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査倩倩专利>正文

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304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涉及足部护理领域,包括护理脚枕,护理脚枕为三角柱形状,护理脚枕由两个单脚枕连接构成,两个单脚枕的侧面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单脚枕上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波浪形状的凹凸层。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又有效的足部防压疮护理用具,克服足部预防压疮的减压装置闷热、有异物感、不便于观察局部皮肤、容易滑脱,固定不牢等不足,便于随时观察足部受压情况和血运循环,可反复循环使用。通过拉动卡板上下滑动,即可将两个单脚枕连接在一起或分开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
本技术涉及足部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
技术介绍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躯体活动受限,营养状态欠佳,皮下脂肪少等情况,受压部位很容易发生压疮,在压疮的发生部位中,足部压疮发生率仅次于尾骶部,而临床上重视骶尾部皮肤的保护,却常常忽视了足部皮肤。足部压疮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下肢坏疽等,给家庭照顾和护理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选择更有效的足部压疮预防工具迫在眉睫。目前预防足部压疮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卧床患者长期盖被,一些足部保护套闷热、有异物感、受压部位观察不便等,导致患者配合度差,临床使用效果不理想;2.一些足部防压疮垫不宜固定,造成足部从相关护理用品上滑脱,难以起到预防作用;3.多数足部防压疮工具只关注足跟部压疮的预防,对于踝部及足趾的关注较少,尤其在患者侧卧位时足踝及足趾部受压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包括护理脚枕,所述护理脚枕为三角柱形状,所述护理脚枕由两个单脚枕连接构成,所述两个单脚枕的侧面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单脚枕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波浪形状的凹凸层。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上的凹凸层的凹凸方向相反,所述凹凸层为高密度乳胶材质。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单脚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圆孔,另一所述单脚枕侧壁上开设有与圆形凸块相适配的圆槽,所述圆槽上方开设有开口,所述圆槽上方滑动接触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底面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圆孔相适配,所述单脚枕内滑动有竖直方向的滑杆,所述弧形板与滑杆连接使插杆在圆槽内上下滑动。优选的,所述单脚枕内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圆槽两侧,所述弧形板两侧均通过弹簧与连接块连接,所述弧形板上方通过连接杆与滑杆连接,所述滑杆顶部伸出单脚枕顶端并连接有倒V形状的卡板,所述卡板内壁与单脚枕外壁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护理脚枕为高密度海棉垫材质。优选的,所述护理脚枕底部设置有橡胶防滑点,使用时可有效防止装置发生移动。优选的,所述凹槽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扣,所述安装扣内穿过有魔术贴粘带,可防止患者足部移动与护理脚枕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又有效的足部防压疮护理用具,克服足部预防压疮的减压装置闷热、有异物感、不便于观察局部皮肤、容易滑脱,固定不牢等不足,便于随时观察足部受压情况和血运循环,可反复循环使用。通过拉动卡板上下滑动,即可将两个单脚枕连接在一起或分开使用,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单脚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另一个单脚枕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护理脚枕;2、单脚枕;3、凹槽;4、凹凸层;5、凸块;6、圆孔;7、圆槽;8、弧形板;9、插杆;10、滑杆;11、连接块;12、弹簧;13、连接杆;14、卡板;15、安装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包括护理脚枕1,护理脚枕1为三角柱形状,高度约10cm,宽度约30c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护理脚枕1以高密度海棉垫为主材料,经济性好。护理脚枕1由两个单脚枕2侧面连接构成,单脚枕2上均开设有长度为10cm,宽度为8cm的凹槽3,使用时将患者两脚跟腱上方放置于此处,可将足跟悬空,有效放置足跟受压,凹槽3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波浪形状的凹凸层4,凹凸层4材质为高密度乳胶,且两个凹槽3内表面的波浪形凹凸层4方向相反,患者使用一定时间后,将此护理脚枕1水平翻转180°,即可轻松调换左右脚凹槽3,进而有效减轻双脚跟腱上方的压力。护理脚枕1底部设置橡胶防滑点,避免轻易滑动,凹槽3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扣15,安装扣15内穿过有魔术贴粘带,使用时将带子扣住患者的足部,使足部固定在护理脚枕1上,两个单脚枕2侧面通过传动结构连接,当患者需取侧卧位时可轻松将两个单脚枕2分开,垫在侧卧位患者的两足踝部,从而将患者足部悬空,有效减压。其中一个单脚枕2侧壁上设置有三个圆形的凸块5,凸块5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圆孔6,另一单脚枕2侧壁上开设有三个与圆形凸块5相适配的圆槽7,圆槽7上方开设有开口,圆槽7上方滑动接触有弧形板8,弧形板8底面连接有插杆9,插杆9与圆孔6相适配,单脚枕2内部设置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位于圆槽7两侧,弧形板8两侧均通过弹簧12与连接块11连接,单脚枕2内滑动有竖直方向的滑杆10,弧形板8上方通过连接杆13与滑杆10连接,滑杆10顶部伸出单脚枕2顶端并连接有倒V形状的卡板14,卡板14内壁与单脚枕2外壁相适配。工作原理:拉动单脚枕2上方的卡板14向上带动滑杆10向上,滑杆10通过连接杆13带动弧形板8向上滑动,将插杆9滑动至圆槽7开口上方,将另一单脚枕2侧面的凸块5插入到圆槽7中,松开卡板14,弧形板8受两侧弹簧12弹力向下滑动复位,插杆9插入到凸块5上的圆孔6中,将凸块5固定在圆槽7中,将两个单脚枕2连接在一起使用,当需要将两个单脚枕2分开时,向上拉动卡块即可将凸块5从圆槽7中取出。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包括护理脚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脚枕(1)为三角柱形状,所述护理脚枕(1)由两个单脚枕(2)连接构成,所述两个单脚枕(2)的侧面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单脚枕(2)上均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波浪形状的凹凸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部防压疮伤的护理用具,包括护理脚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脚枕(1)为三角柱形状,所述护理脚枕(1)由两个单脚枕(2)连接构成,所述两个单脚枕(2)的侧面通过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单脚枕(2)上均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波浪形状的凹凸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凹槽(3)上的凹凸层(4)的凹凸方向相反,所述凹凸层(4)为高密度乳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单脚枕(2)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形的凸块(5),所述凸块(5)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圆孔(6),另一所述单脚枕(2)侧壁上开设有与圆形凸块(5)相适配的圆槽(7),所述圆槽(7)上方开设有开口,所述圆槽(7)上方滑动接触有弧形板(8),所述弧形板(8)底面连接有插杆(9),所述插杆(9)与圆孔(6)相适配,所述单脚枕(2)内滑动有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査倩倩葛秀娟姜凤刘佳宜蔡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査倩倩葛秀娟姜凤刘佳宜蔡晶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