于皮下肿块切除术后皮下积液、大隐静脉术后淋巴漏、腹盆腔积液、外伤引起的皮下积液积血、以及不明原因的积液,可直接穿刺置管引流或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并可形成负压,使空腔闭合,促进组织愈合。在平时医疗工作中,经常遇到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切口淋巴液漏等情况的患者,由于范围较大,需要每天到医院进行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如果手术部位在后颈部、腋下、腹股沟区等特色部位,加压包扎不能很好到位,常导致患者积液反复出现,愈合较缓慢,并且换药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最终不得不再次切开一个小口,置入负压引流管,对于病人的身心都会增加二次创伤,且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和纠纷。目前负压引流装置在使用中,套管针固定采用输液透明膜贴于皮肤表面,腔内引流管易滑动,存在滑脱风险,同时由于其不方便固定携带,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便固定套管针,不让容易让其脱落,且能够方便患者随身携带,减小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负压引流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1)、连接管(2)、软管接口(3)、延长管(4)和套管针(5),且它们之间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4)的表面套接有调节器(6),所述延长管(4)的背部卡接有软管套(7),所述软管套(7)的背部缝合有弹性带(8),所述弹性带(8)内侧的表面缝合有刺扣面(9),且其外侧的表面缝合有软扣面(10),所述刺扣面(9)和软扣面(10)配合使用,所述负压引流球(1)的正面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11)和固定带(12),所述固定带(12)的一端缝合有弹性卡扣(14),且其另一端缝合有固定接头(13),所述弹性卡扣(14)和固定接头(13)配合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1)、连接管(2)、软管接口(3)、延长管(4)和套管针(5),且它们之间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4)的表面套接有调节器(6),所述延长管(4)的背部卡接有软管套(7),所述软管套(7)的背部缝合有弹性带(8),所述弹性带(8)内侧的表面缝合有刺扣面(9),且其外侧的表面缝合有软扣面(10),所述刺扣面(9)和软扣面(10)配合使用,所述负压引流球(1)的正面分别设置有固定机构(11)和固定带(12),所述固定带(12)的一端缝合有弹性卡扣(14),且其另一端缝合有固定接头(13),所述弹性卡扣(14)和固定接头(13)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1)包括弯折臂(111)、弹簧(112)、伸缩杆(113)和贴合板(114),所述弯折臂(111)熔接在负压引流球(1)的正面,所述弹簧(112)通过固定扣安装在弯折臂(111)内侧的表面,且其另一端与贴合板(114)通过固定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宗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